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干预措施实行于医学样本检验分析之前阶段过程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1~10月医院门诊接受血常规检测及尿常规检测的1 000例非住院患者的1 000份医学检验标本纳入对照组统计指标资料,这组展开传统管理干预措施,将2019年1~10月层医院门诊接受血常规检测及尿常规检测的1 000例非住院患者的1 000份医学检验标本纳入观察组统计指标资料,这组展开精细化管理干预措施,分析各个组别门诊医学检验样本管理质量情况,评估各个组别门诊急诊样本送检及时情况。结果:观察组检验申请单有误份数、样本采集时间有误份数、样本条码未达合格标准份数、样本盛放器具有误份数、样本采集数目有误份数、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抗凝样本发生凝固现象份数少于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P0.05);观察组门诊急诊样本采集20min中送出份数、门诊急诊样本送出之后20min内达到实验室份数、门诊急诊样本送到实验室之后10min中接收份数多于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P0.05)。结论:在医学样本检验分析之前阶段过程中选择精细化管理干预措施展示较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1~6月期间就职的检验科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12月期间在医院检验科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设为观察组。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进行现有检验科管理方法的更新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制定临床检验科的精细化管理办法,纳入观察组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通过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方式创建精细化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医学检验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医院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2020—2021年收治的400例需要进行医学检验分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时效性、实用性、专业性、服务性等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时效性、实用性、专业性、服务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凝样本凝固率、血标本丢失率、样本容器错误率、血培养污染率、样本溶血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样本采样至送出时间、样本送出至抵达实验室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检验分析前质量及管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管理满意度及医学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21-121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管理的核心,在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三个阶段[1],在这3个阶段中,分析前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对医学检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质量的控制实际上是过程的控制,分析前质量控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医学检验也是逐步得到重视,但是多数检验质量控制都比较注重分析过程中以及分析后,对于分析前的问题比较容易忽视掉,从而导致出现一部分所说的检验结果与病人的实际病情并不符合的现象出现,因此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检验的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减少因为开始就出现的失误进而导致检验出现纰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规范了工作流程,堵住了诸多漏洞,避免了医患纠纷,理顺了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下一步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又称检验前过程,这一阶段从临床医师的开具化验单,包括检验目的、患者化验前根据临床医师的化验要求而作的准备工作、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化验室并在化验室内部的传递,到化验分析开始时结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8月,于2018年5月起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2018年1~4月为实施前,2018年5~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结果:实施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检验标本质量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使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医院血液检验科于2015年5月起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实行精细化管理前后的血液检验失误率进行比较。结果:实行精细化管理前,血液检验科共检验血液12135份,检验失误685份,占5.64%;实行精细化管理后,血液检验科共检验血液12543份,检验失误59份,占0.48%。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检验失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行前(P0.05)。结论:实行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血液检验质量,对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发展认识交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检验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使医学检验结果更准确、科学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固定因素和可变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如性别、年龄、运动、饮食、药物及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等。结果:只要排除以上影响因素,就能得到有诊断意义的、科学的医学检测结果。结论: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医学检验工作更加标准化、管理更加制度化、操作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它是研究、检测和鉴定标本中特定DNA片段的一种重要方法。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医学检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PCR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200例未作精细化管理患者设为A组,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作精细化管理治疗的200例患者设为B组,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作比较分析。结果:在未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患者中共有162例表示手术满意,满意度占总比例的81%,而在应用精细化管理中有195例表示满意,满意度占总比例的97.5%。将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显示应用精细化管理B组显著强于未应用精细化管理A组,即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手术室精细化管理,能保证病人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技术,它有效结合了实验室技术和临床技术,将多种学科进行交叉综合,使得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为医学研究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分析前与分析后的治疗控制较为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研究是否成功。结合作者多年的医学经验,就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有效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健康体检逐渐成为人们了解自身身体情况的关键方法。而检验医学则是健康体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及可信性能够为人们提供客观的预防诊疗参考。本文旨在探讨检验医学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心的质量控制,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提高检验医学在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及服务质量,加快学科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精细化护理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用到护理管理上,不仅要突出细而且要注重精,从具体工作出发,优化程序,细化流程,统一标准,充分发挥管理对技术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邹冰 《中医药导报》2010,16(8):132-133
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对中医医院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阶段中医医院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运用"四精"与"四细"方法加强对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在细致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下,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营造和谐的医院诊治氛围。文章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探讨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因素,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而影响理化检验分析前质控的因素有很多,从患者准备检验标本到检验医师进行标本采集、送检及标本的预处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当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加强与临床相关科室的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