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钟一棠主任医师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正军 《光明中医》2007,22(5):28-29
肝硬化腹水症,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历代医家均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国家级名老中医钟一棠主任医师临床运用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学"颈项痛""头痛""项强""眩晕""肩臂痛"等病症范围,名老中医推拿治疗本病众家纷纭,本文以国医大师、各省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为研究对象,从手法指导原则和手法特色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研究,旨在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特色手法,提高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王邦才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杏林悬壶三十余载,勤求博采,熟谙经典,学验颇丰,尤其擅长治疗肝胆疑难病症。本文就其治疗阴虚瘀毒型肝硬化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和体征,代偿期可归属中医学"积聚"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征象则属"鼓胀"范畴,还可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失代偿期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发展的严重阶段,属于中医学中"鼓胀""单腹胀""蜘蛛蛊"范畴,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为特征,为中医临床四大疑难重症之一,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现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西医对本症只是对症治疗,临床效果欠佳。中医学虽然没有肾性血尿之病名,但对此症认识深刻,可归属其"尿血""溺血"的范畴。补肾活血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张大宁教授继承创新中医学理论与经验的研究成果,其学术继承人车树强主任医师认为,肾性血尿的基本病因病机是肾虚血瘀,补肾活血化瘀是辨证治疗本症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脏病是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其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本文主要总结和讨论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在糖尿病肾脏病治疗中的运用,旨在为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名老中医治疗健忘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中以"健忘""痴呆""记忆力减退""验案""医案"等为主题词的名老中医验案,整理后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纳入141份医案,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石菖蒲,其次为远志;药物内关联分析,其中支持度最高的是远志→石菖蒲,置信度最高的是茯苓,远志→石菖蒲,系统聚类8种药物组合。结论名老中医治疗健忘以健脾、益肾、豁痰、活血、开窍为主要治法,对临床选方择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半夏、茯苓、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三棱→莪术""牡丹皮,桃仁→赤芍"等;新处方包括"莪术,三棱,穿山甲,夏枯草,续断""重楼,沙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多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符合中医标本兼治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李维贤出身于中医世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李老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从事中医工作已有50余年。擅治妇科、儿科、内科多种疑难病症,尤其对妇科疾病治疗造诣颇深。闭经,中医学中亦称"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凡女子年逾18岁尚末初潮,或已建立月经周期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即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立足于岭南中医的继承,通过分析医案数据以总结岭南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书籍,收集岭南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医案,利用SPSS modeler 15.0、Cytoscape 3.7.1等软件进行医案处方的数据挖掘。结果:最终筛选出相关医家32名、医案处方157个;医案处方涉及中药230种,白术、白芍、甘草、茯苓、柴胡、丹参6味中药为核心组方用药;系统聚类分析显使用的药物以扶正、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攻坚消积中药等为主。结论:岭南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采用疏肝健脾、柔肝活血为治疗大法,常配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软坚消积之品,且善用岭南道地药材,具有岭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崩漏的原则为急则治其标,以止血塞流;缓则治其本,以澄本清源。治疗慎用活血之药,以免"动血耗血",而"止血塞流"之法有时不能及时见效,在王成荣名老中医"三川汤"的基础上,运用中医"通因通用"原则,活血止血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中医"臌胀"、"蛊胀"、"水蛊"等范畴,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因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被列为"风、痨、臌、膈"中医四大顽症之一. 卢秉久教授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文彦教授,得其真传.卢师从事于中医临床、科研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卢师临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王国三主任医师是唐山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导师,早年师承岳美中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内科杂病专业,积验颇丰。王老在临床上治疗肝硬化有独特见解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其治疗肝硬化的学术思想,受教颇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明确病因病机,知常达变王老认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的病名,结合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在中医学中可归属到"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范畴,[1]要想了  相似文献   

14.
<正>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有大量腹水形成。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古有"中满"、"蜘蛛蛊"、"单腹胀"等别称,为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难治痼疾之一。韩哲仙老中医,浙江慈溪人,出生于中医药世家,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九届毕业生,系孟河丁氏学派传人,毕业后就职于四明医院(现今上海曙光医院)。丁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方药中经验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荣昕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73-1173
<正>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膨胀、单腹水、肝水等范畴,以腹胀、 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是中医学 的四大顽症之一。一般学者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脾 气虚弱、肝脾血瘀论治。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方药中老中医治疗 肝硬化腹水经验方苍牛防己汤、黑白丑粉加减治疗肝硬化腹 水,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疾病发展到中后期所出现的病证,是肝硬化在失代偿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致病因素复杂,中医称为"臌胀",和"风""痨""膈"并称为四大顽症。中医在治疗"臌胀"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及特色。对肝硬化腹水的历史源流、病机病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中医学教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出发,阐述中医人文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以"嵌入式"人文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实践途径入手,展现了人文教育与中医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即在临床带教病区嵌入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通过"中医经典园地"嵌入重温中医经典、通过"名老中医教学查房"嵌入中医"道""术"的熏陶、通过探索"中药饮片背后的故事"嵌入中药饮片由来的认知和通过开展"中医人文通识PBL主题讨论会"嵌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其相关内容散见于"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各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主导下,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加重视"治痰为先"的思想。故将从中医学痰邪致病的病机特点及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即炎症与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心肌纤维化等相关性出发,从现代医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治疗的针对性,彰显中医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何晓晖教授系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批中医药继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便秘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慢性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现代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逐  相似文献   

20.
李妍怡主任中医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医省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李主任从事临床30余年。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肌腱、韧带附着点,以及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该病属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古代文献也称之为"骨痹""竹节风""鱼背风""龟背"等。本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探析通痹汤方药辨证加减的临床疗效情况,从而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