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经知情同意并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F)、脑血容量(CBV)比值(rCBV)均有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均有降低。治疗后观察组rCBF、rCBV提高,rMTT降低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通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等功能,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缩小梗死面积、缩小血栓,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12月收住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端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尤瑞克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均从入院次日开始连续使用14 d为1个疗程。所有病人于入院次日、试验药物治疗后第7天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测定Hcy、hs-CRP。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5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Hcy、hs-CRP较对照组比较下降(P0.05)。病人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5天Hcy(r=0.69,P0.05;r=0.35,P0.05;r=0.71,P0.05)、hs-CRP(r=0.69,P0.05;r=0.35,P0.05;r=0.71,P0.05),与同期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较好,可能与Hcy、hs-CRP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丁苯酞(NBP)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7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BP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I和mR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3.60±4.26) vs (9.31±3.79),对照组(13.57±4.20) vs (11.23±4.06),P=0.04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时两组BI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4.57±24.17) vs (77.86±21.46),对照组(54.14±23.81) vs (67.0±23.30),P=0.04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mR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0±0.81)vs(2.80±0.96),对照组(3.49±0.82)vs(3.29±0.93),P=0.0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NBP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d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与79.17%,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血液流变学(WBV、HCT、ESR、FI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和血液黏度,有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2/3以上都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本科应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丁苯酞注射液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S-QOL)评分,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波动指数(PI)...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较依达拉奉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4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依达拉奉组分别为4例、7例、13例、10例和6例,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P0.05),且联合组缩小体积明显大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联合使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有84例,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奇数号有42例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单一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偶数号有42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对该组患者联合使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4.
宋祺  孙西庆 《山东医药》2021,61(13):72-75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血脂稳定斑块、补液、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低颅内压、吸氧等)以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之上,再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升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于发病后1 d、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并于入院1 d和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其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和B组均予以阿司匹林0.3 g睡前口服,治疗7 d后改为阿司匹林0.1 g睡前口服,治疗7 d;C组予以阿司匹林0.1 g睡前口服,治疗14 d。A组和C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组均予以常规基础及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参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BUA)水平、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记录再发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B组和C组。治疗后,3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C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参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hs-CRP、TNF-α、Hcy和BU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及C组血清hs-CRP、TNF-α、Hcy和BU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A组再发脑梗死1例(1.7%),B组再发脑梗死5例(8.3%)和C组再发脑梗死4例(6.7%),A组再发脑梗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法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4d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ET-1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80%,大量的研究证实丁苯酞对于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发现其可能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提高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水平,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脑血管保护作用.近年来,丁苯酞对脑梗死区域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机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1].本文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