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适量的影响。方法:24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眼针带针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疗法组)各120例。发病2周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眼针带针康复法或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带针康复法组总有效率达92.18%。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组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2.
孙瑶  李柏霖  胡楠 《吉林中医药》2021,41(2):272-274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的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应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八区八穴眼针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就诊的60例中风患者,经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采取八区八穴眼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以及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 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八区八穴眼针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平衡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且治疗组ADL能力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6.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  9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针刺结合穴位注射 ) ,对照组 38例 (针刺疗法 ) ,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2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 ( P<0 .0 1)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BI、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37-137,185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蛆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春元 《吉林中医药》2015,35(3):309-311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30例,予以康复治疗如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体针治疗,选取百会、四神聪、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穴位,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30例,在体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疗法,取穴为患侧的上焦区、下焦区,用眶外刺法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是应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更为突出,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可加强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改善脏腑气机,活血通经行气滑利关节,能有效治疗肢体运动障碍,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规范化的诊断和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法、Fugly-Meyer评分法、Barthel分级测定评分法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对照组采用MOTOmed重复性训练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中风后痉挛偏瘫状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状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y-Meyer评分和Barthel分级测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MOTOmed重复性训练能够明显降低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58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治疗组)和药物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3±4.20)显著低于对照组(11.59±5.86),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补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叶维敏  留盈盈  洪显钗 《新中医》2015,47(8):274-276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静脉滴注配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2%,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复健单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靳氏针刺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等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治疗后NDS评分、CSI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和下肢功能恢复,减轻肢体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姚嘉  孙妍  张倩  郭颖  李书霖 《河北中医》2022,(10):1698-1701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15/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的临床应用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洋  张威 《吉林中医药》2020,40(6):816-819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针贴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吞咽训练。针贴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针贴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75.76%)(P0.05);2组患者饮水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针贴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量表评分较前上升(P0.05),且针贴组患者的SWAL-QO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通咽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困难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吞咽困难,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各30例,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平衡针与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42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平衡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66%,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