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套针循经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要异常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中俞、肩外俞,治疗组应用套针循经针刺;两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经络诊察量表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经络异常主要在手三阳经,与手阳明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有关。治疗后,治疗组手三阳经经络诊察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总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套针循经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改善病人异常经络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五皮饮冷热浸泡结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加味五皮饮冷热交替浸泡手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皮饮冷热浸泡结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及对降钙素缓激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病房招募的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龙虎交战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7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龙虎交战针刺组在基础治疗及常规针刺基础上给予龙虎交战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CGRP、BK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BK水平、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血清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龙虎交战针刺组血清BK水平、VAS评分、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评分、血清CGRP水平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龙虎交战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三藤汤外洗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加中药(独活寄生三藤汤)外洗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肿胀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评定法评定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20d,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关节疼痛、肿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独活寄生三藤汤外洗治疗结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柔筋方湿热敷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医院脑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柔筋方湿热敷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FMA和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筋方湿热敷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均<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阴阳双调、综合一体"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予以"阴阳双调、综合一体"疗法及康复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阴阳双调、综合一体"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灸组(n=30)、运动康复组(n=30)和联合组(n=30)。针灸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运动康复组给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针灸结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均干预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3组病人干预前后上肢自发性疼痛进行评定,并于干预前后测定水肿程度,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3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肩手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3组干预前VAS评分及水肿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联合组VAS评分及水肿程度均明显低于针灸组和运动康复组(P0.05);3组干预前FMA及M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联合组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运动康复组(P0.05);联合组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针灸组的60.00%(18/30)及运动康复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自发性疼痛,减轻水肿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RSD)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确切,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等速肌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腕部屈伸肌群峰值力矩(PT)、平均功率(AP)、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上肢远端部分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和BI评分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能增强老年脑卒中病人手腕部屈伸肌的肌力,提高手的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探索偏瘫痉挛的最佳康复方案。方法将75例符合中风后偏瘫痉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手法新Bobath组(A组25例)、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B组25例)和"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C组25例)。在常规康复及内科治疗基础上,新Bobath组予以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在Bobath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促通激发拮抗剂的肌张力,并指导病人于不同体位进行抑制张力;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针刺腧穴以阳明经为主;"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解痉纠偏"针刺疗法,以督脉及太阳经腧穴为主;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C组MAS分级低于A组、B组(均P 0.05);C组FMA、BI评分均高于A组、B组(P 0.05)。结论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是目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较好的临床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肢体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灸八邪穴、十宣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病人手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中的手肌力部分评定量表评估患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偏瘫手功能量表评定手综合功能,采用丹麦丹迪肌电图设备检测手腕肌群表面肌电,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的F波时限评定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57例,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人迎穴和放血疗法。结果治疗1 w与治疗前、治疗2 w与1 w后、治疗3 w与2 w后、治疗4 w与3 w后比较,两组自身各时段疼痛、肿胀评分均减少(均P<0.05);治疗组治疗1、2、3、4 w后疼痛、肿胀评分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6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针刺和加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对脑梗死肩手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后者对疼痛和肿胀的改善优于前者,且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良肢位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处理;对照组仅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对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对于运动功能则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进行评分,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5.0%,对照组为21.7%;观察组FMA评分以及MBI评分均大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并且在此基础上能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结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肩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肩关节疼痛和容积法评价手的肿胀程度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肩关节疼痛、肿胀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太极拳在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中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康复行改良太极拳康复技术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8 d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FMA量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改良太极拳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经颅磁诱发拇指对掌肌的运动电位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量表(MBI)评分和徒手肌力(MMT)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诱发出MEP波较治疗前改善,中枢传导延长时间缩短;两组治疗后肌力、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与改善损伤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通路密切相关;早期运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