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HA_2DS_2-VASc评分对胺碘酮复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6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复律,根据复律与否分为复律成功组与复律失败组,回顾收集CHA2DS2-VASc评分、心电图f波振幅与f-f间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分析影响复律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律成功组CHA2D2-VASc评分、病程、持续时间低于复律失败组(P0.05),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f-f间期较复律失败组高(P0.05),两组间LAD及f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OR=6.44,P0.05)及f-f间期(OR=1.03,P0.05)是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失败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易经胺碘酮复律成功,有一定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HADS_2评分与CHA_2DS_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分别予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按照评分分为三个亚组: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者(≥2分),比较两种评分体系对缺血性脑卒中(I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98例,CHADS_2评分低危组56例(9.36%)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低危组24例(4.01%),CHADS_2评分低危组IS发生3例(5.36%),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组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DS_2评分中危者130例(21.74%)高于CHA_2DS_2-VASc组中危者62例(10.37%),CHADS_2评分中危组IS发生10例(7.69%)亦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组2例(3.23%),(P0.05);CHADS_2评分高危者412例(68.89%)显著低于CHA_2DS_2-VASc组高危者512例(85.61%),而两组IS发生率相当[67例(16.26%)vs.78例(15.20%),P0.05]。结论 CHA_2DS_2-VASc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优于CHADS_2评分体系,尤其在评分低中危患者中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CHADS_2和CHA_2DS_2-VASc评分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分层和指导抗凝治疗的常用工具。最近研究发现上述评分亦可用于预测非心房颤动患者卒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以及临床预后。现就CHADS_2和CHA_2DS_2-VASc评分相关的临床最新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的构成成分差异,为针对性防控危险因素、减少血栓事件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数据库,收集2015~2018年所有住院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数据信息,所有患者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根据年龄分为65岁以下的非老年组和65岁以上组的老年组,将老年组分为65~84岁的亚老年组和85岁以上的超老年组比较非老年组与老年组基线资料差异。再每10年划分一个年龄层,分为55岁以下组、55~64岁组、65~74岁组、75~84岁组、85~94岁组、95岁以上组6个亚组,并将非老年组、亚老年组、超老年组分别分为卒中、非卒中亚组,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的构成成分比较。结果①共收集到1 527名住院房颤患者的信息,剔除102名缺少年龄或诊断信息的患者,最终统计1 425人的数据信息,其中非老年组192人,老年组1 233人;②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年龄更大(P<0.000),高血压(P<0.000)、心力衰竭(简称心衰)(P<0.014)和女性(P<0.000)的比例更高;③每10年划分年龄层后,55~64岁组的高血压比例低于65~74岁组(P<0.000);75~84岁组的心衰比例低于85~94岁组(P<0.025);④非老年组合并卒中的患者中糖尿病比例高于不合并卒中者(P<0.034);超老年组合并卒中患者的高血压(P<0.001)和糖尿病(P<0.001)比例均高于非卒中者。结论①65岁以上的老年房颤患者,年龄、高血压、心衰是CHA_2DS_2-VASc评分升高的重要因素;②高血压的比例在65岁开始显著增加;在85岁起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均显著上升;③65岁以下的房颤患者,糖尿病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④85岁以下患者,卒中更多源于房颤本身,而85岁以上患者的卒中与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等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结合CHA_2DS_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怀疑LAT的NVAF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及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血生化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根据TEE检查结果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组(LAT组)和无血栓形成组(非LAT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改良CHA_2DS_2-VASc评分方案。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改良前后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案对NVAF患者LAT的诊断价值。结果 DD阳性、CHA_2DS_2-VASc2分是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DD阳性记为1分,加入CHA_2DS_2-VASc评分中,组成CHA_2DS_2-VAScDD评分方案。ROC曲线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最佳诊断点为2分,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707;CHA_2DS_2-VASc-DD评分的AUC为0.811,最佳诊断点为3分,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745。结论 DD结合CHA_2DS_2-VASc评分对NVAF患者LAT形成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结合左房内径(LAD)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北京市应急总医院干部医疗科、心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朝阳医院综合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共1216例进行同群队列研究,分为两组,一组为脑卒中组(366例),另一组为非脑卒中组(850例),收集相关资料,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时间为(30±6)月,分析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及二者联合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脑卒中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5.23±1.58分)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2.96±1.52)分(P0.01)。脑卒中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42.39±5.79)mm与非脑卒中组(42.12±6.85)mm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评估中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524、0.856,95%CI分别为0.83~0.88、0.49~0.56、0.83~0.88。CHA2DS2-VASc评分+LAD二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较CHA2DS2-VASc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对我国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良好;LAD对NVAF患者卒中风险预测有诊断价值,但较CHA2DS2-VASc评分相比,诊断价值不高;CHA2DS2-VASc评分联合LAD对预测NVAF患者卒中风险价值较单独应用CHA2DS2-VASc评分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入本院心内科房颤中心的住院患者,其中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48例,单纯房颤患者85例。选取同期入院的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循环酶法按试剂盒标准流程检测血浆Hcy的浓度。依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计算每位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9.6±1.7)μmol/L]相比,房颤组的Hcy浓度明显增高(P0.01),且房颤合并脑栓塞组[(16.2±2.8)μmol/L]显著高于房颤组[(12.5±2.2)μmol/L,P0.01]。Hcy与CHA2DS2-VASc积分之间呈现明显的正性相关关系(γ=0.33,P0.01)。结论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且与CHA2DS2-VASc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5例,按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组(46例)和房颤+卒中组(69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方式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结果:与房颤组比较,房颤+卒中组患者年龄、LDL-C水平、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水平、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均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7~3.753,P0.05或0.01)。LAD、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64及0.897,P均=0.001,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可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6例,按照CHA_2DS_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n=153)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n=203)。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及对比剂肾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效果。结果: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相比,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多,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基线血肌酐水平偏高,冠脉多支病变比例较高,对比剂用量较大,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3分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OR=2.152,95%CI:1.261~3.987,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CHA_2DS_2-VASc评分≥3分预测对比剂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敏感度76.9%,特异度73.0%。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我们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酒精摄入对CHA_2DS_2-VASc低危组男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2年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男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CHA_2DS_2-VASc评分量表评估卒中风险。最终选出CHA_2DS_2-VASc评分0分和1分的患者共1 256例。按照日常饮酒量分为少量组(678例)、中量组(263例)、大量组(315例)。随访48个月,比较3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的差异。结果:3组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别为10例(1.474%)、4例(1.521%)、14例(4.444%)。少量组和中量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量组与少量组和中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酒精摄入可增加CHA_2DS_2-VASc评分低危组男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尿酸、肾功能与CHA_2DS_2-VASc的关系,分析血栓高危病人及高风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长征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同时记录血NT-proBNP、D-二聚体、尿酸、肌酐[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将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风险分为低中危组(60例)和高危组(316例),比较低中危组与高危组NT-proBNP、D-二聚体、尿酸、eGFR差异,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HA_2DS_2-VASc评分高危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低中危组(P0.05),eGFR低于低中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1;r=0.460,P0.001);eGFR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负相关(r=-0.235,P0.001)。结论 NT-proBNP、D-二聚体、eGFR均与CHA_2DS_2-VASc评分相关,其中D-二聚体相关性最大,可为临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A2DS2-VASc评分系统提出的初衷为评估心房颤动(房颤)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指导抗凝治疗,并替代原先的CHADS2评分系统[1-2].该评分系统中除"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为房颤并发症外,其余兼为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2-3],但CHA2DS2-VASc评分与房颤的进展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CHA2DS2-VASc评分对阵发性房颤转为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显著增加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处理至关重要。CHA_2DS_2-VAS_C评分系统作为评估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重要工具,显示出与血栓栓塞风险很好的相关性。目前,对于伴有一项非性别相关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即CHA_2DS_2-VAS_C评分为1分的男性患者或CHA_2DS_2-VAS_C评分为2分的女性患者,血栓栓塞预防的最佳治疗尚有争议。现就CHA_2DS_2-VAS_C评分为1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CHA2DS2-VASc评分在预防抗凝治疗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脑卒中和(或)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发生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纳入国外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的相关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后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s,RRs)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s),分别比较在抗凝或未抗凝治疗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2(高危组)和CHA2DS2-VASc评分2(低中危组)分层内脑卒中和(或)TE风险发生情况。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危险组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与评分值的相关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5篇以脑卒中为终点事件(RR=5.31,CI:3.69~7.62;P0.01),7篇以TE为终点事件(RR=5.94,CI:5.48~6.43;P0.01)(Pdiff=0.55);其中4篇研究对象接受抗凝基线治疗(RR=5.43,CI:4.92~6.00;P0.01),8篇研究对象未接受抗凝基线治疗(RR=5.92,CI:5.26~6.67;P0.01)(Pdiff=0.57)。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比CHADS2评分要低(0.54%vs 1.40%)(P0.05),且将更多的患者纳入高危组(81.0%vs 46.0%,P0.05)。结论:与CHADS2评分相比,CHA2DS2-VASc评分将更多的AF患者归类于高危组,且高危组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更高,并显示已接受抗凝治疗的AF患者仍然存在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且随风险评分系统分值的增高而显著升高。这提示AF卒中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需要正确评估而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A2DS2-VASc-HSF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病例20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66)、对照组(n=36)。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n=47)、双支病变组(n=63)、多支病变组(n=56)。计算每例患者的CHA2DS2-VASc、CHA2DS2-VASc-HSF评分及Gensini积分,分析这两种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A2DS2-VASc评分与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06,P0.001;r=0.723,P0.001),CHA2DS2-VASc-HSF评分与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12,P0.001;r=0.801,P0.001)。截断点分析示:CHA2DS2-VASc-HSF≥3分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最好[灵敏度0.792,特异度0.903,曲线下面积0.931(95%CI:0.896~0.966)]。结论 CHA2DS2-VASc-HSF评分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它可能作为预测模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美国卒中学会有关脑梗死一级预防指南中首次推荐了心房颤动血栓危险度评分(CHADS2评分),用于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而自2010年尤其是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发布心房颤动指南更新之后,CHA2DS2-VASc评分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国外研究显示,在CHADS2评分系统中,0~6分的卒中年发病率分别为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2DS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结论 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非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对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有27例患者诊断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纳入急性支架内血栓(+)组。4 741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纳入急性支架内血栓(-)组。所有患者术前计算CHA2DS2-VASc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不同分值的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病率。多元回归分析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支架内血栓(+)组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急性支架内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1.68)分vs.评分为(2.08±1.17)分,P0.001]。随着CHA2DS2-VASc评分增加,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病率也增加。CHA2DS2-VASc评分2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A2DS2-VASc评分2分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前的患者均可计算这一评分,对评分高的患者PCI治疗后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分预测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且确诊颈动脉斑块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卒中28例,未发生缺血性卒中95例.所有患者行SMI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最大斑块厚度、SMI血流评分、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