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HVHF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进行比较。根据28 d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PHVHF治疗前临床资料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56例患者死亡19例,病死率34%,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预测的病死率(52.8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2 h后体温、心率、呼吸明显下降(P0.01),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乳酸、肌酐、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降低(P0.01)。死亡组的年龄、血源性感染比例、呼吸频率、乳酸浓度、低血压发生率、机械通气比例、脏器衰竭个数、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OR=29.841,95%CI:2.22~401.12,P=0.01)、脏器衰竭个数(OR=10.080,95%CI:1.277~79.581,P=0.028)、SOFA评分(OR=1.922,95%CI:1.013~3.646,P=0.028)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和0.910。结论:PHVHF治疗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脏器衰竭个数、SOFA评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与Ang1-7比值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28 d死亡结局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36),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入院24 h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血气分析、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肌酐、血乳酸、AngⅠ、Ang1-7及AngⅠ/Ang1-7比值等方面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AngⅠ/Ang1-7比值与SOFA评分及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SOFA评分、AngⅠ、AngⅠ/Ang1-7比值、血乳酸、血肌酐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而Ang1-7、氧合指数、碳酸氢根、pH及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OR=1.371,95%CI:1.042~1.804,P=0.024)、AngⅠ(OR=1.502,95%CI:1.063~2.123,P=0.021)、Ang1-7(OR=0.196,95%CI:0.050~0.770,P=0.020)及AngⅠ/Ang1-7比值(OR=1.641,95%CI:1.090~2.470,P=0.018)为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AngⅠ、Ang1-7、AngⅠ/Ang1-7比值及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95%CI:0.706~0.881)、0.625(95%CI:0.515~0.726)、0.926(95%CI:0.850~0.971)、0.782(95%CI:0.681~0.863)。AngⅠ/Ang1-7比值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AUC明显大于AngⅠ、Ang1-7及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AUC(Z=2.322,P=0.020;Z=5.266,P<0.001;Z=2.564,P=0.010)。当AngⅠ/Ang1-7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为1.99时,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92.3%。S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AngⅠ/Ang1-7比值与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478,P<0.001),而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245,P=0.021)。结论:血清AngⅠ/Ang1-7比值与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7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终点为患者28 d死亡,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患者中,其中66例死亡,死亡率为44.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n=66,44.89%)患者高血压比率高,以肺部感染为感染源比率高,血糖、血肌酐、血清钾离子水平高,7 d累积液体正平衡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高,使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合并急性肾损伤比率大;而生存组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乳酸清除率(OR=0.348,95%CI:0.155~0.786,P=0.011)、APACHE II评分(OR=2.037,95%CI:1.970~2.109,P=0.028)、肺部感染(OR=4.556,95%CI:1.527~13.593,P=0.007)、合并急性肾损伤(OR=21.443,95%CI:4.119~43.879,P<0.01)是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病死率高,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和合并急性肾损伤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水平,并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43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血液检测结果。根据入院28 d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09)和死亡组(n=34)。连续性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及细胞因子浓度,并计算入组患者的SOFA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入院时SOFA评分(P=0.003)、APACHEⅡ评分(P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辅助通气(P0.001)和血管活性药物(P0.001)使用率高于生存组,入院后死亡组不同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受体(IL-2R)、IL-8、IL-10水平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第1天的IL-2R浓度(OR=1.001,95%CI 1.000~1.001)、入院第3天的WBC (OR=1.246,95%CI 1.062~1.462)和IL-10 (OR=1.188,95%CI 1.011~1.396)、入院3 d内的IL-6变化率(OR=2.488,95%CI 1.065~5.809)对患者临床预后有判断价值(P0.05)。SOFA联合IL-2R(第1天)、SOFA联合WBC和IL-10(第3天)、SOFA联合IL-6(3 d变化率)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 (95%CI 0.601~0.795,P=0.001)、0.854 (95%CI 0.789~0.919,P0.001)、0.795(95%CI 0.708~0.882,P0.001)。结论: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IL-2R、WBC、IL-6、IL-10有助于其入院28 d临床结局的判断;SOFA评分联合IL-2R(入院第1天)、WBC+IL-10(入院第3天)或IL-6(3 d变化率)可一定程度提高IL-2R、WBC、IL-6、IL-10对该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以β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等为中文检索词,以β、beta、βblocker、βadrenergic、esmolol、sepsis、septic shock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库、Pub Med、EMBASE、CBM等数据库相关文献,评价对患者28 d病死率、心率、心指数、心搏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包括4篇英文文献和3篇中文文献,共98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95%CI:0.62,0.86,P=0.0001)及心指数(95%CI:-1.19,-0.66,P0.0001),减慢患者心率(95%CI:-20.61,-15.02,P0.0001);对心脏心搏量、CVP、MAP无明显影响。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心率及心指数,期待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芬  邢柏  李诗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35-940
目的:探讨累积液体平衡对重症患者ICU重返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MIMIC-Ⅲ)数据库中选择住院时间≥24 h的成年ICU患者,提取其基本信息与相关检验指标并计算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停留期间液体总出入量及液体总平衡量。根据液体总平衡量状态将患者分为液体正平衡组(液体总平衡量0)和液体负平衡组(液体总平衡量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ICU时的SOFA评分、ICU停留时间(LOS)、48 h ICU重返率及28 d病死率等。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 394例ICU患者,12 905例(66.5%)患者呈液体正平衡(液体正平衡组),6 489例(33.5%)患者呈液体负平衡(液体负平衡组)。与液体负平衡组比较,液体正平衡组患者较少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及COPD,入ICU时SOFA评分明显增高,应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比率明显增高,ICU停留时间更长,48 h ICU重返率及28 d病死率明显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液体负平衡组比液体正平衡组具有较高的生存优势(χ~2=25.278,P0.01)。单变量分析发现液体正平衡是重症患者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379,95%可信区间(95%CI):1.148~1.655,P=0.001;OR=1.459,95%CI:1.259~1.691,P0.001],进一步调整协变量后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液体正平衡仍然是重症患者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4,95%CI:1.129~1.647,P0.001;OR=1.355,95%CI:1.160~1.584,P0.001)。结论:重症患者ICU停留期间累积液体平衡状态与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密切相关;在重症患者的管理中,保守的液体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早期体温峰值及48 h-△SOFA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分析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231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体温峰值、入急诊科ICU时和48h后的SOFA评分、在急诊ICU入住的时间及患者在28 d内的生存情况.根据48 h-△SOFA评分数值的正负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以早期体温峰值再分为三个亚组,即低体温组(早期体温峰值<36℃)、正常体温组(早期体温峰值36 ~38℃)和高体温组(早期体温峰值>38℃).分析早期体温峰值及48 h-△SOFA评分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入住急诊ICU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231例入选的脓毒症患者中48 h-△SOFA>0的患者有142例(61.5%),其中27例(19.0%)死亡,48 h-△SOFA≤0的患者有89例(38.5%),其中33例(37.1%)死亡,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 h-△SOFA≤0的患者组中,低体温亚组患者在28 d内发生死亡的风险比例是体温正常亚组患者的4.51倍(OR =4.51,95%CI:1.33 ~2.17,P=0.01);在48 h-△SOFA>0的患者组中,高体温亚组患者入住急诊ICU的时间为12.3 (7.2~15.3)d,明显高于低体温亚组7.5 (3.6~10.2)d和体温正常亚组6.2 (4.4~8.7)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早期体温峰值及48h-△SOFA评分是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利于对患者进行早期分层.体温峰值<36℃且48 h-△SOFA≤0的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应给予重视;体温峰值>38℃且48 h-△SOFA>0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临床上应及时评估病情并合理更改治疗方案,以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早期动态变化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住EICU后28 d的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及临床数据,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变化量(ΔPL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549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184例,存活365例,28 d病死率33.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慢性疾病和肿瘤者更多,简化急性生理学Ⅱ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尿素氮指标更高,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指标更低,PLT d1~d5更低,ΔPLT d2~ΔPLT d5的数值降低更明显,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OR=4.167,95%CI:1.769~9.815,P<0.001)、恶性肿瘤(OR=1.815,95%CI:1.034~3.817,P=0.038)、SAPS-Ⅱ评分(OR=1.071,95%CI:1.046~1.096,P<0.001)、SOFA评分(OR=1.060,95%CI:1.001~1.021,P=0.041)、PLR值(OR=1.001,95%CI:1.001~1.002,P<0.00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LT d1(OR=0.996,95%CI:0.995~0.998,P<0.001)为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SOFA评分能够预测ICU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情况,以SAPS-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26)。ΔPLT d4的AUC(0.678)大于其余时间点,其最佳临界值为-26.5×109/L时,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71.7%。结论早期PLT动态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应用NPPV治疗AH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NPPV模式和时间以及NPPV前和2 h、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①59例患者NPPV成功率为62.7%(37/59).②与NPPV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平均年龄及因肺部感染导致AHRF比例较低(P均<0.01).NPPV前成功组PaO2/FiO2与失败组无显著差异,但成功组NPPV后2 h和24 h PaO2/FiO2均较失败组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且NPPV后24 h成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失败组显著降低(P均<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PV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比值比(OR)=8.30,95%可信区间(CI)2.49~27.60,P=0.002]、呼衰诱因为肺部感染(OR=6.19,95%CI 1.90~20.20,P=0.027)、NPPV后2 h PaO2/FiO2<150 mm Hg(1 mm Hg=0.133 kPa,OR=3.65,95%CI 1.20~11.04,P=0.044)、NPPV后24 h心率>100次/min(OR=7.45,95%CI 2.15~25.58,P=0.010)和呼吸频率>30次/min(OR=7.26,95%CI 1.88~24.49,P=0.018).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AHRF的一线呼吸支持方式,但对老龄和肺部感染诱发的AHRF患者失败率较高;短期应用NPPV治疗后呼吸、循环和氧合状况无显著改善的AHRF患者,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MIMIC-Ⅲ)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根据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国际处理指南》中脓毒症诊断标准提取MIMIC-Ⅲ数据库中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进行评价,记录患者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11 691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11.9%。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更年轻,较少合并慢性心衰及COPD,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低,具有较低的SOFA及RDW水平,行CRRT及机械通气的比例均明显较低,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8 6;95%CI:1.047 1~1.090 5,P0.001)。结论:初始RDW值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作为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的作用.方法 收集入住ICU的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54例.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P),复苏前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血肌酐、氧合指数,28天生存情况、ICU停留时间,并按患者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血乳酸清除率、MAP、创面大小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患者按28天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及预后指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死亡组复苏后24小时血肌酐值升高、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升高、ICU停留时间延长(P<0.05).患者液体复苏后24小时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773,P<0.05),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OR=3.288)、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OR=0.886)、APACHEⅡ评分(OR =0.596)、复苏前乳酸水平(OR=0.072)为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危险性最高.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对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并进一步探讨aCCI在评估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时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收治的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全部样本aCCI评分中位数为截断值, 分为低aCCI评分组和高aCCI评分组, 比较aCCI评分和脓毒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预后和参附注射液应用时机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 高aCCI评分组31例。低aCCI评分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比例较低(P<0.05), aCCI评分(95%CI:1.229~2.615;P<0.01)较SOFA评分(95%CI:1.035~1.607;P<0.05)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更大。低aCCI评分组28 d生存率较高aCCI评分组患者28 d生存率高(P<0.05);SOFA评分(95%CI:1.010~1.364)与aCCI评分(95%CI:1.072~10.501)都是影响28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价基础疾病对ICU肺部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的1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或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基础疾病、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否严重脓毒症和28 d病死率;入院24h内计算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各评分对预后的判断.结果 在160例入组患者中,CAP患者76例(48.8%),HAP患者82例(51.2%),男性106例(66.3%),女性54例(33.7%),存活99例(61.9%),死亡61例(38.1%).年龄(62.4±17.3)岁.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WIC分值、APACHEⅡ分值和SOFA评分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49,95% CI:1.011~1.088,P=0.011)、WIC评分(OR=1.725,95%CI:1.194~2.492,P=0.004)、APACHEⅡ评分(OR=1.175,95%CI:1.058 ~ 1.305,P=0.003)、SOFA评分(OR=1.277,95% CI:1.048~1.556,P=O.015)、是否ARDS(OR=0.081,95% CI:0.008 ~0.829,P=0.034)、是否严重脓毒症(OR=0.149,95% CI:0.232~0.622,P=0.004)与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相关.WIC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三者合并后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95%CI)依次为0.639(0.547~0.730)、0.782(0.709~0.856)、0.79 (0.714 ~0.866)、0.842 (0.777~0.907).结论 WIC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评价基础疾病对ICU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室2015-07-2016-08期间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28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ROC曲线,分析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寻找出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2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收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存活44例,死亡34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793、0.881。最高约登指数0.60时,对应的早期乳酸清除率为29%时,以此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住院期间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组n=88)及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B组n=85)。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再梗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死亡率(OR=0.45,P=0.025)及再梗死(OR=0.27。P=0.033)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感染者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ICU重症感染者152例,根据入院14 d后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2组一般资料和入ICU即刻、治疗6 h、24 h临床指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清除率组和低清除率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并分析不同程度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1),6 h及24 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随时间增加,存活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降低,死亡组升高,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高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程度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3.622、-5.458,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南充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217例患者未发生ICU获得性衰弱。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将与ICU获得性衰弱有直接或间接尚待求证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ICU时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意识障碍、高血压、高血糖、来源科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长期卧床制动、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值比(OR)= 1.514,95%置信区间(CI)(1.074,1.328),P = 0.042]、年龄≥ 60岁[OR = 1.613,95% CI(1.142,2.002),P = 0.042]、SAPSⅡ评分≥ 25分[OR = 1.982,95% CI(1.003,2.925),P = 0.013]、APACHEⅡ评分≥ 8分[OR = 1.770,95%CI(1.192,2.742),P = 0.014]、高血糖[OR = 1.853,95%CI(1.035,2.214),P = 0.015]、脓毒症[OR = 2.309,95%CI(1.013,3.063),P = 0.021]、脓毒性休克[OR = 2.106,95%CI(1.995,4.947),P = 0.025]、MODS [OR = 3.721,95%CI(1.001,4.980),P = 0.007]、长期卧床制动[OR = 4.641,95%CI(1.932,5.253),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 72 h [OR = 3.367,95%CI(1.635,4.254),P = 0.005]、应用糖皮质激素[OR = 1.709,95%CI(1.424,2.757),P = 0.021]、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 = 2.042,95%CI(1.331,4.953),P = 0.011]以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OR = 0.586,95%CI(0.953,1.472),P = 0.037]与ICU获得性衰弱相关。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 60岁[OR =1.576,95%CI(1.095,1.753),P = 0.038]、SAPSⅡ评分≥ 25分[OR = 1.988,95%CI(1.115,1.803),P = 0.013]、APACHEⅡ评分≥ 8分[OR = 1.768,95%CI(1.189,2.364),P = 0.014]、高血糖[OR = 1.680,95%CI(1.033,1.689),P = 0.015]、脓毒症[OR = 1.842,95%CI(1.011,1.976),P = 0.010]、长期卧床制动[OR = 4.745,95%CI(1.931,3.470),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 72 h[OR = 3.353,95%CI(1.722,4.314),P = 0.003]、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OR = 1.931,95%CI(1.247,2.573),P = 0.005]是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实施早期康复干预[OR = 0.598,95%CI(0.978,1.674),P = 0.037]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复杂,应加强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积极控制好血糖,减少制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对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38例EGDT达标后的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测定的数据分为高SVV组(SVV≥10%)和低SVV组(SVV<10%);比较两组患者28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新感染情况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累积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VV与28 d内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与低SVV组比较,高SVV组患者28 d生存率明显增高(87.5%vs.57.1%,P=0.032),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27.1±9.2)d vs.(41.6±10.0)d,P=0.004],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0.4±7.3)d vs.(28.5±8.3)d,P=0.038);高SVV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SVV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V<10%使患者28 d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3.97;95%CI:1.63~9.21,P=0.014).结论 SVV可以作为EGDT达标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前瞻性FINNAKI研究进行二次分析,探讨入重症监护室(ICU)时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12 h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FINNAKI队列研究数据中刚入ICU时未合并AKI的409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乳酸三分位数法将其分为低乳酸组、中乳酸组和高乳酸组,比较3组患者12 h后AKI发生率和肾脏替代治疗(RRT)应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乳酸水平对AKI发生和应用RRT的预测价值,绘制相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低乳酸组、中乳酸组和高乳酸组患者12 h后的AKI发生率分别为21.21%、33.58%和4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变量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每升高1 mmol/L,脓毒症患者AKI发生风险提高23%(P=0.001)。高乳酸组患者发生AKI的风险是低乳酸组的2.31倍(P=0.01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ICU时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12 h后发生AKI的AUC为0.66(95%CI为0.60~0.72),预测脓毒症AKI患者应用RRT的AUC为0.70(95%CI为0.60~0.80)。结论入ICU时血乳酸水平具有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和应用RRT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01—2019-10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15例。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新发心律失常组和非新发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5例脓毒症患者中91例出现新发心律失常(28.89%)。新发心律失常组与非新发心律失常组患者间性别、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患者间年龄(P=0.00)、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呼吸衰竭(P=0.00)、心力衰竭(P=0.02)、代谢紊乱(P=0.00)、急性肾损伤(P=0.03)、凝血功能障碍(P=0.03)及高敏肌钙蛋白(hs-cTnT)(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机械通气(P=0.00)、儿茶酚胺药物使用(P=0.00)、肾脏替代治疗(CRRT)(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0,95%CI:0.98~1.03)、hs-cTnT(OR=1.32,95%CI:1.18~1.47)呼吸衰竭(OR=1.53,95%CI:0.79~2.98)、心力衰竭(OR=1.27,95%CI:0.54~2.97)、代谢紊乱(OR=2.24,95%CI:1.14~4.38)、急性肾损伤(OR=1.11,95%CI:0.51~2.42)、凝血功能障碍(OR=1.61,95%CI:0.76~3.41)机械通气(OR=2.81,95%CI:0.16~48.27)、儿茶酚胺药物使用(OR=1.87,95%CI:1.01~3.47)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年龄、hs-cTnT、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代谢紊乱、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机械通气、儿茶酚胺药物使用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机械通气、儿茶酚胺药物使用、代谢紊乱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