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仝志启 《河南中医》2009,29(6):569-570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黎明之时腹泻。对于其病机,方书多责之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当今医者亦多遵此而用四神丸化裁治疗。验之古今临床,五更泻病机复杂,除肾阳虚衰外,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脾肾阳气不升,或肝强脾弱者皆可引起五更泻。具体病机大致分为肾阳虚衰,火不温土;肝气犯脾,木乘土位;脾虚湿盛,清阳下陷;寒湿内盛,困遏脾阳;痰饮阻滞,气动饮行;瘀阻肠络,波及肝经;酒积酿热,肝失疏泄;饮食积滞,困遏肝脾;肺气郁闭,腑传失司。  相似文献   

2.
张国铿 《新中医》2003,35(7):78-78
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癃闭范畴,多因久病或劳伤肾精,或感受外邪,致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失司而发病。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湿热下注膀胱;肾阳虚衰,下焦气化失司,致开阖不利。故应从肺、脾、肾三脏入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张雪  胡幼平 《河南中医》2012,32(3):377-378
历代医家皆认为五更泄发病病机为命门火衰,脾肾阳虚,一味施以温补固涩之法,未能重视其他证型的存在.笔者认为脾虚湿盛、肝失疏泄亦是导致五更泻的重要原因,故在重视脾肾虚衰的基础上,结合疏肝解郁、清利湿热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士栋 《河北中医》1987,(6):F0003-F0003
一对本病的认识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以全身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胆固醇、低蛋白血症为特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常由素禀不足或久病体虚,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致。多见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为主。盖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气行水,则水湿泛溢;另一方面,肾气亏损,封藏失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四季均可见,但多发于夏秋季节,本病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腹泻,病因一般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除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关.本文就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更泻”亦名晨泻,指黎明前泄泻,以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为特征。一般认为脾肾阳虚所致,故又名肾泻、脾肾泻。如《医学三字经》:“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故五更泻的临床治疗,多以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化裁。但不少医家也认识到本病并非只脾肾阳虚可引起。李中梓谓有“食积”、“寒积”、“酒积”;  相似文献   

7.
介绍中医针药并治老年肺炎医案一则。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症状体征辨证为脾肾阳虚,风寒束表,寒郁化热,导致肺失宣肃,发为肺炎。以标本同治为治疗原则,本着"治肺不远温"的思想,中药处方选用麻杏石甘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针灸处方选自《针灸甲乙经》中的泻肺方,全方针药并用,共奏辛温宣肺、清热豁痰、温补脾肾之功。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多是由于外感邪气致使脾失健运,或者伤食导致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表现为腹泻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临床上伤食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肾阳虚泻最为常见,根据各种证型,多采用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推拿手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伴有腹部不适为特征的病证。久泻即为慢性泄泻,常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误治,迁延日久,转化而来。笔者从脾肾阳虚病机作为切入点,运用扶阳法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久泻阳损脾及肾,寒湿占居内阳位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寒湿内侵,迁延日久,皆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发为泄泻。脾虚湿盛是久泻  相似文献   

10.
林丽丽  汪受传 《中医杂志》2014,(23):1988-1989
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膀胱失摄,治疗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温补脾肾、固摄膀胱之法。  相似文献   

11.
朱勇 《江苏中医药》2015,47(9):17-18
研究表明,慢性便秘的主要中医证型之一为脾肾阳虚型。丁义江教授对于脾肾阳虚型便秘的诊疗经验丰富,认为本病以脾肾阳虚为本,继发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大肠传导失司,糟粕排出不畅。在治疗方面以温阳通便为治疗大法,随证加减,配合运用针灸、生物反馈治疗仪,反对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  相似文献   

12.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经典方剂,武维屏通过探究痛泻要方的组方特征,拓展痛泻要方的适应症,将其应用于肺系病咳、喘、哮之证,凡咳、喘、哮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肺失宣降者,均可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亦体现其"从肝治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肺性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祖国医学依其临床表现分为脾肾阳虚水泛,痰瘀蒙蔽心窍;痰热夹瘀壅肺,痰火扰心风动;阴阳离决等三个证型进行论治。认为痰饮、瘀血、和感受寒热外邪是主要致病因子;瘀血阻滞血脉是贯穿本病始终的重要病理变化。祛痰、化瘀、开窍是本病的立法基础。还认为通泻开窍法有促使痰热夹瘀壅肺、痰火扰心风动型患者意识恢复的作用。西医的综合治疗在本病救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采用中西两法治疗确能降低肺性脑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辛润之法用于燥证,其机理是利用辛味药之辛宣通利之性,助津液之化生和输布,使机体得以濡养。而津液的化生输布与肺膊肾三脏最为相关,因此辛润之法主要用于脾失运化、肺卫失宣及膀胱气化失司之燥证。并举典型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 泄泻是农村常见病,病虽复杂,但究其原因不外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几类。治疗上不外健脾用食、温肾益气之法。然而临床观察当中因惊恐引起的泄泻亦屡见不鲜,古人称此泻为肝泻或惊泻。本病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因小儿为纯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脏气清灵,神气怯弱为肝泻的生理基础,木旺土虚是其病机。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较常见的泌尿系内科病,它与急性肾炎在中医同属水肿证的范围。关于水肿证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或肾阳虚衰,不能气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鼻炎与肺脾肾水液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外感内伤均可致肺脾肾3脏受损,肺气失宣,脾失健运和肾阳虚衰可使机体水液代谢运化失常,津液失运停聚而致该病.治疗中重视3脏的相互作用,尤以调节水液代谢为重,治宜补肺固表、温化水饮,健脾敛气、淡渗利水,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等.  相似文献   

19.
依据"肝肺相关"理论提出肝的病理失调与肺病的相关性。认为肝以枢机不利、木叩金鸣、木火刑金、郁痰犯肺、肝肾不足及肺等病机形式,直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致咳、致喘、致哮,还多与他脏互相影响,导致肺失宣降。具体病因病机为肝、脾、肺失和,气滞痰浊;肝、心、肺失畅,气血失和,包括气滞血瘀、肺气上逆证,血虚阴亏、肺津亏耗证;肝、肾、肺失衡,阴阳不足,包括阴虚内热、虚火灼金证,肾阳虚衰、水湿泛溢证;肝、肠、肺失调,木乘肺肠,包括肝郁肠闭,传导失职证,肝旺肠泻、传导失司;肝、胃、肺失和,气机上逆。  相似文献   

20.
脾肾阳虚,常见于每日黎明前后泻泄,故称为“五更泻”。为什么这种泻泄多发生在五更?这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之气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互相感应的结果。患者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阳气虚则阴气盛,这是机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