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NGF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及NGF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NGF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 4周后测得对照组及NGF治疗组患者血清NSE及MBP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NGF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对照组及NGF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NGF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NGF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及MBP的表达,并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减少脑组织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予以督灸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5个月后观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15个月后,两组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能够更好地降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C反应蛋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颈动脉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善情况,以探讨杏灵分散片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灵分散片组,杏灵分散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杏灵分散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杏灵分散片组及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和IM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01);杏灵分散片组治疗后NIHSS评分、斑块面积和IMT小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01)。两组CRP、Hcy和IL-1β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杏灵分散片组治疗后CRP、Hcy和IL-1β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01)。结论杏灵分散片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作用,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及易损斑块检出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Hcy、CRP、S100β蛋白、NSE、BDNF、NIHSS评分、MMSE评分、颈动脉IMT、IPA及易损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cy、CRP、S100β蛋白、NSE、NIHSS评分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HDL-C、BDNF、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IPA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轻度认知障碍降脂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斑块稳定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x-LDL、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ox-LDL、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代谢及降低血清ox-LDL、MMP-9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影响。方法 MCI伴高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叶酸0. 8 mg/d,疗程均为1年。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易损斑块数目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 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颈动脉易损斑块、IMT、IPA显著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剂量叶酸不但具有改善伴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MCI作用,还可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血流的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状况,显著减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内一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梗死组斑块阳性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者血清hs-CRP、IMT及同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r值分别为0.67、0.58)。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发病的预测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N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冲膜厚度、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及多普勒检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正常或轻度狭窄者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中、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其血流情况敏感性较高,可有效预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就诊的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FIB、hs-CRP,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治疗3 d内及治疗3个月后使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内动脉,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的Crouse〔1〕积分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26,P=0.016 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5%vs 23.1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314,P=0.001 3);②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FIB、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IMT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协同降低hs-CRP、FIB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和Bra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r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且观察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5例与B组48例。A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B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7 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 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D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ND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PAS三联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AS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确诊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PAS三联治疗能有效改善低回声斑块组织学构成从而稳定斑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期间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两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2.284,P0.05),但观察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8,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脑梗死的复发率分别为4.7%、25.6%,观察组病人脑梗死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和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移后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疗效及血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病人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脐血干细胞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1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外周血NSE、NG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1月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液NSE浓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F浓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病人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脑血栓患者90例,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且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神经营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输注,每天2次,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钠5 000IU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14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炎症指标及颈动脉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和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维生素D滴剂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病人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病人颈动脉硬化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炎症因子水平、颈动脉厚度及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干预组hs-CRP、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降低,斑块面积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D辅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梗死病人的炎症反应,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7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医院行高频超声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有无斑块的形成以及斑块数量、分布、分型,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3.00%,对照组为11.00%,(P0.05);观察组共检出斑块208处,对照组共30处,两组斑块以颈动脉分叉处分布较多,但两组斑块分布和斑块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侧以及右侧颈动脉IMT均显著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加,高频超声可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清晰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