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省揭阳地区不孕症的中医体质分型分布状态。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初次就诊于揭阳市中医院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组,同期本院体检科随机挑选已经完成生育的健康女性作为非不孕症组,统计2组体质分型(不设兼夹质)分布频数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间体质分型分布情况。结果:中医体质辨识频数分布中,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和阴虚质(并列)、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中医体质辨识构成比中,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最少的是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虚质、湿热质,最少的是特禀质。结论:揭阳地区不孕症组及非不孕症组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而2组的偏颇体质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孕症患者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且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胆石症发病的关系,帮助胆石症患者辨体论治。方法体质分类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9种体质分类方法,体质辨识采用体质量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及成组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2组受检者的资料,总结分析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别。结果胆石症组各中医体质的例数及所占比例为平和质7例,气虚质15例,阳虚质8例,阴虚质7例,痰湿质25例,湿热质35例,血瘀质9例,气郁质14例,特禀质患者0例。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湿热质的人数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湿热质可能比其他体质人群更易患胆石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正常健康者5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冠心病各中医体质类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偏颇体质者145例,偏颇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可能为冠心病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关系,为调理体质防治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R-HPV感染患者60例(感染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9.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组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单一体质18例(30. 0%),其中单一平和质5例(8. 3%),单一偏颇体质13例(21. 7%);兼杂体质42例(70. 0%),其中平和兼杂体质17例(28. 3%),偏颇兼杂体质25例(41. 7%)。对照组:单一体质44例(73. 3%),其中单一平和质39例(65. 0%),单一偏颇体质5例(8. 3%);兼杂体质16例(26. 7%),其中平和兼杂体质6例(10. 0%),偏颇兼杂体质10例(16. 7%)。二组比较,单一体质和兼杂体质体质分布、平和质和偏颇体质体质分布均有显著差异(均P 0. 01)。2) 2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体质分布: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对照组: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2组比较,感染组平和质出现的频次明显降低,常见的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阳虚质和气虚质多见。3)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2组的9种体质进行单因素分析,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体质作为自变量、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湿热质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 087,95%CI:1. 027~9. 283)。结论:HR-HPV感染患者与健康女性体质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是其危险因素,调整患者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HR-HP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山东省内3家医院的尘肺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尘肺病患者(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与一般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为血瘀质、平和质和湿热质。对照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是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从个别体质上看,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较大的体质有气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平和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阳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和湿热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虚质和阳虚质可能是尘肺病患者的主要体质。因兼见气郁、阴虚、痰湿等体质,故治疗尘肺病应以补气温阳、疏肝理气、养阴生津、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吉木萨尔县主要民族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的标准化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5060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 055例,偏颇体质为4 005例(占79.2%)。偏颇体质中湿热质(1 564例)、痰湿质(1 118例)、阴虚质(1 002例)、阳虚质(732例)、气虚质(621例)、血瘀质(301例)、气郁质(205例)、特禀质(114例)。结论 9种体质类型在吉木萨尔县主要民族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可为今后在本地区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珠海地区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珠海地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兼夹体质、血瘀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气阴两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多于男性(P<0.05)。1 346例男性中,湿热质、痰湿质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重的比例,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气郁质以中年男性居多,气虚质基本呈"中间少,两头多"分布。1496例女性中也是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气虚质多以青年居多,痰湿质则以中老年人为主。结论:气候、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最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顺德区1,000例人群9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数及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结合中医四诊合参对1,000例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并输入数字化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367例(36.70%),偏颇体质633例(63.30%),单一偏颇体质251例(25.10%),兼夹偏颇体质382例(38.20%);气虚质349例(34.90%)、阳虚质315例(31.50%)及湿热质276例(27.60%)是3种主要的偏颇体质,而气虚质所占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痰湿质248例(24.80%),阴虚质192例(19.20%),血瘀质103例(10.30%),气郁质97例(9.70%),特禀质34例(3.40%);中医体质类型与体检人群的性别、年龄存在一定关系。结论:根据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可为顺德地区以后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中医体质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服用中药治疗并有活产结局的患者为中药组,同时选择正常妊娠(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有活产结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两组患者孕前、孕期、产后中医体质变化特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中药组阳虚质39例、气虚质25例、阴虚质5例、痰湿质3例、湿热质2例、血瘀质4例、特禀质1例、气郁质3例、平和质2例。对照组阳虚质11例、阴虚质5例、气虚质10例、痰湿质4例、湿热质5例、血瘀质7例、特禀质3例、气郁质16例、平和质29例。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阳虚质、气虚质转化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及平和质的体质转化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前、孕期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SDS评分与本组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可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2.
林晴  林岚  高碧珍  赖新梅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5):385-386,422,383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0名平和质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他8种体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患者各10名作为观察组。观察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与不同体质及舌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iV)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瘀组、气郁组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明显高于其它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舌色组(紫、淡白、红、淡红)和不同舌苔组(薄白、白腻、薄黄、黄、薄)之间MI、MV差异不显著。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MI、MV与体质相关,血瘀质与气郁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明显高于其它体质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春兰  谢丽媛  孟驰 《河南中医》2021,41(1):111-115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2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为偏头痛组,同时选择20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无偏头痛的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偏头痛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以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为临床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经调查67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平和质占19.25%;8种偏颇体质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占21.64%、阳虚质占15.82%、阴虚质11.94%、气郁质占11.19%、湿热质占7.76%、痰湿质占5.22%、特禀质与瘀血质各占3.58%。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多见,且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分布与地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讨中医体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影响。方法计算2014年4月—2018年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首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助孕的241例PCOS患者《中医体质量表》得分,根据得分判定所属体质。比较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一般资料、Gn时间、Gn总量、卵子及胚胎情况、妊娠结局。结果241例PCOS患者中,痰湿质96例(39.83%),气郁质49例(20.33%),平和质38例(15.77%),湿热质20例(8.30%),阳虚质18例(7.47%),瘀血质10例(4.15%),阴虚质5例(2.07%),气虚质3例(1.24%),特禀质2例(0.83%),以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为主要体质类型。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质患者体质量指数、睾酮(T)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应用时间均明显高于/长于气郁质、平和质患者(P均<0.05);气郁质患者自然流产率为23.81%(5/21),痰湿质为9.09%(4/44),平和质为0,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PCOS患者整体偏颇体质以痰湿质、气郁质为主;偏颇体质对助孕过程及结局有负面影响,早期调整偏颇体质对改善助孕结局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随访其再发情况和癌变情况。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基线情况(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腺瘤位置、瘤体大小等)、中医辨证分型、再发率、癌变率等。结果 (1)本研究期间,最终共收集有效病例316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99例;男性(58.54%)占比略多于女性(41.46%);患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65.82%);癌前病变好发于左半结肠(73.42%);瘤体大小,多数在2 cm以下(86.08%)。(2)患者中,脾虚气滞证73例,湿热蕴结证86例,痰浊壅盛证85例,阳虚寒凝证37例,血瘀证35例。(3)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湿热蕴结证和痰浊壅盛证占比较高,分别为27.22%和26.90%,其次是脾虚气滞证,占比23.10%。在LGIN组中,脾虚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居多,二者占比均为27.65%;在HGIN组中,痰浊壅盛证占比最高,为32.32%,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占比26.26%。(4)在LGIN组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61.67%;阳虚寒凝证、痰浊壅盛证和脾虚气滞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58.33%、56.60%、40.00%,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低,为35.00%。在HGIN组中,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80.00%,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69.23%、62.50%,脾虚气滞证与阳虚寒凝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均为53.85%。(5)在癌变情况方面,痰浊壅盛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组中均有发生癌变的患者,癌变率分别为9.38%、6.67%、3.85%。结论在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中,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及脾虚气滞证是临床主要中医证型。对于本病而言,痰浊、湿热、血瘀不仅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是导致本病复发、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中应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