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从辅助检查角度分析急性丘脑梗死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病人(病例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丘脑梗死病人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出现率、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瘀证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痰证、风证及火证。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出现率以风证、火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证、痰证,且风证、火证不稳定斑块出现率较痰证、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与痰证和瘀证明显相关;风证、火证、痰证、瘀证等实证为急性丘脑梗死发病的关键因素,痰瘀互结是急性丘脑梗死的基本病理因素,风火相煽为疾病的始动因素(诱因),气虚及阴虚证与疾病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晨高血压(MH)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3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被分为MH组(85例)和非MH组(75例)。检测比较两组血脂、空腹血糖(FBG)、血清Lp-PLA_2水平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率,分析血清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脂、FB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非MH组比较,MH组血清Lp-PLA_2水平[(47.50±3.15)μg/L比(156.87±18.56)μg/L]和斑块检出率(66.6%比90.6%)显著升高,颈动脉IMT[(0.96±0.12)mm比(1.26±0.16)mm]显著增厚,P均=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03)。结论:清晨高血压患者血清Lp-PLA_2水平较非清晨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且与颈动脉硬化呈显著正相关,故对此类患者应加强Lp-PLA_2水平和动脉硬化检测,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两组FMA、BI、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h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并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将收集的病例分成2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IMI,查有无斑块,分析IMI与T2DM的关系;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T2DM与颈动脉IMI增加、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IMI、斑块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DM两组不同中医证型比较,颈动脉IMI、斑块的发生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IMI较正常人的厚,T2DM中气滞血瘀型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6.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惠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闫磊  李文东 《山东医药》2010,50(19):102-10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每次20 mg,1次/d。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类异戊二烯通路的代谢产物,调节脂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及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风痰瘀阻证比例最高,且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组各中医证型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风痰瘀阻证血浆CRP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FIB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风火上炎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NIHSS评分高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CRP、FIB、D-二聚体及NIHSS评分均升高,且风痰瘀阻证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RP和IL-6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及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6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型卒中32例,完全型卒中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 6。结果进展型卒中与完全型卒中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进展型卒中患者CRP、IL-6水平亦均高于完全型卒中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而CRP、IL-6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脑梗死升高程度不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按照其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证组、血瘀证组、非瘀非痰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组Lp-PLA_2、eGFR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Lp-PLA_2在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病人表达水平较高(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随着Lp-PLA_2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eGFR水平与Lp-PLA_2水平及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随着eGFR水平下降,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增加(P0.05)。结论中医证型、Lp-PLA_2、eGFR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中医辨证和Lp-PLA_2、eGFR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能在早期防治冠心病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瘦素、IL-6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IL-6水平,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二者水平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IL-6过度表达。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彬  尹海林  张海防 《山东医药》2011,51(39):71-7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在颅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IL-6与IL-8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程第1、3、7天逐渐升高;病情为轻、中、重型者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 hs-CRP、IL-6及IL-8可能参与了颅脑损伤的发生及发性颅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DM+CAS组,71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102例),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查体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DM+CAS组患者HbA1c[(5.23±0.72)mmol/L比(6.98±0.69)mmol/L比(9.45±0.79)mmol/L]、IMT[(0.68±0.27)mm比(0.93±0.42)mm比(1.42±0.51)mm]、TC[(4.53±0.79)mmol/L比(4.76±0.86)mmol/L比(6.12±0.92)mmol/L]、TG[(1.28±0.57)mmol/L比(1.43±0.62)mmol/L比(1.89±0.67)mmol/L]、LDLC[(2.64±0.77)mmol/L比(2.98±0.86)mmol/L比(4.35±0.97)mmol/L]、Lp(a)[(179.62±98.76)mmol/L比(211.37±109.38)mmol/L比(294.63±118.24)m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DM+C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TC、TG、LDL-C、Lp(a)与IM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398~0.642,P均<0.05);与HDL-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14,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辨证分为7个证型: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分别测定其血清Hcy水平,比较各证型Hcy值。结果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风动4型;各证型Hcy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病人Hcy值升高明显,这二型之间Hcy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因中医辨证不同,其血清Hcy水平也不等,Hcy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同时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证亦是缺血性中风病的高危证型,临床需要高度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例122例,进行中医辨证,统计每个患者的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分析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统计每个证型患者的NIHSS评分,按证型分为6组,比较各组之间NIHS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合并数与NIHSS评分不相关(P>0.05);瘀证的NIHSS评分与其他证型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的轻重、预后与中医证型合并数的多少无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瘀证的患者较其他证型患者临床症状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的血清IL-18和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为(168.30±27.42)pg/mL与(0.33±0.43)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炎症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AP患者153例,同时选取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53例AP患者分为72例SAP组和81例MAP组;在所有AP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SIRS患者和48例非SIRS患者,对以上各组患者进行相关血清指标的监测。结果 AP组患者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相比,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PCT、hs-CRP和IL-6水平均较高(P0.05);SIRS患者和非SIRS患者相比,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对于AP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AP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中医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 204例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AMI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1 204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SPSS软件统计描述各证型频数分布,以χ2检验分析各证型间男女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证型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主要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 204例AMI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肺气虚证(3.3%)<气虚血瘀证(3.4%)<气滞血瘀证(4.5%)<心阳虚衰证(7.3%)<痰浊瘀阻证(7.8%)<心血瘀阻证(18.6%)<气阴两虚证(24.1%)<痰浊壅塞证(31.0%);性别在AMI各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壅塞证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阳虚衰证(P<0.05);气阴两虚证体重明显低于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  相似文献   

20.
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昭宽 《山东医药》2005,45(22):14-15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T2DM患者及46例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6水平、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尿羟脯氨酸CHOP),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BGP、BMD水平T2DM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TRAP、尿HOP、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与BM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降低,其原因与IL-6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