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ApoE基因分型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之间的差异,旨在对阿托伐他汀低敏感度或冠心病高危风险者进行更加精准个体化的血脂管理。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心脏中心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17例,入院时空腹静脉采血测定CHD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ApoE基因型。按照基因型不同将患者分为E2、E3、E4三组,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 qd,记录CHD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水平,分析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的关系。结果 E2组治疗后TC为(2.83±0.57)mmol/L,E3组为(3.28±0.71)mmol/L,E4组为(3.85±0.88)mmol/L,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2组治疗后LDL为(1.45±0.46)mmol/L,E3组为(1.90±0.64)mmol/L,E4组为(2.39±0.89 )mmol/L,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2、E3组治疗前后TC和LDL的降幅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E4组治疗前后TC和LDL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E2组LDL达标率为80%,E3组为50%,E4组为20%。结论 基因型为ApoE2及ApoE3型的CHD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效果优于ApoE4型的患者,并具有更高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王瑾  陈韬  刘连  胡小政  汪奇  郭军 《心脏杂志》2018,30(2):150-153
目的 探讨人群中ApoE、SLCO1B1 388A>G和521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冠心病组为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7(男586,女241)例,平均年龄(64±12)岁;对照组为健康个体753(男530,女223)例,平均年龄(62±14)岁。通过PCR-荧光探针法对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冠心病组携带E3/4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4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②SLCO1B1 388A>G和521T>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SLCO1B1基因单倍体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ApoE基因£4等位基因频率上升是冠心病的重要标志。②SLCO1B1 388A>G和521T>C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研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郑州地区的分布情况,评估其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风险。 方法 入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在河南省中医院1037例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应用荧光探针-PCR技术检测全血中SLCO1B1与ApoE基因型。统计分析其基因型在受检者的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特点,对比分析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 结果 发现受检患者中SLCO1B1 I类基因型(*1a/*1a+*1a/*1b+*1b/*1b)、II类基因型(1a/*5+*1a/*15+*1b/*15)和III类基因型(*5/*5+*5/*15+*15/*15)分别占75.6%、22.7%和1.6%;ApoE E2基因型(E2/E2+E2/E3)、E3基因型(E2/E4+E3/E3)和E4基因型(E3/E4+E4/E4)分别占13.6%、70.5%和15.9%。分析发现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组合在年龄和性别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武汉、长沙、广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郑州地区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组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郑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别以I类基因型和E3基因型为主,且两种基因型各组合均不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基因型组合分布无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SLCO1B1、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所致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的影响。方法 268例血脂异常的超高危ASCVD患者,按照基因型检测结果分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水平,研究期间患者肌痛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ApoE等位基因分布为e2 25例,e3 201例,e4 42例;基因型分布:E2/E2 6例,E2/E3 29例,E3/E3 150例,E2/E4 9例,E3/E4 73例,E4/E4 1例。SLCO1B1中521 T/C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TT 190例,TC 66例,CC 12例;SLCO1B1中388 A/G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 8例,AG 100例,GG 160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治疗前,TC+CC组与TT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ASCVD患者血脂水平与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 388 T>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SCVD患者266例,至少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以上,抽取其静脉血进行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 388 T>C基因检测,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及各基因型血脂水平比较。结果 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388 T>C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SLCO1B1基因521位点主要以TT型为主,TC+CC型血脂TC、TG、LDL-C水平均高于TT型,而HDL-C低于TT型,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oE基因E2型相比,E4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后,LDL-C水平仍然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受到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了解甘肃地区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SLCO1B1和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同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243例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住的ACS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对患者血样进行SLCO1B1及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其多态性分布情况,并对空腹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本研究ACS患者血液样本中共检测到6种SLCO1B1基因型,其中以耐受较高型*1b/*1b、*1a/*1b、*1a/*1a为主,分别占比44.4%、35.4%、5.3%,耐受中等型*1a/*15、*1b/*15、*1a/*5分别占比4.5%、9.9%、0.49%,耐受较低型只检测出占比0.4%的*15/*15基因型,未检出*5/*5、*5/*15型。SLCO1B1等位基因*1b、*1a、*15占比分别为55.52%、32.13%、12.35%。受检患者血样中共检测到6种ApoE基因型,一般型E2/E4、E3/E3占比分别为0.8%、77.00%,有害型[E3/E4(14.0%)、E4/E4(1.2%)],有益...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阿托伐他汀致急性肝细胞型肝损伤,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并从冠心病合理用药角度提出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是新型高效的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载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高胆固醇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同时阿托伐他汀有改善内皮、减轻或清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减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ApoE与SLCO1B1基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分布情况,及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为脑梗死组,以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法分级标准划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级,其中无狭窄患者26例、轻度狭窄患者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SLCO1B1和ApoE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基因型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386名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入院血脂水平,统计不同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血脂正常组相比较,血脂异常组年龄年轻、体质量指数(BMI)显著增大、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SLCO1B1基因型*1b/*1b、*1a/*1b分别占比:42.5%、35.8%,其次是*1b/*15(10.9%)、*1a/*1a(5.4%)、*1a/*15(4.2%)、*15/*15(1.3%),但未检测到*1a/*5、*5/*5、*5/*15基因型。SLCO1B1基因等位基因*1a、*1b、*15占比分别为:25.4%、65.8%、8.8%。388A > G与521T > C突变频率分别为74.6%、8.8%,正常与异常血脂水平组SLCO1B1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ApoE基因型E3/E3、E3/E4分别占比:74.9%、15.5%;其次是E2/E3(6.7%)、E4/E4(1.3%)、E2/E4(1.0%)、E2/E2(0.5%);等位基因ε2、ε3、ε4分别占比:4.4%、86.0%、9.5%;正常与异常血脂水平组ApoE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LCO1B1、Apoe基因型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 SLCO1B1、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与无ISR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 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影响晚期ISR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晚期ISR的患者共61例,另外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晚期ISR的患者共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以及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所有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分为<1.4mmol/l组,1.4~1.8 mmol/L组以及>1.8 mmol/L组,=比较不同组别晚期ISR的发生率。结果 晚期ISR组与无ISR组患者ApoE、SLCO1B1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组内两两对比,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ApoB/ApoA比值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晚期ISR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偏高(P<0.05)。3. <1.4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17.9%,1.4~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1.3%,>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9.4%。不同LDL-C水平的组间总体ISR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组间两两对比,小于<1.4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与>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有差异(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其ApoE或SLCO1B1的基因多态性与晚期ISR的发生率无明确关系。晚期ISR患者血脂水平较无ISR患者升高明显,将LDL-C降至1.4mmol/l以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是最有效而安全的他汀类药,明显降低心血管风险。即使介入术后更强调应服用他汀药,不仅能改善心肌缺血,更能预防心肌梗死,改善生存率和预后。该药除调脂作用外,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脑卒中、骨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指南强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尽早应用,长期坚持强化他汀药治疗,改善冠状动脉斑块生物学特征,逆转不稳定斑块,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辛伐他汀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个体化剂量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19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模型组和经验组,每组96例.SLCO1B1基因型为AA型、AG型和GG型.模型组按个体给药剂量调整公式给予辛伐他汀,经验组服用辛伐他汀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冠心病患者SLCO1B1、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法,检测214例冠心病患者SLCO1B1、ABCB1、ABCG2基因型分布。检测并比较所纳入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携带SLCO1B1 521TT、SLCO1B1 388AG、SLCO1B1 388GG、ABCB1 1236TC、ABCB1 1236CC、ABCB1 2677GA、ABCG2 421CC、ABCG2 421CA型冠心病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调脂效果显著高于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结论:携带不同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时,调脂疗效因部分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family member l B1,SLCO1 B1)基因c.388A>G多态性对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8 m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1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比较SLCO1 B1基因c.388A>G基因型组之间CIMT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7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AA基因型5例,AG基因型31例,GG基因型35例;A等位基因频率为28.9%,G等位基因频率为71.1%.所有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均<0.001),但CIMT无显著改变(P=0.475).GG基因型组LDL-C< 1.8 mmol/L或LDL-C下降≥5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G+AA基因型组(74.29%对44.44%;x2=6.540,P=0.011).结论 SLCO1B1基因c.388A>G多态性会影响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GG基因型组的降脂效果优于AG+AA基因型组;SLCO1 B1基因c.388A>G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无影响,但可能与随访时间过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载脂蛋白E(ApoE)6种基因型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108例高脂血症病人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108例病人进行分型,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ApoE 6种基因型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108例病人检测发现基因型为E3/3病人40例,E3/2病人29例,E4/3病人39例,未检测到E4/4,E4/2和E2/2。治疗前ApoE 3种基因型病人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ApoE 3种基因型病人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ApoE 3种基因型病人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ApoE 3种基因型不同血脂水平影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的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疗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鼠动脉粥样硬化蛋白激酶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不能仅归因于其降脂作用。它具有许多非降脂作用 ,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 的建立 :正常对照组(C组 ,n =10 ) ,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食 4个月 ;基础对照组(M组 ,n =2 0 )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A组 ,n =2 0 )首先腹腔注射维生素D3 (70万IU/kg ,分 4次 )后 ,每天喂食高脂饲料2 0g/只 (含有 1%胆固醇、0 5 %胆酸钠、0 1%甲巯咪唑、5 %猪油 ) ,喂饲 2个月。然后M组喂食普通饲料 2个月 ,A组每天强制性喂食含阿托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ApoE(-/-)动脉硬化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三烯浓度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硬化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n=12)、动脉硬化模型组(n=12)、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12)。检测3组ApoE(-/-)小鼠血清的白细胞三烯B4和白细胞三烯D4浓度、测量主动脉斑块校正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主动脉未见动脉硬化病变;动脉硬化模型组建模成功,见不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较动脉硬化模型组动脉硬化病变显著减轻,斑块校正面积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4%±3.08%vs.29.08%±6.46%,P〈0.001)。动脉硬化模型组的血清白细胞三烯B4、白细胞三烯D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9±4.47)ng.mL-1vs.(12.07±2.35)ng.mL-1,P〈0.001;(2 862.48±48.77)n.L-1vs.(2 357.10±53.57)ng.L-1,P〈0.00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白细胞三烯B4、白细胞三烯D4浓度显著低于动脉硬化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2.19)ng.mL-1vs.(34.79±4.47)ng.mL-1,P〈0.001;(2 592.06±22.45)ng.L-1vs.(2 862.48±48.77)ng.L-1,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白细胞三烯B4和白细胞三烯D4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30例,接受匹伐他汀12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2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7例,分水岭梗死患者3例;阿托伐他汀组24例,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晚治疗,其中前循环梗死患者1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12例。治疗期共24周。结果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L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匹伐他汀组治疗后24周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