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娟  叶峰山  陈焕文  陈成塔 《当代医学》2021,27(30):153-154
目的 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检测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检测确诊为HIV的143例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分别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HIV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灵敏度为92.78%,特异度为93.48%,准确率为93.01%;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IV抗体灵敏度为91.75%,特异度为84.78%,准确率为89.51%;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灵敏度为98.97%,特异度为95.65%,准确率为97.90%;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的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效能更高,疾病筛查时可有效避免漏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后分别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抗IgM、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灵敏度明显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性检测中,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较高,且对其核心抗体检测灵敏度颇高,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分析2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将检测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电化学发光法的诊断确诊率为97.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表面抗原、HBVe抗原和HBV表面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00%、31.00%和36.00%,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65.00%、20.00%和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核心抗体和HBVe抗体阳性检出率两种方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精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乙肝检测的检测策略。方法:从日常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中选取1100例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0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样本,100例五项标志物全阴性样本。用胶体金法(GIA)乙肝五项检测卡与酶连免疫法(EIA)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样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另外1000例酶连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项阳性率为96%,漏检率为4%。胶体金乙肝五项检测卡中表面抗原项阳性率为88%,且所有阳性标本均为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样本。漏检样本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或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中的1项或2项阳性表现。结论:酶联免疫法敏感性大于胶体金方法,胶体金法特异性很好但敏感性不足。但由于乙肝五项卡中的核心抗体或e-抗体在8%(96%减88%)的差值中可有阳性表现,可作为进一步复查的警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比较两种检验精准度与血清学标志物呈阳性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精准度为75.56%,低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97.78%);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HBV表面抗原、HBV表面抗体、HBVe抗原呈阳性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精准度更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85例高危人群及疑似HIV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血标本,并离心处理,留取血清,使用ELISA法、胶体金法对其HI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2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以证实ELISA在HI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ELISA法敏感度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法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也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在HIV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可作为HIV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汉民 《求医问药》2014,(21):56-57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应用ELISA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应用CMIA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测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36.67%,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CMIA检测法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95.34%,准确度为91.17%,而ELISA检测法的敏感度为84.22%,特异度为80.45%,准确度为78.71%,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更适合应用于丙肝抗体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8.
亢沛沛 《黑龙江医学》2021,45(5):550-551
目的:探讨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A患者7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RA组,另选择同期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纳入非RA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93,一致性较好;胶乳免疫比浊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49,一致性较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6.15%、93.06%、94.67%,均略高于胶乳免疫比浊法的91.03%、88.89%、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均具有较佳的一致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效能略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林耀堂  陈海荧 《吉林医学》2013,34(16):3144-3145
目的:比较三种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采集的疑似MP感染患者血清标本612份,分别进行酶联免疫法(ELISA);被动颗粒凝集法(PPA)及免疫胶体金法(GIA)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平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执行。结果:通过对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的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在真阳性(TP)、假阳性(FP)、真阴性(TN)、假阴性(FN)等方面与被动颗粒凝集法(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免疫胶体金法(GI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颗粒凝集法(PPA)与免疫胶体金法(GIA)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假阳性率(FPR)、假阴性率(FNR)、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及总符合率(Coincidence rate)等10项评价指标方面酶联免疫法(ELISA)与被动颗粒凝集法(PPA)比较无明显优势,但优于免疫胶体金法(GIA)。结论:三种检测方法都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且操作简便,均可用于临床早期快速诊断MP,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提高MP诊断符合率,以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吴丽婷  陈立刚  林哲 《海南医学》2010,21(22):57-5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梅毒(Syphilis)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TRUST及胶体金法3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240例皮肤科门诊患者标本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比较ELISA、TRUST和胶体金法对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79例阳性和161例阴性标本的检测中,TRUST、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度分别为64.6%、94.9%、98.7%,特异度分别为97.5%、98.8%、100%;TRUST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6.53),而ELISA、胶体金法与TPP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P〉0.05,χ2=0.00;胶体金法:P〉0.05,χ2=0.17)。结论 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TPPA法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梅毒感染的确诊。  相似文献   

11.
秦健雪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03-150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胶体金对低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利用ECLIA法筛选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阳性病例,所有患者再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ELISA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及敏感性。结果 ECLIA法的敏感性较ELISA、胶体金法要高,而胶体金法的敏感性最低;同时经统计,在HBsAg检出率上,ECLIA明显高于ELISA、胶体金法(P<0.05)。结论 ECLIA法检测低浓度HBsAg时检出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假阳性率,是低浓度HBsAg检测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17-1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7月我院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780份,所有标本均采用真空管采集。运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所有血液标本,统计分析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阳性情况,并对比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阳性率9.23%(72/780)、8.72%(68/78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将常规法设定为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敏感度为72.22%(52/72),特异度为97.74%(692/708),准确度为95.38%(744/780),阳性预测值为76.47%(52/68),阴性预测值为97.19%(692/712)。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相当,临床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俊斌 《医学综述》2012,18(3):449-451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M抗体的方法,评价其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方法以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为捕获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抗人IgM抗体作为检测抗体标记胶体金,建立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M抗体。结果 102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V IgM阳性标本99份,检出率97%。50份正常血清中,有一份检测结果弱阳性,特异度98%。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乙型肝炎IgM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且方便快捷,不需要仪器设备,在乙型肝炎IgM抗体快速检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沙眼衣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疑似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检测结果,并以细胞培养方法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检测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男性患者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于沙眼衣原体检测均有效,但是前者对男性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霞 《甘肃医药》2015,(3):209-210
目的:观察胶体金法用于丙型肝炎患者HCV抗体检测的实际效果,评价其用于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例丙型肝炎患者,均抽取等量血液,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CV抗体,对照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V抗体,记录两组患者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检出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检出率为78.00%(78/100),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抗体的检测效率高于酶联免疫法,且对设备及操作条件的要求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采用胶体金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数据2872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872例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仅有20例患者血清胶体金法检测阳性,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阴性,其余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一致,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效果优于胶体金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对1型糖尿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5例l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GAD-Ab与ICA。结果 测量GAD-Ab的敏感度是48.9%,特异度94%;测量ICA的敏感度是26.7%,特异度96%;而GAD-Ab与ICA平行试验的敏感度62.5%。结论 GAD-Ab与ICA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在各期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共60例,依次给予患者行ELISA、TRUST法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ELISA、TRUST诊断梅毒敏感度分别为91.67%、66.67%(P<0.05),特异度分别为71.43%、75.00%(P>0.05);ELISA法与TRUST法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和TRUST法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 25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统计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 250例患者中,有33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干燥综合征3例,系统性硬皮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抗核抗体检测敏感度为93.52%,特异度为72.36%,准确率为78.57%。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敏感度为52.37%,特异度为94.38%,准确率为91.4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0.86%,准确率为93.54%。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探讨检测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就诊患者的1936份血清标本,使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酶联免疫与胶体金两种不同方法检测HIV抗体初筛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IV抗体初筛可选用酶联免疫或胶体金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