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多责于高脂饮食,基于"多食肥甘,易生痰湿"的理论多言其痰湿内阻为主而治疗重于化痰湿,然现临床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则多遵肝郁为始、痰湿致病的病机发展过程,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为肝郁生痰为主,治疗时不可单重化痰而忽视从肝主疏泄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陈玉  肖海娟  王惠玲  司海龙  赵静 《陕西中医》2022,(12):1760-1762,1767
伏邪理论认为伏邪致病具有伏藏于内,过时而发的特点,其隐匿性与多数肿瘤发现即晚期的特点高度吻合。正气亏虚,六淫邪气或痰湿瘀邪伏藏成积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治疗肿瘤需秉持“藏于内而象于外”的认识。伏邪潜藏之时见微知著,及时对恶性肿瘤“伏邪期”即稳定期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从伏邪理论出发探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对提高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等方面探讨气虚在其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的角度分析瘀血痰湿的致病机制,得出气虚血瘀痰湿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因病机,气虚为本,瘀血和痰湿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同时又是主要的病理产物,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益气活血、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多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的异质性疾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以其多靶点的作用优势在治疗该病时显示出优越性。痰湿是目前普遍认可的MAFLD病机,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促进MAFLD的发生,而炎症是肠道菌群紊乱触发MAFLD发病的必经途径。文章通过阐述MAFLD痰湿病因病机、体质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并将痰湿特性与慢性炎症致病特点及MAFLD的疾病演变过程相联系,提出肠道微生物群紊乱是MAFLD痰湿产生的物质基础,慢性炎症是痰湿的本质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痰湿论治MAFLD应强调健脾和调理气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和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临床有效案例,探讨各常见恶性肿瘤病机要素及病机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mg)的技术手段,采用频数法探讨恶性肿瘤总体及各常见恶性肿瘤病机要素;采用因子分析法,以总体病机要素及各病种中病机要素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总体及各类恶性肿瘤中病机要素的常见组合。结果:病机要素有虚、实两个方面,常见的实性病机要素主要是癌毒与瘀、痰、热、湿、风等互结所形成的复合病邪,其中以癌毒与瘀互结致病最为常见;各类恶性肿瘤均是多个病机要素复合致病。结论:癌毒在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中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主要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基于本病本虚标实,多病理因素致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脾胃学说、宗气学说对本病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骨性关节炎病因为非外邪致病,病机多为年老肝肾亏损致经络骨节"不荣则痛";或痰湿内盛,气血凝滞,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所致。治疗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结合辨病位原则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归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以清热养阴为主。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气阴两虚,血瘀也是贯穿其始终的病机,治疗多强调益气养阴活血。然而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痰湿内盛也成为现代糖尿病患者重要病机之一。尤其是岭南地理、气象的特殊性,加之现代居民贪凉饮冷、好食肥甘厚腻之品的生活习惯,导致内湿外湿协同致病,故从湿论治消渴多获良效。现将范冠杰教授从湿论治消渴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03-1204
董志刚教授认为肝脾肾亏虚,痰湿血瘀内阻是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痰、湿、血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故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应从痰湿血瘀论治,创建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方剂,临证治疗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大有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痰湿困脾,根本致病因素是"痰",历代医家提出"从脾论治""从痰论治"是大法,现代证明运用健脾化湿类中药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叶天士分消走泄法治痰湿之要义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总结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体会。指出痰浊病机贯穿于小儿哮喘疾病始终,痰湿体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以祛邪理气、消痰补虚为基本法则,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分消痰湿邪气,改善痰湿体质,并结合邪盛、痰壅、气郁及痰伏脏虚等病因病机因素,分别治以解表散邪、宣畅三焦;消食导滞、运脾除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搜痰补虚、调理体质;配伍相应方剂,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刘意如  赵薇  成佩 《陕西中医》2020,(2):234-237
目的:对赵薇教授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通过跟诊及整理病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等方面对赵薇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辅以验案加以佐证。 结果:赵薇教授认为肾、肝、脾脏腑功能不及或太过是导致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病机以肾虚为本,木郁土湿为标。治疗上结合调周法以补肾活血祛瘀、畅郁利湿化痰为要,同时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疏导治疗之佐助。 结论:赵薇教授从肾、肝、脾入手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补肾活血,畅郁化痰利湿调周治之,攻补兼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肥胖的病因、病机、治疗及转归都与足太阴脾经密切相关。病机总属脾肾气虚、痰湿偏盛,健脾利湿化痰贯穿了治疗肥胖的始终,调理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肥胖的根本。脾土正常是代谢正常的基础,对人体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在治疗减肥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健脾利湿化痰,脾运化正常,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病理性的痰、浊、水饮得以消除,脂凝得化。  相似文献   

14.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临床调研的方法,对肥胖者所属证候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探讨饮食导致肥胖发生的病理机制。结果表明,气虚和痰湿是肥胖发生的病理基础,痰湿壅滞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最重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阅了近5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方面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体质辨识、辨证论治、临床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对结直肠腺瘤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结直肠腺瘤的主要病机为脾气亏虚,湿热痰瘀互结,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易感,临床主要证型为湿郁肠腑证、脾虚湿热证、痰湿瘀阻证、痰湿瘀毒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药在防治腺瘤复发和癌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何规范地运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医病因病机涉及湿、痰、毒、瘀、虚。辨证论治与扶正祛邪是淋巴瘤中医治疗基本原则,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当代中医发展了益化汤、紫牛散、克瘤胶囊、吴氏消瘤散等淋巴瘤治疗复方,以及淋巴瘤中医药治疗专利37项。中医药治疗淋巴瘤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研究淋巴瘤细胞特异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明晏 《吉林中医药》2014,(11):1106-1108
胡思荣运用体质学理论治痰湿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既是痰湿体质的特征性因素,又是疾病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决定因素,解决痰湿问题成为调体论治及辨证论治的共同核心,祛湿化痰对于痰湿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谓"一箭双雕"。以痰湿的性质及特征为依据确立温化及制源的论治原则,并在相关原则基础上结合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论治要点创制了姜楂冲剂,临床上广泛运用姜楂冲剂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湿体质,既展示了调体治疗的祛湿化痰、活血逐瘀的调体治疗思想,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临床疗效差,手段不足的问题,同时展现了中医药在临床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色及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常常伴发,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且使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笔者基于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有关研究,认为痰湿壅盛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之重要病因病机,提出了五种具体治法(化痰祛湿法、健脾化湿法、活血祛湿法、滋阴化湿法、温阳化湿法)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验之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彭顺林教授将鼻渊病机归纳为"湿热痰瘀,上焦痹阻",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大法,根据鼻渊病机及鼻窦自身生理特点,在处方用药中强调:"清热化湿,三焦分消""轻可去实,上焦宣痹""痰瘀互结,随症加减".并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存在虚实转化,临证应当灵活辨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