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免疫组库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细胞和T细胞的总和,反映机体整体免疫能力状态。在免疫组库研究中,利用扩增子补救多重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T淋巴细胞β肽链或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决定互补区CDR3的多样性,系统地以组学思维解析免疫调节机制。中医药的特色是以系统性思维阐述人体发病机理,重视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的平衡实现抵抗力的增强。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研究相结合形成的中医药免疫理论与方法涵盖亚健康及重大疾病的防治。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现代免疫组库技术最新进展,探讨免疫组库研究在中医病因学、证候学、体质学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可为创新中医药研究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与代谢组学检测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及综述。结果:代谢组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应用甚广,对健康人群的筛查、药物作用机制的探讨也有重要的检测意义。结论:代谢组学检测作为新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之一,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代谢物水平的生化信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吕凯 《西部中医药》2007,20(12):11-12
蔡景高主任总结前人有关气血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归纳了治疗心脑血管病变的五大法则,即:补气活血法;补气活血,温通心脉法;补气活血,搜风通络法;理气活血法;益气活血,补养肝肾法。  相似文献   

4.
杜慧平 《河南中医》2005,25(10):87-88
近年来,笔者应用沟通技巧与心理护理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1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吕凯 《西部中医药》2007,20(12):11-12
蔡景高主任总结前人有关气血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归纳了治疗心脑血管病变的五大法则,即:补气活血法;补气活血,温通心脉法;补气活血,搜风通络法;理气活血法;益气活血,补养肝肾法.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历史悠久,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严重明显优势,标本兼治,预防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剂型的改革,也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很大进步。随着中药单体被逐渐开发应用,中药针剂的研制有了较快增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便捷,更多的选择,同时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素霞 《光明中医》2010,25(10):1944-1944
<正>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栓塞、脑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心脑血管急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医药康复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急症患者采用中医药康复治疗法后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脑血管病临床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皆属于“中风”范畴。两者在发病过程中均可出现瘀血和气虚血瘀的共同点,由于瘀血在血管内外凝集积聚,造成局部的血循障碍和血管压力增加。原来缺血者可以转化为出血,出过血者亦可再次出血,及时应用活血祛瘀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不但可治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也可治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益气活血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根素 (puerarin )又名普乐林 ,是中药葛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 ,许多新作用和用途被人们所发现、认识 ,特别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满意的疗效。1 心绞痛114例 - 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用 5 %葡萄糖加Pue注射液 4 0 0 mg静脉滴注 ,1次 / d,14 d为 1疗程 ;对照组给予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两组治疗结果有效率分别为 78. 9% ,5 9. 8% ;显效率分别为 5 0 .9% ,35 .9% ,组间差异明显。对于各级心绞痛疗效比较发现 , 、 级心绞痛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对于 、 级疗效差[1] 。汪氏等[2 ] 应用 Pue…  相似文献   

11.
通下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22200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宣建大通厂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治则之一,即通过荡涤肠胃,泻下通便的方法,使邪浊得以外出。凡邪传入阳明肠胃,燥屎内结,邪热相搏,以及停痰留饮,寒积瘀血,宿食等外感与内伤的实证均可使用本法。笔者...  相似文献   

12.
代谢物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9年代谢组学的概念提出以来,它在药物毒理研究、疾病诊断、系统生物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里的应用日益深入。代谢组学由于其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恰与中医的整体思想吻合。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阐明中医的证候本质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物组学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口服类药物和注射类药物,并根据中医学理论,分析疾病的相应的症状,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6月治疗的1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他们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但往往是医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用药,辨证使用较少。结论提高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的辨证依据,突出治疗特色,必要时还可中西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珍  崔润强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7-128
中药注射剂既具有注射液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医药的特色。在治疗危急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治疗优势。我院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包括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在临床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这使我们看到了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打破了以往静脉注射剂西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尝试了中医药在制剂及给药途径上的突破,认识到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30例(A组),脑梗死患者30例(B组);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对象的血脂与血清Hcy水平。对比三组的血脂和Hcy水平,评估Hcy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对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的早期干预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意义。结果:治疗前A、B两组的Hcy水平及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两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B两组的Hcy水平及TG、HDL–C、TC、LDL–C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两组之间、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以上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cy可诱发血脂水平异常上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检测血清Hcy水平有利于明确心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早期干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9,(8)
本文以"水蛭"为关键词,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检索,共获取3 033条医案,系统分析了水蛭治法与临床主要适应证,同时基于已有批准文号制剂,归纳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水蛭在传统医案或现代中成药中临床疗效的发挥大多均基于其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杨  林一帆 《中医杂志》2011,(Z1):198-200
中医药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临床应用有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中药注射液问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药品质量不一,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的报道。近年来,为提高疗效,方便临床使用,对一些中药注射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历代医家及现代药理学对大黄的研究,探索大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临床疗效,拓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的预防中有降脂作用和非降脂作用,前者已被医生所熟知,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在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及治疗急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尽管采用最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其住院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如何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远期预后是防治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医药治疗心衰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并且在辨证、治疗等方面有了相当的规范,疗效评价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文章从辨证、治疗、评价等方面对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