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以(风邪、热邪)为主,后期以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分风热兼湿、血热夹瘀、湿热瘀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型。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故补气健脾,化瘀通络,解毒祛湿,与疏利少阳并举。  相似文献   

2.
从肾小球肾炎中、西医发病机制的切合点、难治性肾炎临床辨治要点,简述周仲瑛教授金水相生、肺肾同治法辨治难治性肾炎经验。难治性肾炎病因复杂,病理脏腑主要在肺、肾,涉及肝、脾;以虚为本,湿、热、瘀、毒之邪夹杂为患。指出:活血祛瘀贯穿治疗始终,用活血祛瘀,以改善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和改善肾脏微循环,修复肾脏的病理改变,是周仲瑛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炎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湿热瘀毒,深伏于血分,久恋不去,肝脾两伤,尽管湿热瘀毒贯穿于整个慢性肝炎的始终,肝脾两伤是其根本,治疗重在缓肝调脾,健运中州,佐以清化。临证时不可失之偏隅,当分清邪实、正虚的轻重,病位的主次,时时眷顾脾胃,有进有退,体现了机圆法活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基本病机是热、虚、瘀(郁)。热、虚、瘀(郁),可以是单独为患,亦可以合邪为患,表现在肌肤,病变脏腑涉及肺、胃、脾、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病机为本虚多责之脾、肾,标实多责之血热、血瘀。治疗上遵循《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疗大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急性期以清热泻火,止血和血为法;慢性期以益气、养阴、和血、活血为法,重在调补脾、肾、肝。  相似文献   

5.
血尿和(或)蛋白尿是紫癜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血尿,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刘春莹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紫癜性肾炎血尿分为"风热夹瘀""血热夹瘀""湿热夹淤""脾不统血"及"气阴两虚"五型,认为血瘀贯穿本病的全过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瘀血阻络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自拟化瘀止血方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雍彦礼  陈昕昊  赵齐  孙凤  郭玮  李鹤然 《陕西中医》2023,(4):495-498,50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紫癜风病”。孙凤认为本病辨证要点为辨病性,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证为主; 辨脏腑,脏腑辨证首要当辨肺、肝、脾、肾功能失调; 辨分期分为急性期、迁延期、恢复期。提出分期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急性期以风热、血热灼伤血络为要; 迁延期以湿热留恋、伤及气阴为患; 恢复期以脾、肾二脏亏虚为主。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其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及难以缓解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针对性提出清利湿热、理气活血、祛除痰浊的治法;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和治愈后持续监测共同防治紫癜性肾炎。孙凤基于以上思想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葡萄疫"、"紫癜风"、"紫癜"等范畴。笔者临床辨治过敏性紫癜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始为素体偏热,外感风热邪气,侵袭肺卫,入里化热化火,并与湿热相搏,相搏于气血,郁蒸于肌肤,灼伤脉络成紫癜。脾肾亏虚为紫癜性肾炎发病内因。或先天不足,素体偏热,加之外感湿热瘀毒煎灼日久,损伤脏腑,耗气伤阴,导致肾阴不足,肾阴亏虚,虚火迫血外溢于肌肤成紫癜;虚火灼伤阴络,则尿血;肾虚不固,精微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景洪贵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景洪贵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理上表现为脾肾两虚,湿热夹瘀。以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治疗本病的始终,并提出"审证须察鼻咽,治肾炎勿忘肺系"的辨治观点和相应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1.
鲁静 《江西中医药》2010,41(2):33-34
<正>虚是紫癜性肾炎发病的内因,风热毒瘀为致病之标,本虚毒瘀为病机之关键,瘀血贯穿于紫癜性肾炎的始终。总之,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风热毒瘀"则为本病迁延不愈的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以疏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即见奇效。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病名的认识、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风热化毒,热毒血瘀;湿热化毒,热毒血瘀;阴虚火旺,瘀毒内蕴;脾肾两虚,瘀毒阻络;"热毒、血瘀、本虚"之间的关系等)对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热、瘀、虚,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消瘀、养阴宁络、健脾补虚为治则,清热止血为第一要法,活血消瘀以防复发,养阴宁络以防血复动,健脾益气摄血以善后收功,且活血消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证治充分验证了唐容川的止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临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故治血四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具...  相似文献   

14.
岳睿  陆嘉惠 《新中医》2014,46(2):15-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中医学血证、髓毒劳范畴,为"毒"、"劳"相兼的邪实正虚、虚实夹杂证。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亏虚、瘀毒内蕴,且发病过程中脾肾亏虚贯穿始终。临床辨治以虚实辨证为首辨;脏腑辨证为基础;瘀毒辨证为指导。总以健脾补肾、化生气血为根本治法,再根据辨证,以治脾为主或治肾为主入手。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4,(8):1030-1032
本文介绍了本院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思路,认为起因多因火、因气、因血。治疗需治火、治气、治血。常用的选药特点清解热邪需辨虚实、调肝理气不可攻伐过度、健脾补虚需补而不滞、补肾滋阴以化生肝血、止血不留瘀,消瘀而不动血。辨证论治分型分别为血热妄行证、肝胆火旺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基于文献的紫癜性肾炎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治疗案例及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的相关文献,在二次整理核对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2统计软件对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提取出紫癜性肾炎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紫癜性肾炎的组合形式有二证素、三证素、四证素、五证素组合,其中三证素组合方式最多,占56.21%,以两病位+单病性为最多,其中脾肾+气虚出现频率最多,达194次,占18.55%,说明脾肾气虚是导致紫癜性肾炎发生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脾肾+阳虚,频率为167次,占15.97%,所对应的证型为脾肾阳虚。排列第二的是四证素,其中肝肾+阴血虚占35.35%,频率为117次,其次为脾肾+气虚+阴虚,占16.31%,构成脾肾血虚、脾肾气虚以及脾肾阳虚证。排列第三位的是二证素,其中脾+气虚占35.74%,频数为94,其次为肾+阴虚占33.08%,频数为87,构成脾气虚、肾阴虚证。结论:紫癜性肾炎的主要病位在肾,发病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患者素体本虚,加之热瘀等外邪导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  相似文献   

17.
丁樱教授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热瘀互结、动血伤络是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之标,气阴两虚、热瘀耗血是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病之本,将病机概括为“热”“瘀”“虚”。并提出了“凉血散血”的治则,研制了院内制剂清热止血方,临证中强调以清热凉血釜底抽薪、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滋阴养血增水行舟。  相似文献   

18.
陈健一 《北京中医》2010,(12):903-904
周仲瑛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多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同时均有瘀热内蕴,血溢脉外,血失归藏。因此凉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周教授在遵从《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临床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9.
陈健一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03-904
周仲瑛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多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同时均有瘀热内蕴,血溢脉外,血失归藏.因此凉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周教授在遵从<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临床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黄振翘长期致力于中医血液病临床工作,在血液病出血病证诊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选择黄振翘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三个有效病案,分析其病机、治法及用药特点如下:出血紫癜以肝火伤络为标,热在血分,火伤血络;虚劳血证以脾肾亏损为本,热伏血分,瘀血阻络,本虚标实。治疗首先辨明脏腑病位,分清虚实、气火盛衰,治疗原则:出血紫斑,泻火治标以制肝木,兼顾治血,虚劳血证脾肾同治,调水火气血阴阳。难治性ITP以阴精亏虚、里有瘀热为病机特点,采用分阶段治疗,调治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