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SD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文献。纳入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统计中药处方174首,涉及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1 969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有柴胡、甘草、郁金、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半夏、石菖蒲、香附。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树状图获得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柴胡-白芍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柴胡-龙骨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化痰祛瘀、补血活血、理气扶正之法,疏肝不离活血,调肝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萎缩性胃炎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疾病的证型分布、治疗法则、用药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十年的所有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将证型名称、治法、中药逐条输入Excel表,进行频数统计。[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型为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常用的治则治法为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理气和胃法、养阴益胃法。常用的中药为补气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血及补阴药。[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大法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整理和归纳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以上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文献中的方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挖掘、整理和分析方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40篇文献,显示PCI术后心绞痛的证型分布主要有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血痹阻证;得到140首方剂,共132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川芎、甘草、当归、党参、红花、瓜蒌、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方。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用药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所得新方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肝脾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2008至2019年关于从肝脾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中药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2篇,涉及处方82首,共164味中药。从肝脾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常用的单味药包括柴胡、白术、丹参、鳖甲、黄芪、当归、茯苓。药物类别以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为主。聚类分析发现3种配伍规律:益气健脾药常配伍活血化瘀药,佐以疏肝理气药;软坚散结药常配伍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药常配伍活血柔肝药,佐以益气健脾药。常用药对及药组为丹参、白术和黄芪。结论:从肝脾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常选用疏理肝气药、益气健脾药和活血化瘀药,但对于肝硬化的不同阶段,治疗用药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现代中医名家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冠心痛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收集冠心痛心绞痛典型病例156例,处方160个,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提炼用药规律.结果 药物归类规律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使用频率较高.活血化瘀类药最为常用的是丹参,补气药最常用的是甘草,理气药最常用为薤白,化痰药最常用为瓜蒌,解表药最常用为桂枝.结论 中医百年名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继承传统对“胸痹”的治疗经验,薤白、瓜蒌仍为常用药物.治则以通为主,重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通药物,但也兼顾正虚,以气虚为主.丹参作为现代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的应用规律及证候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98年8月—2018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筛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频次及聚类统计分析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615篇文献,其中脑卒中急性期文献占63.7%,组方以汤剂、中成药为主;用药涉及259味中药,频次最高的活血化瘀药物为川芎,其次为红花、桃仁等;药物类别居前3位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不同类型脑卒中均有应用,不同类型脑卒中用药组合根据病机不同,明确此法应用规律,可丰富脑卒中治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理论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检索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药物信息,对所用药物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药物79种,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中药为柴胡、丹参、白芍、茯苓、川芎、甘草、郁金、白术、合欢皮、桂枝;药物类别使用频次居前4位的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气药及安神药;药性以温性药为先;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经、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肺经、肾经。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主要病机归纳为"虚""瘀""郁",本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心肝同调原则,主要以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补气养心为法,性味以温类药、甘辛苦为主,选用归心、肝经为主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领域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探索本领域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并筛选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8.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结果:共纳入4 841篇文献,研究的内容以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主,同时也包括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和理论探讨等;研究团队主要来自陈可冀、王阶、刘建勋、王伟、谢雁鸣等科研团队;研究热点是活血化瘀方剂、中药药对、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生物学研究。结论:通过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地展示了近20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现状,未来应利用新技术和方法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增加对冠心病更多证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多途径、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冠心病诊疗及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304首中药复方,涉及153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为黄芪(280次),其次为丹参(250次);聚类数量为3类时较好,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芪、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个;关联分析显示,黄芪配伍丹参、红花配伍桃仁、黄芪配伍当归是常用的药对;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0个主成分。结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药类以活血化瘀、补气、理气、止血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代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发表于1999-01-01至2019-01-01的关于中医药治疗COPD的中文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COPD处方数据库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结果 (1)最终纳入107篇文献,得到115个有效处方。(2)处方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14味,其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杏仁和陈皮。(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茯苓和甘草关联系数最高;基于复杂系数熵聚类分析得到8组药物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揭示出中医药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和药对以止咳化痰、健脾燥湿、养阴益肺、补肾纳气为主,这为现代中医治疗COPD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建库至2016年12月的文献,搜集西药常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与单纯西药常规比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共计742例病人,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OR=4.25,95%CI(2.85,6.34),P0.000 01],改善心电图[OR=2.78,95%CI(1.98,3.90),P0.000 01],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MD=-0.81,95%CI(-1.03,-0.59),P0.000 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足浴治疗失眠的用药分布规律,为失眠足浴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文献,时间:1990年1月—2017年4月;对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的文献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药物药类、归经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7篇,涉及中药共101味,出现总频次433次。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丹参,远志。中药分类以养心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补益药次之;中药归经以肝、心、肾经为主。结论中药足浴治疗失眠用药是以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486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14个,共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3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TT分析结果:RR(fixed)=1.26,95%CI[1.17,1.36],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索1994—2022年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的研究概况、相关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建库至2022年5月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领域相关文献,运用NoteExpress查重、梳理后,通过CiteSpace 5.8.R3对该领域所纳入文献的发文作者、科研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结果:共纳入603篇文献,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现曲折上升趋势,发文量为13篇的王阶成为该领域的最高产作者,核心作者共计27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二级医院为发文量较多的研究团体,形成复方、补气剂、中药等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形成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等10个不同聚类,近年来突现强度最大的4个突现词为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安全性、Meta分析。结论:通过知识图谱的形式直观展示了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领域28年内的研究概况,揭示当前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分析研究现况、预测热点趋势,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10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01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6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33味;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4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个。结论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化痰开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最常用的药物,石菖蒲和黄芪,丹参和石菖蒲,川芎和黄芪等药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常用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