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复杂静脉畸形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应用西罗莫司成功治疗复杂的脉管畸形的个案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右上肢及躯干部复杂静脉畸形患者,口服西罗莫司治疗2年后病灶显著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  相似文献   

2.
静脉畸形为人体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疾患之一,以面颈部、四肢为好发部位,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尽管为一种良性病变,但它能破坏组织形态或影响功能,严重者因疼痛影响四肢功能甚至致残,位于外露部位的病灶还可造成外观的缺陷并影响容貌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1-2]。临床表现为受累皮肤或粘膜呈蓝色、皮温不高、体位移动试验阳性、无搏动感。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方法的选择:①口腔粘膜及浅表部位的静脉畸  相似文献   

3.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s)是先天性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因疾病程度和部位不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无最佳治疗方法。由于复杂病例单一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应依照患者病情和已有技术条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综合序列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血管内硬化治疗是目前VMs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常作为改善外观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就VMs的综合治疗结合相关治疗结果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静脉畸形(VM)为最常见先天性脉管畸形,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灶范围及位置,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出血等;治疗VM方法包括硬化治疗、手术治疗及激光治疗等,硬化为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对于评价硬化治疗VM效果尚未建立统一标准。本文围绕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硬化治疗静脉畸形效果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肢体的原发或继发淋巴水肿的治疗,仍然是个大问题。药物治疗只能控制肿胀、延迟纤维化进程和预防感染。手术治疗效果不一。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本病治疗有了新进展。目前都注重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许多作者报告,此法的实验和临床结果都很好。Degni报告临床成功率为74%;在34个肢体中,肿胀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消退。 Degni手术是将淋巴管通过一特制针直接导入一大静脉腔内,然后将淋巴管固定在静脉壁上。自1976年作者用此法为14例上下肢体原发和继  相似文献   

6.
泡沫硬化剂是液体硬化剂与气体混合所形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泡沫,Tessari法成为制备泡沫硬化剂的经典方法。目前泡沫硬化剂广泛用于治疗静脉畸形,并取得了较液体硬化剂更为满意的疗效。泡沫硬化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少且轻微,已经成为治疗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乳糜尿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既往有人认为乳糜尿是由于胸导管直到肾脏的这一段内有微丝蚴积聚,因丝虫幼虫在胸导管内引起淋巴回流途径阻塞所致。这一假设现已被淋巴管造影所否定。近来有些学者发现乳糜尿的发病机理为主髂淋巴郁滞(aorto-iliac-  相似文献   

8.
骨骼不仅是生物体重要的力学支持器官,也是机体的钙磷库,对维持体内钙磷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骨组织里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即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骨重建是维持成年期骨代谢和力学功能的重要机制,需要成骨细胞诱导的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诱导的骨吸收间的动态平衡来实现。任何一方数量或功能的变化必然破坏骨代谢的动态平衡,影响骨代谢,严重时可引起骨质疏松、佩吉特病、转移性骨肿瘤等疾病。骨骼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常规的给药方式难于将药物理想递送,"骨靶向"概念的提出,为骨骼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靶向递送不仅提高药物利用率,还能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根据靶向目标不同将骨骼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靶向整个骨组织的药物或载体,如四环素类、双膦酸盐类、仿生蛋白类及放射性药物类;另一种是靶向骨组织里的细胞,如靶向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及干细胞。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肾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肾癌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的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博来霉素(BLM)注射硬化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LMs)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2例皮肤微囊型LMs患者接受治疗。应用B超确定病变范围和层次,以BLM进行皮肤病损组织内注射硬化治疗。治疗间隔4~6周。结果每例患者平均治疗3.5次,30例治愈,2例显效。随访1~4年,B超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无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BLM硬化注射治疗皮肤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安全有效,能基本治愈。  相似文献   

11.
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是一类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 LM)、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VM)、毛细血管畸形(capillary malformation, CM)、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各种混合性脉管畸形及相关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脉管畸形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多种致病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被证实,为靶向治疗脉管畸形提供了依据。现回顾脉管畸形靶向治疗的历史,探讨靶向治疗进展,并分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进展期肾癌和转移性肾癌的预后差,系统治疗作用局限,分子靶向治疗是有希望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肾癌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临床试验及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将近三年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类、增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活性类、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类等,并介绍新发现的靶点及研究进展。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它的表达活性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增强ALP活性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发现,GPR30、GPR40和GPR120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的蛋白酶K抑制剂在抑制破骨细胞的同时并未抑制新骨形成,甚至在某些骨皮质表面还促进了骨形成。除此之外,还有6种新发现的靶点,分别是大麻CB2受体和TRPV1受体、涎免凝集素(Siglec-15)、DMT1基因、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信号通路以及类视黄醇X受体(RXR)。治疗骨质疏松靶向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这将大大推进新靶向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硬化剂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8例,采用术前MRI、术中彩超引导,对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应用负压抽吸针抽吸淋巴液,打通各囊间隔,再于瘤体中注入无水乙醇及聚多卡醇泡沫等硬化剂,适当加压包扎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0个月,6例患儿瘤体完全消失;1例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未完全消失,继续随诊,未有瘤体增大及局部压迫症状;1例治疗后出现囊内出血,经第二次硬化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全部病例均未见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负压吸引联合硬化剂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治疗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畸形的治疗办法很多,但都存在有疗效不足及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对范围广泛、手术无法切除的部位,同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02年6月~2006午6月,我们采用网状铜线留置治疗四肢静脉畸形16例,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及优点。方法:38例淋巴管畸形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抽尽囊内液体,注入平阳霉素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本组患者3~6年,治愈29例,有效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无明显瘢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疗法定位准确、简便、安全、损伤小、疗效好、费用低,易为多数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例口腔颌面部深在的或特殊部位的静脉畸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残余瘤腔注射治疗。结果:8例患者全部治愈,外形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12个月无1例复发。4例面颊深部的静脉畸形治疗6月后磁共振成像检查消失或部分为纤维组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腔注射,对口腔颌面部深在的或特殊部位的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世界性高发生率的、易于引发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药物主要有促骨合成药和抑制骨吸收药。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多肽、激素、细胞因子等靶向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的促骨合成药有:PTH、钙敏感受体负向调节剂calcilytics、雷尼酸锶、PYK2抑制剂;抑制骨吸收药有OPG、Denosumab;抑制骨基质降解的组织蛋白K等新型药物。它们有的已经上市,有的处于临床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