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参论选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通报》2014,(6):63-63
人身之阴阳,有对待,有流行。对待者,一而二也,流行者,二而一也。非对待无以立阴阳之用,非流行无以见阴阳之用。故人之心肾二也,气血二也,水火二也。上下各有其位,左右各循其途,两者相为对待依附而不可离也。然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气以行血,血以行气。心根于肾,肾根于心,二者又无始无端互为其宅而不可分也。夫心肾,阴阳之根抵也。言心肾,而水火气血皆在其中矣。今但以心肾言之,心为离火而实火之主,肾为坎水而实水之源,故坎中之阳必升,升则阴随阳发,十土由兹而癖,八木由兹而茂,而两丁之火乃光焰烛天矣。离中之阴必降,则阳随阴敛,五土由是而阖,九金由是而凝,而壬癸之水乃滔滔不竭矣。即如四时之运行亦然。  相似文献   

3.
遗精梦泄,证有心肾之分,然属心者以治心为旨,不可拘泥治肾。精虽藏于肾,实则主于心。因心藏神,神安则气定,气为水母,气定则水澄,则精自藏于命门。心主血,心血空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邪火上壅,淆其灵含,乃致神昏志荡,天精摇摇,淫梦交作,而精以泄。此即心动神驰,神驰气走而作。且心生血,精血同源,心血不  相似文献   

4.
三才封髓丹一方始见于《卫生宝鉴》,功能泻火坚阴,固精封髓,且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多次提及封髓丹一方,其日:"封髓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且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名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杨洪涛教授善用温阳法,精于应用此方通过辨证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     
《光明中医》2014,(10):2038-2038
味酸温。主益气,气敛则益。咳逆上气,肺主气,肺气敛则咳逆除,而气亦降矣。劳伤赢瘦,补不足,气敛藏,则病不侵而身强盛矣。强阴,气敛则归阴。益男子精。肾主收藏,而精者肾之所藏者也,故收敛之物无不益肾。五味形又似肾,故为补肾之要药。此以味为治也,凡酸味皆敛,而五味酸之极,则敛之极,极则不止于敛,而且能藏矣。藏者冬之令,属肾,故五味能补肾也。  相似文献   

6.
丹砂论选     
正丹砂又名朱砂,始出涪州山谷,今辰州、锦州及云南、波斯蛮獠洞中石穴内皆有,而以辰州者为胜,故又名辰砂。水银出于丹砂之中,精气内藏,水之精也。色赤体坚,象合离明,火之精也。气味甘寒,生于土石之中,乃资中土,而得水火之精。主治身体五脏百病者,五脏之气,内归坤土,外合周身,丹砂从中土而达五脏之气,出于身体,则百病咸除。  相似文献   

7.
正心舍脉其主肾也。肾为心主,则必肾水足而后心火融。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虑、守恬愉,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也。若用神无方,则伤其气;伤其气并伤其精,而神遂归于空飞。守肾无节,则伤其精;伤其精遂伤其气,而神不能制火,阴不为阳宅,而水气遂至凌心,是心病之始,始于此也。  相似文献   

8.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9.
"肾气丸"组方精谨、效专力宏、一方多证,而且完美融合《周易》神韵。作者认为"肾气丸"精韵在于揭示肾内水火同宅,两者有机融为一体,肾气源于水火所化之元气,而元气内孕元阴元阳,此乃一身所赖,亦为人身大本;水为火之主,火为水之用,水得火则温,火得水则秘,"水火合德"则"少火生气"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正面气者,人之华也,五脏人之精也。面气能专于五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窗也;而气志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相似文献   

11.
《养真集》在对于衰老的论述中指出:"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这充分说明.在人体生命中,"精"、"气"、"神"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三宝固?《养真集》又云:"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这就是说如果能将"色"、"言"、"欲"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即能三宝固。张景岳在《类经》中又说:"善养生者,…  相似文献   

12.
1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 ,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 ,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 :“水火相交 ,阴阳相应 ,乃为和平”观点 ,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此观点进步于《内经》唐代孙思…  相似文献   

13.
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此为生理常态;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是病理现象;交通心肾,理顺水火,乃是施治原则。然临症治疗心肾不交而致失眠者,每以“交泰丸”方化裁为治,意取阴阳上下交通而心肾安泰,眠可得宁矣。但据临床辨析,“交泰”者此为一也。他如:心肾阴虚,阴不制阳;心肾阳虚,降资失调;心火炽盛,下灼肾阴;偶触惊恐,伤肾累心等,均可导致心肾不  相似文献   

14.
养生秘籍     
《养生月刊》2005,26(11)
婴儿初生先两肾。又曰: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为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人资以为始,岂非天地之根乎?而命寓焉者,故又曰命门。天一生水,故曰坎水。夫人欲念一起,炽若炎火,水火相克,则水热火寒,而灵台之焰,藉此以灭矣。使水先枯涸,而木无所养则肝病,火炎则土燥而脾败,脾败则肺金无资,咳嗽之症成矣。所谓五行受伤,大本已去,欲求长生,岂可得乎?庄子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故也。养生之要,首先寡欲。嗟乎!…  相似文献   

15.
吾师杨友鹤从医七十载 ,临床心得颇丰。我们在跟师学习期间 ,拾其点滴 ,以飨同道。1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人身有三元 ,心脾肾是也”。杨师临证 ,最重心、脾、肾。认为生命之用 ,无非精、气、神三者 ,然神明属心 ,气全在脾 ,精藏于肾。《素问·六节脏象论》云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肾者 ,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脾胃……仓禀之本 ,营之居也。”肾为先天之本 ,禀赋不足 ,易患虚劳诸疾 ,头晕、劳热、疲赢、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牌为至阴 ,通于土气 ,为后天之本 ,脾气一亏则生机无旺 ,胸闷、腹胀、脏脱、下坠、无常作泄。病证既…  相似文献   

16.
脾者,后天之本,其类土也;肾者,先天之本,其类水也;均为人身所不可损者,荀损其一,则病生焉。盖补后天者,益其脾,补先天者,益其肾。是故补肾补脾,权在医家,临床斟酌,偶若不慎,不特无益。适增其害。倘脾肾皆弱者,权衡轻重,自以双补为是。俗医不知其理,每以先天为重,后天为轻,误事者比比皆是,病者何冤,医者何愚也!夫人生于气交之中,虽秉精血而生,然赋形成人,呱呱堕地以后,则后天之功能重矣!诚以食入于胃,化精于脾,营养机能,皆在饮食,胃和脾运,则五谷精华上腾,气血周流,循环无碍,百病不侵,此脾肾功能在先后天应有之差异也。而庸医不明,偏补其肾,不补其脾,安知赋形成人以后纵欲?!  相似文献   

17.
地黄论选     
正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则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  相似文献   

18.
自拟水火既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更年期不寐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虹 《北京中医》2002,21(5):283-284
笔者应用水火既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妇女更年期不寐 ,经临床观察 ,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心为火、肾为水脏 ,肾水充足 ,上济心火 ,水火既济 ,阳入于阴 ,阴阳调和则寐安。而妇女更年期多因肾阴亏虚 ,肝肾不足 ,水不制火 ,水火不济 ,心肾不交 ,致心肝火旺 ,导致不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应用水火既济汤意在补肾水 ,滋肾阴 ,使水得滋 ,火得降 ,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 ,阳入于阴 ,阴阳协调 ,则神魂安定 ,夜寐自安。  相似文献   

19.
车前子论选     
正车前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湿土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能出矣,出气不化,闭塞下窍而为癃闭,其主之者,寒能化热,甘能化气也。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火结于膀胱,则小便痛矣,其止痛者,气寒能清火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  相似文献   

20.
丹参论选     
正心腹者,心与小肠之区也,邪气者,湿热之邪气也。气寒则清热,味苦则燥湿,所以主之。肠,小肠也,小肠为寒水之府,水不下行,聚于肠中,则幽幽如水走声响矣。苦寒清泄,能泻小肠之水,所以主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本热标寒,所以或寒或热之物,皆能积聚肠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积聚而至有形可征谓之癥,假物成形谓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肠传化失职,则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烦满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肺属金而主气,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