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TGFβ-1及MMP-2,9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B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研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BAVM中的表达进行研究,为探讨BAVM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1资料1.1材料:收集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及珠江医院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手术切除的BAVM标本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1~63岁。所有病例均按SpetzelerMartin分级,其中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因正常脑组织难以取材,故选取25例原发性癫病人的手术标本为正常对照[1]。1.2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类因先天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血管团,与血管微环境改变、内皮细胞激活以及VEGF、TGF-β、bFGF、血管生成素等促血管生长因子及其相关受体表达有重要关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脑AVM的发病机制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经过脑血管造影证实的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静脉引流特征与出血危险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脑AVM的引流静脉数目与出血危险性呈负相关(P〈0.05),引流静脉数目减少,出血率越高,越多出血率越少;引流静脉无早现的AVM比早现的AVM出血率高(P〈0.01);;引流静脉无或轻度扩张的AVM的出血率明显高于有明显扩张的AVM(P〈0.05);深静脉引流的脑AVM出血率高,浅静脉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形 ( AVM)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收集本院自 1 985至 1 999年经手术证实的 95例 AVM,回顾性地分析术中所见的 AVM血管的特点 ,通过对具有不同特点的 AVM发生出血率的比较 ,研究造成 AVM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由于 AVM的大小、位置、是否并发动脉瘤、引流静脉的数目、通畅程度、引流去向等因素的不同 ,出血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AVM是否发生出血与供血动脉是否并发动脉瘤、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引流静脉的数目、通畅程度、引流去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总结此规律 ,今后当发现AVM存在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处理以避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脑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治疗后随访3—18个月,按Et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预后,恢复工作4例,生活自理2例,部分自理4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结论多学科合作并正确选择诊治方案可改善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很多,但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变化与脊柱融合相关关系的报道较为少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第一外显子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多态性观察实验,2007-07/2008-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 对象:山东半岛汉族人200名正常人和210例颈腰椎植骨的手术患者。 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10例脊柱融合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根据影像学的表现对植骨融合状况进行分级,分析其与脊柱术后植骨融合疗效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与脊柱植骨融合是否有相关性。 结果:脊柱融合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在脊柱融合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707),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1),与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647)。 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 > C单核苷酸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促进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而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脑动静脉畸形可引起颅内出血,30%~65%的脑动静脉畸形首发症状是出血,高发年龄15~20岁,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或硬脑膜下出血。本文报道1例脑胶质瘤卒中误诊为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1病例资料男性,2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失语1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自动睁眼,运动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与血管形态结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338例脑动静脉畸形(AVMs)首发症状与病人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脑 AVMs 出血危险因素与脑 AVMs 病变大小、引流静脉方向、静脉引流数目和引流静脉狭窄有关。根据数理统计学相关分析把因素依次排列,按5级法进行评价,从本组病例来看,0级 AVMs 出血危险性最低,随着级别增加,出血危险性也增高。对脑 AVMs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和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BAVM)是胎儿期脑血管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动静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局部血管呈丛状或血管聚成球形,有一个或多个供血动脉及一个或多个引流静脉,血管的管径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畸形是异常血管表型的病灶。脑动静肪畸形(AVM)和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目前对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知之甚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中都可能存在血管的发生和生长,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管的生长依赖于内皮细胞相互之间以及和细胞外间质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改变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整合素在脑内分布非常广泛,属于细胞粘附因子的一种,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与细胞外间质之间粘附作用的主要因子。整合素β1、β3和β5都是影响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1]。我们通过比较脑动静…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形态与临床症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经数字减影和手术证实的16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形态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仅有1条引流静脉的小型血管畸形出血危险性最高,随着血管畸形增大和引流静脉数目的增多,出血危险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血管形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研究证实,TGF-β1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中表达明显增高[1],介导病理性血管壁重塑,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颅内动脉瘤组:共121例,男性43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53.4±13.2)岁,来自于我院神经外科,经数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出血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天三个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P<0.05), TGF-β1水平明显减低(P<0.05), 至第14天血清IL-6水平、TGF-β1水平则均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天达到峰值(P<0.05), TGF-β1在病程第3天为低谷值(P<0.05);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出血量大小呈正相关(r=0.743, P<0.05), 而TGF-β1水平与出血量大小无关(r=0.125, P>0.0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 P<0.05), 而与TGF-β1水平无关(r=0.204, P>0.05); 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 P>0.05).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6例破裂出血的脑AVM病人实施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22例,占85%;次全切除4例,占15%。按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16例,轻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急诊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脑动静脉畸形大小及引流静脉数与出血危险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7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脑 AVM 大小及引流静脉数与出血危险性的相关关系。全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5~55岁。临床表现分为出血及非出血症状两大类。全例中,徽型或小型脑 AVM16例,中型30例,大型24例;引流静脉1支者37例,2支者11例,3支或3支以上者22例。结果提示:引流静脉数及脑 AVM 大小与出血危险性呈反相关关系。在制定脑AVM 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脑 AVM 大小及其引流静脉数。  相似文献   

17.
报告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12例,其中10例为自发性脑内出血,均急诊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另2倒无脑出血的病人经脑血管造影后择期手术。畸形血管团最小为1.8cm,最大为4cm。12例术后病理活检均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12例术后效果良好。认为对于脑动静脉畸形脑内出血的病人,除血肿量在30ml以下,无意识障碍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二期手术外,均应尽早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以保护病人生命及尽量减少后遗症,术中发现异常血管团应尽量切除。  相似文献   

18.
首发为癫痫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DSA特征及其与癫痫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首发为癫痫的脑动静脉畸形(CAVM)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癫痫的关系。方法 选择14例首发癫痫的CAVM患者,先行脑电图(EEG)检查,然后均以血管内介入法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VM多位于幕上,共12例(85.7%),其中以位于额顶叶居多(10例,83.3%),且累及范围较大,畸形血管团〉6cm者9例(65%),多为毛细血管扩张型。所致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12例,85.7%)。5例合并出血,其中2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4例EEG棘尖波灶与CAVM位置不符。结论 本组病例CAVM范围大而弥散,血供丰富。其所致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CAVM位置与致痫灶大多相符。  相似文献   

19.
在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组较为罕见的具有不规则脑血管造影表现和组织学特性的AVM。与典型的AVM不同,在这些病灶的异常血管之间存在正常功能的脑组织,而且有毛细血管床的介入,有学者称之为弥漫性(Diffuse)AVM。回顾1993年至2001年收治的经脑血管造影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10.4岁,其中21例表现脑出血;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访30例中,疗效优22例,良5例,差1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脑AV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出血,综合治疗能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