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监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于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取ELISA法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调整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用量,维持D-D水平在0.5 mg~1.0 mg之间;对照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用量,维持INR在2.0~2.5之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下肢周长、闭塞静脉的直径狭窄百分度(STEN)、血浆D-D、INR值等指标。结果治疗14 d,试验组的患侧与健侧下肢周长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14 d,试验组的闭塞静脉的直径狭窄百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试验组的D-D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试验组的D-D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下肢静脉血栓生存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监测血浆D-D水平调整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溶栓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0)及重度组(n=20)。同期收集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的D-D及TEG参数。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D-D、α角、MA明显高于对照组,R、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D-D与α角、MA呈正相关,与R、K呈负相关(P<0.05)。D-D、α角、MA在HDP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R、K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D-二聚体升高联合血栓弹力图能用于诊断及评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规范的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发生PTS的情况,比较PTS组和非PT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危险因素。结果 262例下肢DVT患者中有75例在出院后1年内发生PTS,发病率为28.63%。与非PTS组相比,PTS组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更高,下肢DVT病程≥14 d、合并静脉曲张和髂股静脉血栓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预测下肢DVT患者发生PTS,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69~0.888;P=0.000),截断值为3.645 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2.46)、髂股静脉血栓(OR=2.16)以及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3.645 mg/L(OR=2.92)是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下肢DVT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识别PTS高危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观察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提高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结果 191例病人中,85例为急性血栓,80例为慢性血栓,26例为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中有15例病人合并肺栓塞,慢性血栓中有1例合并肺栓塞,166例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测值大于标准值(0.5mg/L),25例病人测值低于标准值(0.5 mg/L)。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明显升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可作为重要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对老年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1、3、5、7 d的静脉血,记录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 CCT)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TEG和CCT各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TEG与CCT各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患者DVT的预测价值。 结果CCT检测结果显示,DVT组与非DVT组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2.614,F=13.750;P<0.05);两组患者仅入院第5天的最大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见临床预测DVT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最大振幅、凝集块形成速度、综合凝血指数和D-二聚体,其敏感度分别为94.4%、50.0%、44.4%、95.1%,特异度分别为48.8%、85.4%、85.4%、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662、0.656、0.651。入ICU第5天最大振幅为67.5,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界值。 结论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394例,根据是否合并DVT,分为非DVT组235例和DVT组159例,DVT组60~79岁81例和≥80岁78例。住院期间,每隔1~2周进行血浆DD检查,对DD≥0.5mg/L的患者,即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每隔3~5d进行超声复查,且DD检测时间缩短为每隔3~5d。结果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D水平明显升高(P<0.01)。≥80岁患者DD水平较60~79岁患者明显升高(P<0.01);2个年龄段患者DD各临界值诊断下肢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较大。结论将60~79岁患者预测下肢DVT的DD临界值定为0.5mg/L,≥80岁患者DD临界值定为2.0mg/L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但目前临床上缺乏精准的预测指标,常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再予以治疗,影响康复进程。血栓弹力图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检测体内凝血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能够动态的、全面反映血液凝固至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提供患者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证据,为临床评估血栓形成风险、采取预防血栓形成方案等提供临床决策依据。血栓弹力图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监测凝血功能、指导抗凝方案和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等广泛领域。本文从血栓弹力图的基本概念、评估高凝状态价值、与传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指标对比的优劣势、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对血栓弹力图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中的价值进行整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亓明  白云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44-424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目前临床各科都较为常见的疾病,起病急,常可导致肺栓塞(PE)等严重后果.而PE是引发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血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产物之一,其血液含量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凝血现象的先期存在[3].如果血清D-二聚体水平大幅上升,即显示患者体内凝血及纤溶活性出现异常.本文观察疑似DVT的老年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其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临床Wells评分和(或)D-二聚体检查能否安全、可靠地排除或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法 回顾性收集两家医院疑诊DVT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8 h内进行临床评价、D-二聚体检查和双侧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比较单独应用临床评分或D-二聚体检查,以及临床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描述性资料采用频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27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低度可能性为阴性结果,中、高度可能性为阳性结果,临床Wells评分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66.1%、52.3%和86.6%;以D-二聚体≥500μg/L为阳性结果,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9%、66.1%、50.8%和84.2%;以低度可能性同时D-二聚体<500μg/L为阴性结果,中、高度可能性同时D-二聚体≥500μg/L为阳性结果,临床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76.8%、67.1%和92.5%.结论 针对临床疑诊DVT的患者,单独应用临床Wells评分或D-二聚体检查,以诊断或排除DVT是不准确的;联合应用临床Wells评分和D-二聚体检查,才能对患者是否患有DVT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Wells score or/and D-dimer test on diagnosing or exclud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Methods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DV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linical assessment, D-dimer assay and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eompression sonography within 48 hours of admissio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for diagnosing DVT by Wells score, D-direct test, and combined Wells score and D-dimer were com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274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f low probability was defined as negative and moderate and high probabilities were defined as positiv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and NPV of the Wells score were 78.4%, 66.1%, 52.3% and 86.6%, respectively. At a cut-off of 500 μg/L,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and NPV of D-dimer test were 73.9% ,66.1%, 50.8% and 84. 2%, respectively. If low probability and D-dimer < 500 μgL were defined as negative, moderate and high probabilities and D-dimer≥500 μg/L were defined as positiv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and NPV of the combined Wells score and D-dimer test were 88.3%, 76.8%, 67.1% and 92.5%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or clinical suspected DVT patients, DVT diagnosis could be reliably obtained by combined Wells score and D-dimer test.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小时入院,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右基底节区)。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经脱水、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左侧肢体肌力达Ⅲ级,发病后28天复查颅脑CT示血肿已基本吸收。第29天,患者出现左下肢Ⅲ°凹陷性浮肿,左腹股沟处轻压痛,皮肤发青,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经内、外科会诊,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外静脉栓塞)。经用706代血浆、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及蝮蛇抗栓酶等扩血管及抗凝药物,并行防治感染、改善缺血组织能量代谢等治疗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上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hmTEG在诊断DVT上是否存在相关性,监测患者体内是否有肝素残留,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选取2018-01—2018-06就诊的患者,试验组为57例新发急性期DVT患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来医院常规体检人员。2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检测,而试验组另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经治疗后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试验组在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凝固角α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常规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与R值具有相关性;PT、APTT、D-D与K值具有相关性;PT与α值具有相关性;APTT、D-D与MA值具有相关性。经治疗后,57例患者中5例提示肝素残留,52例提示肝素未存在或未起效。结论:DVT患者的hmTEG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估DVT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TEG相关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hmTEG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上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hmTEG在诊断DVT上是否存在相关性,监测患者体内是否有肝素残留,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选取2018-01—2018-06就诊的患者,试验组为57例新发急性期DVT患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来医院常规体检人员。2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检测,而试验组另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经治疗后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试验组在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凝固角α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常规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与R值具有相关性;PT、APTT、D-D与K值具有相关性;PT与α值具有相关性;APTT、D-D与MA值具有相关性。经治疗后,57例患者中5例提示肝素残留,52例提示肝素未存在或未起效。结论:DVT患者的hmTEG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估DVT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TEG相关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hmTEG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合并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因此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指标.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脑出血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已被临床研究证实[2],而其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中的价值研究较少.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ore,GCS)是评估病人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确定是否形成DVT分为对照组38例和DVT组42例。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肌间静脉血管管腔局部扩张,内透声不佳,可见絮状低回声,加压探头显示血管管腔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0.33)mg/L vs(0.37±0.10)mg/L,(9.19±2.50)s vs(13.35±3.46)s,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VT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8.9%;D-二聚体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9.5%;凝血酶原时间对DVT阳性预测值为88.1%,阴性预测值为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造影确诊的98例老年DVT患者,分为合并肺栓塞(PE)组和无PE组;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并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抗凝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组间D-二聚体表达有无差异。结果合并PE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无PE组(t=6.424,P0.001;χ~2=12.086,P0.001);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溶栓抗凝前D-二聚体含量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5),治疗后各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DVT患者若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合并PE;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患者D-二聚体表达及阳性率逐渐升高;DVT溶栓抗凝过程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血栓演变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盆腔手术后出现下肢DVT的42例病人(DVT组),收集同期进行全子宫切除未发生下肢DVT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非DVT组),检测两组病人术前7 d内,术后第1天和DVT组病人发现血栓当天的D-二聚体值。分析两组病人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DVT组D-二聚体值(5.21 mg/L±4.28 mg/L)较非DVT组(1.6 9 mg/L±1.0 5 mg/L)明显升高(t=4.67,P0.05)。DVT组术后第1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前明显升高,DVT发现当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后第1天下降,但仍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下肢DVT的时间,最早术后第1天,最晚术后52 d,术后3 d~5 d是发现血栓的高峰期。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等优点,盆腔手术后第1天D一二聚体值对预测下肢DVT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是否可以评价脑出血病人凝血功能状态,预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93例(脑出血组),其中血肿扩大组28例,血肿未扩大组65例,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栓弹力图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显著升高,而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描记图最大幅度(MA)则降低。在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扩大组血栓弹力图中R值、K值均高于血肿未扩大组,Angle、MA均低于血肿未扩大组。但血栓弹力图各指标预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未达到理想目标值。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脑出血病人凝血功能,但是并不能单独应用指导脑出血凝血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肢体瘫痪、活动减少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重要因素。脑卒中住院病人DVT的发生率高达33%。临床症状和体征用于检测DVT不可靠;静脉造影和静脉双功超声(VDU)诊断DVT虽然可靠,但价格昂贵,而且为创伤性检查,又需专业人员分析,故有一定缺陷。作者采用D-二聚体血浆浓度测定诊断DVT。 病人来自芝加哥康复中心,脑卒中根据临床表现和CT/MRI确诊。肾功衰竭、癌症、接受华法令治疗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