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的辨证论治,包括审辨症状、提炼证候以及对证治疗三部分内容。而常见的七大辨证方法,实际上应该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范畴:辨证方法和辨证体系。辨证方法是辨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辨证体系是对辨证方法和中医辨证思维的具体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中的西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中的西医思维姚源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272137)关键词:中医辨证/西医思维把现代量化概念引入中医学中,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进步。同样把疾病作为研究客体的中、西医学之间有着最相容性和最可借鉴性。传统中医学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系统的现代中医...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118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活动性炎症及慢性炎症者以实证为主,萎缩、肠化增生病变者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其中大多为阴虚夹实证。②郁热证是慢性胃炎中普通存在的征象。③实证及兼夹实证的诸症中,慢性炎症者气滞证最多见,活动性炎症者症候表现重点是郁热及湿阻,而血瘀证在肠化增生病变患者中居多,其次为萎缩病变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指引下,我们两院协作,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使病死率从1973年的40.2%明显下降至1975年的17.6%。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我们对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及方法所观察的病例皆为首都医院1973年3月至1974年12月的住院患者,在此期间共观察  相似文献   

5.
陈絮蒙 《中医药导报》2019,25(17):140-141
探讨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融入中医辨证思维,用其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更好理解药理学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7.
中医辨证施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就是“辨证施治”。所谓辨证不是单纯地孤立地认识一个一个的症状,也不是针对某一个症装作个别的处理。证的概念包涵着整个机体病变在临诊时遇到的证候群,医师根据中医的病理学说,辨别这些证候群的特征,依病变的地位、轻重、神经活动状态等属性予以分析归纳。所以,我们体会到中医的证,不等于若干症状数量上的组合,而是在理论上提升了它的科学性意义,恰当地说:证是病理单位(Pathological unit)。它的意义有点像综合病征(Syndrome),如班蒂氏综合病征勃  相似文献   

8.
在 2 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中医学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和不适应。所以 ,应依靠创新思维 ,依靠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 ,借鉴现代医学理论 ,求得中医学术理论的新突破。当着重抓住中医辨证思维的创新这一重要环节 ,从而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辨证思维的创新 ,必须突破旧的思维逻辑 ,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升华。突出标准化、客观化 ,探索中医“证”的实质 ,建立中医“证”的科学模型和诊断标准 ,使症状、证候、病名描述定义客观化、规范化。将辨病与辨证科学地结合 ,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辨证”而施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辨证不仅是中医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一个主要方法。中医辨证方法宏富,诸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等。多种辨证方法的创立,使中医能够多剖面地认识疾病。因此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促进中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从分析中医辨证过程的思维方法,来探索提高中医辨证质量的途径。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一、辨证中的主观思维中医临床治病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四诊合参,辨证思维,处方用药。辨证主要是通过对人体整体的直观观察和对各种症状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探索疾病的本质和对疾病进行分类的方法,以此来寻找疾病和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缓解率为61.3%,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3.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急性白血病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智生 《陕西中医》2007,28(5):569-570,576
目的:探讨骨伤科领域的现代中医思维。方法:根据临床和相关文献资料、科研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骨伤科领域的现代中医要更新观念,在中医传统诊断治疗方法基础上,引进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乃至先进的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手术器材等。形成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治疗方法为中心,兼收并蓄西医先进的医疗技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晚期肺癌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的因子分析,探讨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为合理的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晚期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对183例各种晚期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进行回顾性调查,制定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是晚期肺癌的主要证型。[结论]治疗晚期肺癌,建议以益气养阴,调补脾胃为最基本治疗法则。此治疗法则为规范化治疗晚期肺癌的组成部分,以达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颖 《新中医》2010,(12):130-131
<正>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8周,其病因相对复杂,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EB)、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等。这些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不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还与其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病人诊疗的成败。认清目前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因素对于教学、科研、临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病名局限性、概念机械类比、处方思维西医化、科研处方静态性及临床治疗标本缓急问题等5方面提出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因素,以期为更好继承发展中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医阴阳学说源于《易经》,其丰富的辨证思维方法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但其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活动中,阴阳认识都未克服含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局限,显现出一定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性.本文提出具有时代性的思维方法都不可能在任何条件下,对解决所有问题都是科学有效的.因而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隐喻研究是探索中医思维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揭示了中医隐喻思维规律:基于普适性的万物相似,通过体验认知的方式择选,借助隐喻映射机制推理新质实体和过程的属性、走向、目的和效用。这一思维路径依阴阳五行之理推敲,迅速与人体、脏腑、疾病等命理概念融会贯通,从而将自然的整体性、功能性、动态性特质凝聚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诉诸于形象性概念和中医语言进行描述与解读,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扬弃,逐步形成对生命规律的认知自信、方法自信、理论自信,并不断支持人类探寻生命本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344例心气虚证患者(含19个西医病种)的分析,表明心气虚证的共性症状为疲乏、气短、心悸等。心气虚伴有心脏病者有血瘀、痰湿,水邪等兼证者最为常见,其中冠心病兼血瘀者多,风湿性心脏病兼水湿者多。心气虚不伴有心脏病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神不宁,多有失眠、健忘、多梦等表现。为此作者建议将前者称为"心气虚证",后者称为"心神不宁",以资区别。心脏病患者首先出现的证型是心气虚证;其最常见的标证是血瘀;水邪为患是心气虚证进一步恶化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眼底病变”包括视神经乳头、视网膜、黄斑、视网膜血管、脉络膜等组织的病理变化。中医统称为“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障者,从内而蔽也。”病变位于瞳神以内。外观俨似好眼,仅感视觉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包括视瞻昏渺、视瞻有异色、暴盲、青盲、夜盲等疾病。现时借助检眼镜等仪器,能直接观察到眼底变化,这是对中医望诊的补充,也是近年来中医眼科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中医辨证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 通过观察VD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对60例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VD患者的辨证分型为肾精亏虚型为28.3%、痰浊阻窍型为23.3%、瘀血阻络型为21.7%、肝阳上亢型为10.0%、火热内盛型为8.3%、腑滞浊留型为5.0%、气血亏虚型为3.3%.结论 VD有明显的中医辨证规律,前三位依次为肾精亏虚型、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络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近十年有关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对其中医证型、治法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方便医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有关卵巢早衰的中医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8篇,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其中医证型、治法及中药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主要证型为肾气不足型(29.08%),肝肾亏损型(21.97%);治法以补肾为主。2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熟地黄、菟丝子、当归、淫羊藿、山茱萸等。3药物出现次数最多的为补虚药(63.41%),药性最多的为温性药(28.75%),药味多为甘味(40.76%),归经最多的为肝经(28.45%)、肾经(26.36%)。结论:卵巢早衰以肾虚为多,治以补肾为主。用药多为补虚药、温性药、甘味药,多归于肝肾两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