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荞麦方便面治疗糖尿病5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严重的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糖尿病,临床症状往往不显著,无症状者大约占发病人数的50%以上.其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附症酸中毒,甚至发生心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已成为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该病危于中医“消渴”、“泪漳”等范畴。近年来,我们以中药养麦方便面治疗糖尿病59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三一社资料本组598例中,男性298例,女性300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84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最长者10余年.空腹血糖均在7.smmol/L以上,最高血糖为23mmol…  相似文献   

2.
荞麦黄酮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荞麦黄酮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ip四氧嘧啶150 mg·kg-1,每隔7 d注射一次,连续3次,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荞麦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及厄贝沙坦组(17 mg·kg-1),另设正常组。造模后各组大鼠ig给药1次/d,连续12周。给药前及给药后每隔3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24 h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后2 h处死大鼠,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肾组织匀浆测定果糖胺(FTS),糖基化终产物(AGE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和24 h尿蛋白含量持续升高,血清中SCr,BUN,TG,TC水平及肾组织中FTS,AGEs,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水平下降(P0.05,P0.01),且肾组织形态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荞麦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且中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荞麦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具有降糖、降脂、降低非酶糖基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英  聂文涛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69-2170
中医消渴理论下的各种康复原则,包括谷物止消、先饥而食、得食渴止等,通过临床试验可以获得证明。文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检测结果更证实了消渴理论的正确。据历代中医文献的记载改进糖尿病营养干预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笔者治疗糖尿病取得很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防护十分重要。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分子影响、纤维化等因素与DN的发生密切相关。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肾功能、调节血压、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及配伍药物治疗DN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六味地黄丸治疗DN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邹艳红,王春丽,郭美珠导师李冀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共同构成了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且发病率有日渐增高之趋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较为...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肾小球硬化症,主要以血管损伤引起,主要临床症状是蛋白尿,这是近年来最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之一,没有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医对于DKD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等方面也众说纷纭.因此,将近些年中西医对于DKD的认识进行了一些总结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张峻 《光明中医》2023,(7):1403-140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医学的艾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发挥着不同于西药的独特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也提出艾灸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以及对艾灸治疗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高糖代谢可导致尿酸增多主要与肾小球尿酸滤过率有关;同时血尿酸升高严重影响血糖代谢,其相关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下调脂联素等方面,治疗包括常规降糖降尿酸治疗。中医角度讲"消渴"日久,或久食肥甘厚味,至痰、湿、瘀、热互结于血脉,导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生。临床表现从无至有,为渐进过程。在无明显临床表现时,治疗应以扶正祛邪等为基础;病程日久脾肾损伤,发为"痹证",治疗当以通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荞麦黄酮复方制剂(FB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用高脂饲料和STZ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蒸馏水10 ml.kg-1.d-1),阳性药物组(消渴丸0.83 g.kg-1),FBC低、高剂量组(FBC 0.6,1.2 g.kg-1);另取正常鼠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0 ml.kg-1.d-1),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定量、血和尿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双肾指数、血和肾组织内皮素(ET-1)及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FBG明显升高,肾重指数和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而内生肌酐清除率却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ET-1、AGEs升高及肾组织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变;高、低剂量FBC能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明显降低血糖,增加肾肌酐清除率,肾组织ET-1、AGE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FBC可使肾损伤明显减轻,且高剂量作用更明显,与消渴丸组相近。结论 FBC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抑制AGEs、ET-1形成从而减少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脾瘅期属于糖尿病早期,脾瘅以先天不足,五脏柔弱、饮食所伤、五志过极、劳逸过度等为病因,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脾中火旺则其他脏腑受累,通过对脾瘅在上消、中消和下消发病中的影响。确立了应以脾论治,清热养阴,消除中满内热之气的治疗思想。该文通过对脾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论述,说明了脾瘅对糖尿病的传变乃至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终末期并发症,为DM神经病变的主要形式,临床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在DPN外周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施万细胞及神经元凋亡,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医称之为"消渴"。中医药膳食疗历史悠久,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为中心,寓医药于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目的。文章就近年糖尿病中医食疗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居民糖尿病患病及治疗现状。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来的问卷进行统计,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知识普及率较低,糖尿病治疗不规范。结论加强对该地区糖尿病患者系统地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已是迫在眉睫,饮食疗法、量化管理、合理用药等规范化综合干预是治疗糖尿病、控制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治糖尿病药物筛选的方法。方法:通过整合各研究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综述近10a来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出药物干预糖尿病的各种途径。结果:利用现有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进行降糖药物筛选的方法,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结论:利用现有的细胞模型和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药物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治疗药物和开发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引发的终身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继而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以降糖药为主,没有专门预防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且大多数西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极易出现耐药性和肝损伤。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且取得显著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消渴"合并"痴呆""健忘"。"气阴两虚"贯穿于"消渴"全过程,若"气阴两虚"不能有效控制则发生"气不行血""瘀血阻滞",败血内蕴化为毒,损伤脑络导致脑病发生。中药可通过降低血糖,抑制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程度等方面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本文从糖尿病状态下的糖脂代谢紊乱、血脑屏障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探讨有关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中药对其的预防治疗,以期能够为中药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医养结合”的新时代下,中医健康管理已深入人心.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念的提出,为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对疗效进行动态评价,体现“整体、动态、个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全球性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渐进性代谢疾病。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等。目前,除了化学药品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及传统中药复方具有温和的降糖作用或胰岛素增敏作用,还能够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在维持血糖稳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小檗碱主要是从药用植物黄连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目前认为小檗碱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具前景的天然降糖药物之一。小檗碱降血糖的机制较为引人关注,该文就近年来小檗碱降血糖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肠道细胞对糖的摄取吸收、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调控肠道菌群等。阐明小檗碱降血糖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并为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郁分级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其中非肝郁证者25例,肝郁证1级者28例,肝郁证2级者36例,...  相似文献   

20.
菟丝子多糖降糖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菟丝子多糖降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碘-淀粉法观察菟丝子多糖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体内观察菟丝子多糖对正常小鼠口服淀粉血糖的影响,测定链脲霉素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菟丝子多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菟丝子多糖体外显示一定的抑制淀粉酶活性,体内能降低正常小鼠餐后血糖。菟丝子多糖能降低STZ、FFA、MDA水平,提高SOD水平,表明其具有脂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结论:菟丝子多糖可通过多个途径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