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发生ISR(狭窄率≥50%),并将患者分为ISR组22例和无ISR组6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率为26.2%。ISR组椎动脉原始管径和支架管径均小于无ISR组[(3.92±0.54)mmvs (4.47±0.51)mm,P=0.000;(4.02±0.52)mmvs (4.43±0.59)mm,P=0.004];ISR组吸烟率高于无ISR组(77.3%vs 48.4%,P=0.036)。Cox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原始管径是影响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95%CI:0.106~0.555,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椎动脉原始管径小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4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随访6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18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46例未出现再狭窄(无再狭窄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前椎动脉直径短于无再狭窄组,采用药物支架者所占比例低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β=0.098,OR=2.648,95%CI(1.159,4.674),P=0.001〕、术前椎动脉直径〔β=0.956,OR=2.614,95%CI(1.134,6.022),P=0.007〕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β=-0.612,OR=1.837,95%CI(1.086,4.597),P=0.029〕为保护因素。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46例(48枚支架)。根据支架内是否再狭窄分为ISR组8例和无ISR组38例;又根据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临床事件组8例和无临床事件组38例,分析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前血管狭窄程度(80.7±14.2)%,残余血管狭窄程度(3.0±8.4)%,术前血管狭窄长度(7.7±4.6)mm,术后血管造影平均随访时间(31.6±20.8)个月,ISR 8例(17.4%),而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3.8±27.0)个月,有8例(17.4%)患者出现临床事件。生存分析显示,ISR主要出现在最初20个月;同时在87个月时有50.0%患者未发生临床事件。ISR组再狭窄长度明显高于无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00)mmvs(2.76±4.14)mm,P=0.003]。临床事件组支架直径明显小于无临床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3±0.93)mmvs(4.18±0.67)mm,P=0.024]。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可能受到再狭窄长度和支架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 <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2例,依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89例)和非ISR组(12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情况、服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ISR发生率为6.6%。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停用阿司匹林、1年内停用氯吡格雷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服用大剂量他汀患者比例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复杂病变、串联支架数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植入支架长度较非ISR组长(28.43±6.58 mm比26.27±7.08 mm,P=0.001);ISR组植入支架直径(2.92±0.41 mm比3.04±0.43 mm,P=0.003)、术后最小管腔内径(MLD)(2.44±0.34 mm比2.57±0.35 mm,P0.001)较非ISR组偏小;ISR组术后直径狭窄率高于非ISR组(8.46%比7.60%,P=0.018);ISR组早期获得低于非ISR组(1.77±0.43 mm比1.87±0.43 mm,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后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至8个月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随访至1年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TLR、心肌梗死(MI)、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支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结论糖尿病、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CI术后ISR可能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病变的患者67例,根据置入的支架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Invastent组21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8.6个月;Apollo组1 7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9.5个月;Wingspan组29例,影像学检查平均随访1 5.1个月,对3组临床事件和影像学结果进行COX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共置入69枚支架,Invastent组、Apollo组和Wingspan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5.8%、100%和96.7%(P0.05)。Invastent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15.8%,Apo1lo组为6.3%,Wingspan组为10.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随访Wingspan组再狭窄率虽高于Invastent组和Apollo组(33.0 % vs 15.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HR=4.37,95% CI:1.02~18.78,P=0.047)。结论与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比较,Wingspan支架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其与临床预后无关,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危险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1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男85例,女41例,年龄38岁~81岁,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组56例,无再狭窄组70例,平均随访时间(6.81±5.7)个月. 结果 男性、吸烟、糖尿病、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显著差异性(P<0.05);和患者年龄、高血压、血脂、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男性、吸烟、糖尿病、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是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高血压、血脂等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术(VAOASS)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1月~2013年3月在空军总医院行VAOASS的患者共78例(80枚支架),分为再狭窄组29例和无再狭窄组49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分析VAOASS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VAOASS后再狭窄29例,发生率为37.18%,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狭窄侧别、狭窄率、残余狭窄率和狭窄长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62.52%vs 38.78%,P=0.022);再狭窄组椎动脉原始内径明显小于无再狭窄组[(3.22±0.58)mmvs(3.65±0.38)mm,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833,95%CI:1.042~14.095,P=0.043)和椎动脉原始内径(OR=6.008,95%CI:1.644~21.959,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VAOASS后再狭窄率偏高,吸烟及椎动脉原始内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结构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25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诊断,并经DSA证实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狭窄率≥70%)。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将325例患者分为ISR组(116例)和无ISR组(209例)。通过CDUS对支架治疗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目标椎动脉的血管结构特征及临床相关信息。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ISR的累积发生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32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6,38)个月。两组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年龄、性别、重度狭窄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史、后循环症状、后循环脑梗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 ISR组和无ISR组支架类型[药物洗脱支架(DES)/金属祼支架(BM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68比125/84,χ~2=10. 18,P=0. 001); ISR组支架内径大于无IS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5±0. 7) mm比(4. 3±0. 8) mm,t=-2. 52,P=0. 010];两组使用支架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ISR组存在椎动脉血管走行弯曲者比例大于无ISR组[42. 2%(49/116)比26. 8%(56/209),χ~2=8. 14],支架置入术前椎动脉原始内径大于无ISR组[(3. 5±0. 6) mm比(3. 3±0. 5) mm,t=-2. 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余椎动脉结构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4)进一步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DES(HR=0. 58,95%CI:0. 39~0. 86,P=0. 01)及目标椎动脉走行弯曲(HR=1. 52,95%CI:1. 02~2. 28,P=0. 04)是VAOS支架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术后血管内径与术前原始内径之比与发生ISR无明显相关性(P 0. 05)。(5)对血管走行弯曲者的ISR累积发生率进行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使用BMS的椎动脉走行弯曲者ISR累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 72,P=0. 19),使用DES的椎动脉走行弯曲者ISR累积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8. 62,P=0. 003)。结论 DES可减少ISR的发生,目标椎动脉走行弯曲是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在DES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并行PCI术植入DES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术后1年复查CAG显示支架段再次出现≥50%狭窄的病人11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CAG显示支架段内狭窄程度50%或支架段内无狭窄的病人91例为非支架内再狭窄组(NISR组),比较2组病人的血脂及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ISR组病人血清炎症指标Lp-PLA2为(333.09±91.07)ng/ml,明显高于NISR组的(228.52±113.34)ng/ml(P0.05),但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2组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可能是评估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术后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需要神经介入医师综合评估支架术后ISR的发生风险.该文就ISR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临床治疗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MHR)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分为非支架内再狭窄组(非ISR组)和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其中非ISR组77例,ISR组8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空腹采静脉血测定单核细胞计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MHR与ISR发生的关系。结果:ISR组MHR高于非ISR组[(0.59±0.27)︰(0.49±0.19),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75)、支架个数(P=0.001,OR=1.835)、LDL-C(P=0.029,OR=2.015)和MHR(P=0.031,OR=7.752)是IS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MHR升高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支架个数、LDL-C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血管病变特征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CAG)随访支架术后患者共 110例 ,定量 (QCA)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和随访时靶血管造影结果 ;比较支架术前靶血管及患者临床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术前靶血管解剖学和临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再狭窄组中术前甘油三酯有增高趋势 ,但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单因素分析表明 ,再狭窄组血管术前狭窄程度、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和病变分型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术前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和病变分型是再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OR值分别为 0 .12 0和 2 .6 4 2。结论 :冠状血管病变特征对支架术后再狭窄具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患者术后椎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10%~48%,严重影响其预后。目前关于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鲜有报道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分析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以为制定相关临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 018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动脉介入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300例,根据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原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96例和未再狭窄组2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吸烟率、植入支架类型、椎动脉原始内径、椎动脉狭窄长度、术前椎动脉狭窄率、合并严重钙化者所占比例、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832,95%CI(1.106,3.036)]、植入金属裸支架[OR=2.016,95%CI(1.213,3.352)]、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OR=2.129,95%CI(1.526,4.139)]、合并严重钙化[OR=2.350,95%CI (1.894,4.647)]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植入金属裸支架、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合并严重钙化是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因股浅动脉闭塞行镍钛金属裸支架置入术的85例患者(卢瑟福3~6级)93例患肢。术后定期行下肢动脉彩超、Doppler或CTA检查观察支架内通畅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为93例患肢置入173枚镍钛金属裸支架。术后第1天,复查彩超示无残余狭窄、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支架两端夹层形成;复查Doppler示患肢踝肱比(ABI)平均为(0.95±0.18),较术前0.48±0.18明显提高(t=-21.694,P=0.0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0±15.0(0.27~58.0)个月,第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9%、67.1%、49.4%。病变总长度(P=0.031)、TASC II C/D级病变(P=0.034)和糖尿病(P=0.031)与ISR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股浅动脉病变总长度、TASC II C/D级病变及糖尿病是卢瑟福分级为3~6级股浅动脉闭塞支架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的病人共93例,根据术后6个月CT血管造影结果判断是否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将病人分为再狭窄组18例和无再狭窄组75例,分析再狭窄发生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共18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19.35%(18/93)。再狭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疾病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术后即刻的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无关。与支架类型(金属/药物)明显相关(P=0.019),与随访6个月时的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术后6个月时气虚证、血瘀证计分越高越容易发生再狭窄,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降低病人血瘀证和气虚证计分,有可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Jin ZN  Chen YD  Lü SZ  Song XT  Zhu HG  Li H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93-109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为中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分析我院2002-2004年1126例冠状动脉内非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2376处病变),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比较术后出现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和造影资料,并使用上述数据库建立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预测表。结果在889例(78.9%)有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患者中,151例(17%)有糖尿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及前后5mm范围内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在非糖尿病组(738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1.2%,糖尿病组(151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5.9%(P〈0.001)。多元逻辑分析结果显示参考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15mm)和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P〈0.05)。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表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发生概率首要依赖于参考血管直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需要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短病变(〈15mm)而无论参考血管直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大直径血管(〉3.0mm)合并短病变(〈15mm)预期再狭窄发生率〈15%,可以考虑使用金属裸支架。除此之外,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了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长度、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等 17项观察指标 ,对成功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coronarystent ,CS)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 81例病人 (10 6条靶血管、12 2枚支架 )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各种临床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81例中有 2 7例病人的 33处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靶病变再狭窄率为 2 7 0 %(33/ 12 2 )。单因素分析发现 :再狭窄组病人中空腹血清胰岛素 >15 μU·mL-1、血管病变长度≥ 15mm、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 <3 0mm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 (分别为 5 9 3%、33 3% ,P <0 0 5 ;6 3 6 %、38 2 % ,P <0 0 5 ;5 4 5 %、2 9 2 % ,P <0 0 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 <3 0mm、靶病变长度≥15mm、空腹血清胰岛素 >15 μU·mL-1是CS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较小的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过长的靶病变、高胰岛素血症是CS术后再狭窄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内皮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中选择11例再狭窄及15例非狭窄病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FMD),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结果 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D2)小于非再狭窄组[(4.26±0.10)mm和(4.42±0.12)mm,t=-3.59,P=0.001],再狭窄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ΔD)小于非再狭窄组[(0.23±0.09)mm和(0.34±0.11)mm,t=-2.83,P=0.009],再狭窄组FMD低于非再狭窄组(5.74±2.17和8.48±2.80,t=-2.70,P=0.013).FMD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t=0.04).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血浆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水平表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TCA手术治疗,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分为ISR组28例,支架内无再狭窄组32例,另30例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对照组。详细记录3组临床资料,并对血浆IP-10浓度进行测定,分析ISR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血浆IP-10浓度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组及对照组(P<0.05);支架内无再狭窄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及血浆IP-10表达水平与ISR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是ISR发生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PTCA治疗后,IP-10水平表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术后ISR的生化指标之一;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是术后ISR发生高危因素,对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强化药物治疗,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