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符合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诸多论述反映了肝脾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肝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调和肝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治则。肝脾相关理论已在亚健康状态、脾胃疾病、高血压病、中风、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系统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排尿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症候群,属于中医学"淋证""癃闭""遗溺"范畴。传统多从肾和膀胱论治该病,石学敏教授不仅重视"肾主水,司开阖"的功能,更强调肾主骨生髓、脊髓上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的功能。认为脑实则神全,脑神失调则膀胱开阖无度而致排尿功能障碍,提出排尿功能障碍的新病机为"脑神失调,脬宫失司",病位在脑、肾和膀胱(脬),确立了"调神理脬"针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手法操作进行了规范,为针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西医学同名脏器“脾”的认识,历来学者们争议不断,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中医脾藏的功能为基础,以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作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连接点,以期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的内涵完全不同,(1)中医学脾藏运化功能定位于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学脾藏统血功能定位于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中医脾藏主肌肉功能定位于躯体运动系统功能;(2)解剖学脾脏的储血、调节血量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肝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造血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免疫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脏腑功能、异常症状作为探讨中、西医学同名脏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五藏客观化研究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古籍中罕有关于“胰腺”的明确记载,缺乏直观、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典籍所记载内容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相关理论,梳理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具有阶段性:①先秦两汉时期,存在胰腺实体解剖,但并非认为胰腺是脏器;②唐宋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更加清晰,在医学上胰腺附属于脾,并非为独立的脏器;③明清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明确,部分医家以独立脏器论之,出现“脾”、“胰”之争。中医学理论缺少对胰腺的单独论述,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为“胰属脾”,线性归属以脾笼统代之略显单薄,不利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胰腺藏象应独立于脾单独讨论,现代解剖学对胰腺命名同一,形态结构清楚,位置描述明确,可直接补充进中医学胰腺藏象(藏)理论中,为完善胰腺藏象理论搭建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医“脑”与失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医睡眠医学的主要观点,指出失眠之"阴阳说"与"神主说"实则相通,提出两者的交汇点在于中医"脑",并重点阐明将两种学说归结到中医"脑"来重新认识失眠.首先"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失眠关系,包括:1)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2)脑主宰生命活动与失眠.其次,脑统司五脏之神志与失眠.既有中医学经典理论依据的支持,更丰富了现代中医学关于失眠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6.
膝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临床上常责之于肾,而笔者认为不仅可以从肾论治,故本文从横向的"肝脾肾"以及纵向的"脏-经-筋-穴"建立起整体观合论膝骨关节炎。首先,从"肾主骨""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而膝骨关节炎恰恰是下肢关于筋、骨、肉之病变,归其所属;其次,肝脾肾之脏、腑生理特性以及生理功能,对气、血、精、津、液的生成、传输亦可濡养筋、骨、肉;再次,在理论与临床常规操作的基础上,从肝胆脾胃肾膀胱六经之经穴均过"膝府",对膝关节有治疗作用;"膝为筋之府",从经筋理论来看肝脾肾三经筋亦与膝骨关节炎密切相关。因此,从肝脾之"脏-经-筋-穴"论治,体现了标本结合的治疗观以及纵横交织、由内而外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近读本刊2004年第6期曾志勇等同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一文(以下简称曾文),曾文从解剖学的观点、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观点及医学发展的观点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脏腑肝”即西医学“解剖脾”;中医学的“脏腑脾”即西医学的“解剖肝”。对曾文所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陈管见,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理论,五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则神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宫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古籍文献,现以五脏为纲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者常徘徊于结构性五脏与功能性五藏之间。基于中、西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完备认识,本文将中医学的五脏(六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和经络整合为功能性五藏,发现功能性五藏有15种功能,以这些功能为线索,将西医学具有固定结构和毗邻关系的人体组成部分整合为对应的15个执行结构。对比功能性五藏的核心功能细胞与三胚层衍化的组织器官,发现脏腑性五藏的脾藏和肺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内胚层,肾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中胚层,肝藏和心藏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外胚层,按照脾、肺、肾、肝、心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五体性五藏的皮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内胚层,脉、骨和肉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中胚层,筋的核心功能细胞来自外胚层,按照皮、脉、骨、肉、筋的五行反克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0.
孙利民 《世界中医药》2012,7(3):242-243
心脑共病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而临床治疗中若单纯"心病治心"或"脑病医脑",不仅增加患者的服药量、次数、肝肾负荷以及经济负担,往往还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因此,对老年单纯以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就诊者,需心脑通治,此亦中医学整体观的又一体现。1心、脑的生理功能藏象学说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其建立主要是基于古代解剖学与古代哲学。一般而论,中医之藏象理论可能包含了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多个脏器的功能,而现代生理学的一个脏器的功能也可能分散于中医脏象理论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根据中医理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其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所谓"主血脉"是指血液之运行有赖于心气之推动与调控,即心有总司一身之血液运行的作用,而心与血脉相连形成了一个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肾主二便"等功能失调都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认知功能是脑的高级功能,属中医学"神"之范畴。脑为元神之府,并主认知功能;眼睛既是大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大脑思维活动、情绪变化的反映,即"目通于脑",察目可以望神。基于此,提出眼动可反映认知功能障碍,总结该理论的基础在于肾精是目、脑生成发育的物质基础,经络是目、脑联系的通路,目的功能受脑所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脏腑肝”最初对应的人体实体是“解剖脾”,“脏腑脾”最初对应的实体是“解剖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脏腑功能认识的深化,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已发展到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发展到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因此,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瘀血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尚无有效手段,而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现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机理,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1概述1.1肝脾不调的中医学论述中医学的肝、脾两脏是机体中两大生理功能系统,"肝脾不调"是中医学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对肝脾不调的论述,始于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明确。《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曰:"怒气伤肝,则肝木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对中医脾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解剖、功能、中西医临床角度分析,认为西医之“胰”应与中医之“脾”相对应,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功能方面,脾“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因而,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脾瘅与消渴病关系最为密切,是为消渴病前期。玄府作为人体最微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其理论阐明了多种病证的致病机理。基于玄府理论辨治脾瘅,认为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疏泄失常、肝玄府郁闭,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由此提出脾瘅之治当以"开通玄府"为要,包括"运脾开玄、助脾散精,调肝开玄、畅调气机,补肾开玄、宣通气液"三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脾瘅、阻断消渴病发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时珍指出,“脑与元神之府”。祖国医学虽然认为五脏为生命活动的核心,但“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贯穿于脏象学说之中,五脏尤其是心肾与脑密切相关。本文从脑为元神之府的涵义;脑为元神之府的意义;脑与五脏的关系;脑的功能等方面对脑为元神之府,作了全面论述。认为,五脏虽各有所藏之神,不过是脑神在各脏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中,肝病是重要的一大类门,其中也包括部分的现代医学领域中的肝脏疾病.要了解肝的病理状态,就先要深入了解其正常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如《灵枢·本藏》有"肝大则……胁下痛"的记载.肝大是不是指肝病,当然还有疑问,但肝大与胁下痛有什么联系,就是首先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先就祖国医学脏象学说方面有关肝的"体"与"用"进行探讨,同时也试图与现代医学肝脏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等进行有机的联系,然后再结合实习阶段所见的97个病例,谈谈慢性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病"辨证论治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脾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解剖形态、生理病理、病证学角度对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和胰腺,其最初的某些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同程度源自解剖实体。然而,受中医学特殊的哲学观、方法论等因素影响,其后的发展使其逐渐演变成解剖属性、非解剖属性兼具的“混合体”。实体脏器——胃肠道的部分功能被纳入脾功能的范畴,使脾的功能实体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脾脏本身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而脾的功能似乎更多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指胃肠道及胰腺)得以体现。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中医之脾是“以现代医学中的胃肠道、胰腺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