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反复发热临床上较少见,且难以找到确切病因,治疗难度较大,笔者在临床上偶遇一例,运用甘温除热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患者的病情特点、发热与治疗经过、理法方药及治疗体会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2.
高志良  孙晨羲  孔庆雪 《光明中医》2022,(17):3206-3208
小儿反复发热病案1例,通过此案的诊疗明确湿热证的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用药规律,明确湿热证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变部位,总结湿热证辨治经验,再次体会精准辨证与治疗的关系,再次明确辨治是治疗的前提,只有精准的辨证才有正确的治疗,进一步加深对古人湿热病证辨治的理解,谨遵湿热证辨治禁忌,误犯汗、下、润之戒,做到识证、达证,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发热治验1则     
王骧腾  张继磊 《新中医》2007,39(5):74-74
贺某,男,62岁,2006年10月4日初诊。患者同年7月因家事操劳月余,且情志不舒,继之周身起皮疹。1周后疹退始见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恶寒,头痛,咽痛,周身肌肉酸痛。在当地卫生所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摄X线胸片未见异常。予输液治疗(用药不详)13天,病情不减。9月1日转入本市某医院,仍发热,畏寒,头痛,周身肌肉酸痛,呕恶纳差,神疲乏力。检查:t3 8.6℃,BP100/68mmHg(13.3/9.06kPa),神清,表情淡漠,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相似文献   

4.
房昌 《山西中医》2009,25(11):27-27
发热,是临床最多见的症状之一,它既可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也可因内伤之气虚、血虚、阴虚、气郁、血瘀等所引起。《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来辨治外感热病。近代温病学派又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之法,辨治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热。内伤发热多与情志郁结、劳倦、宿食、痰饮、瘀血等有关。医者当审证求因,对证治之。但同一患者在其发病的不同阶段发热的病机不尽相同,医者临证尤当细辨之。笔者治愈1例反复发热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女,6岁。1994年11月17日门诊。患儿自今年5月起间歇性弛张发热,每次4~7天,最高体温达40.4℃,发热时神委、乏力、纳呆,并伴有寒颤。曾经血培养、胸片、B超、心扫描、肝脾CT,以及查找疟原虫、红斑狼疮细胞、肥达氏反应、骨髓象等各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惟血沉30mm/h。经各种西药治疗,发热依然如故,转请中医治疗。曾有人作少阳症治,用小柴胡汤而无功,仍经常寒颤发热,热甚时40℃以上,汗出淋漓,肢冷。来诊时精神委靡,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神安不躁,脉微细,但重按尚有弹力。根据上述情况,久病深入少阴,又根据形神、脉象,则为内有郁阳,故治以附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资料患某,男性,46岁,因发热4 d于2013年5月25日就诊于本院内科门诊,并以肺部感染收住入院。当时证见发热,T 38.6℃,并伴有阵发性咳嗽,咳嗽不剧,无明显咳痰及气喘。胸部CT:两下肺纹理增多,增重。血、尿、便常规无异常。血生化:葡萄糖8.6 mmol/L,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32.78 mg/L。风湿两项,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7.
<正> 一、阴虚发热李某,女,36岁,1974年2月11日初诊。主诉:低烧一年余,原因不明,曾住某医院治疗半年无效。现症:每天午后发烧,体温37.5℃左右,兼见头晕,口干,咽燥,食欲不佳,心悸少寐,体倦乏力,两腿酸楚,夜间尤甚,月经过期量少色淡,身体瘦弱,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舌根部微有白苔,咽部微红,脉沉细稍数。此乃阴虚发热。治宜养阴清热之法。处方:大生地25克,元参15克,麦冬15克,白芍20克,丹皮15克,知母10克,薄荷15克,炒枣仁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  相似文献   

8.
1 少阴发热梁某,女,48岁。素有心悸,咳嗽,双下肢轻微浮肿病史。1周来,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先后在数间诊所及医院门诊诊治,曾服过“银翘散”、“桑菊饮”、“小青龙汤”等均无效,症状反见加重,于1997年10月20日来诊。症见:恶寒,高热(体温39.8°C),微咳,心悸,胸如物压,头晕目眩,双下肢轻度浮肿,口虽渴而不欲饮,饮则反吐清涎,小便少而清,面色少华,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有津,脉浮而无根。此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之少阴发热证,治以温阳化阴、甘温除热。真武汤加味:熟附片30g,茯苓、白芍、龟板、牡蛎各15g,白术、生姜各12g,肉桂5g(),清水…  相似文献   

9.
我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每年皆有数十例发热病人来求诊,而且大多是经西医治疗无效的病例,一般一剂即能退热,且基本不会复发。所用基本方药物组成:生石膏30-50g,知母、淡竹叶各12g,柴胡、黄芩、黑皮三叶青各15g。兼风寒外束、畏寒无汗,加麻黄10-12g;畏寒但不甚者,加羌活、荆芥各12g;兼有暑湿、肢体困重者,  相似文献   

10.
发热治验2则     
崔衍富  张月峰 《新中医》1997,29(9):49-49
发热治验2则崔衍富张月峰1湿温吴某,男,32岁,农民,于1994年9月7日初诊。发热月余。患者平素体健,发病前在一砖窑厂打工。月余前冒雨劳作,次日即感恶寒发热,头重如裹,周身困倦。继之身热不扬,午后较重(T39℃),口渴咽痛,胸痞脘胀,在当地治疗...  相似文献   

11.
发热治验4则     
发热治验4则伍建光(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89级330006)关键词发热,中医药治疗实习期间,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治疗发热患者4则,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例一:风热夹滞张某,女,1岁,1994年1月5日初诊。发热3天,在儿童医院用抗菌素及退热...  相似文献   

12.
发热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把发热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外感发热又分风寒、风热、风湿,内伤发热又有肝郁、瘀血、气虚、血虚、阴虚之分。笔者临床治愈难治性发热3例,特录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3.
发热治验7则     
发热治验7则饶尚仁(江西省宜黄县人民医院宜黄344400)关键词发热中医药疗法1风热犯肺发热证饶某某,男,23岁,干部,1987年7月21日初诊。夏令之季,发热,恶寒,微汗出,头痛,咽红疼痛,口干,微咳,胸闷心烦,苔薄黄,脉濡数。使用银翘散加香薷、佩...  相似文献   

14.
李新民教授根据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上主要以银翘散疏风清热宣肺,甘露消毒丹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青蒿鳖甲汤养阴退热等辨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15.
黄文峰 《新中医》2001,33(6):68-68
1外感发热 胡某,男,2岁3月,2000年2月25日初诊。3天前出现恶寒,气喘,鼻塞,继而发热,T 38.2℃。经西药治疗,热退。但次日晚复作,如此反复。诊见:精神疲倦,面色苍白,稍气喘,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浮现风关内。证属外感风寒。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3g,桂枝、苦杏仁、炙甘草各2g,荆芥、防风各6g,柴胡5g,桔梗、薄荷(后下)各4g,生姜1片。1剂.水煎晚饭后顿服。二诊:热退,症减。效不更方,守方续服1剂,诸症悉除。 按:…  相似文献   

16.
产后发热,临床常见,原因复杂。其中之重者若治不及时,甚可危及生命。笔者临床治疗本病有几点体会,现举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17.
一、阴不恋阳阳气外浮林某,女,26岁,1989年10月3日诊。产后发热,经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发现,治疗月余发热不退,服中药(不详)数十剂未见效验,后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刻诊:产后发热已逾三月。体温39℃,汗多怕风,头晕耳鸣,短气乏力,心悸寐差,口渴喜热饮,纳  相似文献   

18.
郭维  曹书立  秦志丰 《新中医》2011,(10):160-161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发热,其病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加之肿瘤破溃、糜烂或肿瘤生长压迫某些管腔而导致引流不畅并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则由肿瘤坏死组织或肿瘤代谢产物的自身吸收引起,又称为肿瘤热。前者热度较高,热势急骤;后者热度较低,往往呈持续性低热状态,偶见高热,发热多数是有规律地在午后或者傍晚开始发热,次日凌晨发热自动缓解.  相似文献   

19.
正胡国俊教授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中医肺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在近50余年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胡国俊教授对于诸多呼吸系统疾病及一些内科疑难杂证的诊疗,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疗效颇佳。现将胡教授辨治肺癌发热的验案1则介绍如下。患者,男,66岁,2015年7月5日因"右侧胸痛伴咳嗽、痰血20余天"入院。患者6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右侧胸痛,口苦,纳差,就诊于当地诊所(具体用药、规格、剂量等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1例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治验经过,通过对病因病机的探讨,对所选方剂的解析,以阐明中医辨证论治在此类疾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