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银飞 《中医正骨》2014,(5):70-70,7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70例患者中,髌骨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胫骨上段骨折18例。均于术后6个月,测量患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结果: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0周,中位数8.5周。术后6个月,患膝功能改善,HSS评分72~86分,中位数82.5分;关节活动度100°~125°,中位数11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内固定失效、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2~53岁,中位数38岁;左侧10例,右侧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Ⅴ型1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5 min,中位数73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 L,中位数260 m L。术后即行X线检查,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好12例、中等5例、差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中位数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7周,中位数11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为105°~145°,中位数115°;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82~96分,中位数91分。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清创再缝合后切口愈合;并发腓深神经损伤2例,经口服甲钴胺片及抬高膝关节等处理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趾背伸肌力下降(4级)1例。结论:腓骨颈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良好、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单侧闭合性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5~56岁,中位数43岁。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2.78±21.16)min,切口长度(2.31±1.67)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3±0.6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22.34±8.45)分、术后6个月(87.21±7.3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不能主动活动、术后6个月128.35°±16.03°。均未出现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56岁,中位数38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未见大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3±10.6)min,术中出血量(110.5±21.6)mL。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中位数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为124.1°±13.8°;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SS膝关节评分(89.6±4.8)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均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外侧纵切口双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29~65岁,中位数43岁。交通事故伤13例,摔伤8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Ⅱ型13例、Ⅲ型8例;按照三柱骨折分型标准均为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8d。均经膝关节外侧纵切口双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分别按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复位效果和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50~85min,中位数66min;出血量100~300mL,中位数15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2个月,中位数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15~18分,中位数17分,优14例、良7例;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22~30分,中位数26分,优15例、良6例。均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和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外侧纵切口双入路可同时处理胫骨平台外侧柱和后外侧柱骨折,使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和稳定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评估该治疗方法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因胫骨骨折需要行胫骨髓内钉的病例,采取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共39例。记录随访超过1年的结果,评价内容包括:术前术后膝关节及胫骨骨折影像学表现,复位方式,术中透视次数,感染发生率,并发症,膝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39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平均随访93.6周(55~137周),7例采取切开复位,32例采取闭合复位,术中透视次数平均3.8次,无切口或骨感染,所有病例均无成角5°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次日平均4.3分,术后1周2.3分。3例术后12周内存在髌韧带处疼痛,髌前疼痛发生率为7.7%.术后2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99.3°(0°~121°),术后12周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25.3°(0°~140°),术后12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92.8(72~97)分,优良率92.3%.无骨折不愈合,1例胫骨中上段骨折病例延迟愈合。结论:采取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有利于术中复位、透视,胫骨力线恢复良好,髌前或胫骨结节处疼痛发生率低,更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屈伸活动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分型按照北京军区总医院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骨折复位质量评定参照德国夏里特医院骨折复位标准。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共98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43.33±11.68)岁;左膝46例,右膝52例;Ⅰ型33例,Ⅱ型46例,Ⅲ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8±1.21)d;手术时间(75.34±18.87)min;复位满意55例,复位欠佳43例;完全负重时间(4.17±1.88)个月;内固定已取出68例,未取出30例;膝关节HSS评分(79.67±11.33)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是膝关节HSS评分的影响因素(OR=12.000,P=0.041;OR=15.200,P=0.026;OR=11.330,P=0.033)。结论:年龄、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囊外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关节囊外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6岁,中位数38岁。均为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17例、Ⅱ型15例、Ⅲ型3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80~130 m L,中位数100 m L;手术时间80~120 min,中位数100 min。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中位数18周。术后6个月,依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本组优2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关节囊外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结合自制接骨丹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38.5岁。均为单侧骨折,左侧16例、右侧2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Ⅴ型29例、Ⅵ型11例。开放性骨折14例,其中GustiloⅠ度5例、Ⅱ度9例。合并股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5例、骨盆骨折4例、肋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3例、手外伤1例、颅脑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5 d。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后1周开始服用本院自制中药接骨丹,连续服用6个月。术后观察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18个月。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停止服药,其余39例患者均服药1个月以上,服药时间(3.27±0.6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4±1.03)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8.91±1.69)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74.73°±3.58°)和(4.34°±0.9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61.93±7.31)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3.72°±4.32°)和(6.41°±0.87°),HSS膝关节评分(81.43±11.39)分。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结合自制接骨丹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较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损伤机制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逆损伤机制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0~69岁,中位数54岁;左膝22例,右膝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4 d。术中先从膝关节外侧切口撬拨、复位嵌入骨折断端的股骨外侧髁,掏出嵌入骨折断端的外侧半月板,然后逆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内旋内翻的损伤机制,在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牵引状态下外旋外翻小腿,完成膝关节和胫骨平台后内侧骨块的复位,再从膝关节内侧切口进一步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块后,用锁定支撑钢板固定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8~203 min,中位数130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中位数180 mL。36例患者均获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3~57岁,中位数33. 5岁;左膝12例,右膝18例。Meyer-McKeev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膝关节侧位X线片均可见胫骨后方上移的撕脱骨块影,CT扫描示撕脱骨块横径5~10 mm18例、 10 mm12例,MRI示合并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至28 d,中位数7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手术时间25~40 min,中位数3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 L,中位数30 m 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0周。患膝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0. 17±0. 85)分、术后10个月(91. 47±2. 23)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38. 26°±8. 85°)、术后10个月(120. 37°±6. 75°)。术后出现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膝关节伸直受限1例,经加强功能锻炼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均无腘血管、神经束损伤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Orthocord缝线联合Pushlock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15例为研究样本,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5.27±4.25)min,骨折愈合时间(17.21±2.34)周,完全负重时间(17.19±2.26)周,膝关节总屈伸度(116.32±3.23)°,HSS评分(84.52±3.48)分,优良率为93.33%,包括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内固定钢板安放便捷等优势,且复位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7例Kim分型均为ⅠB型,均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作为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于术后3 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6个月完全负重。结果:随访7~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3~26周,中位数20周。X线片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SS评分90~93分,中位数91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初步临床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48~59岁,中位数50岁;左侧5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面塌陷大于3 mm、内翻畸形大于5°。术后随访观察内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95 min,中位数80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32个月。截骨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中位数13周。胫骨近端内侧角,术前78.6°±3.6°、术后12个月85.7°±2.9°;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1.5±5.2)分、术后12个月(24.3±3.8)分。1例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下肢力线异常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可以纠正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手法整复鱼嘴钳经皮固定126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11例.其中SchatzkerⅠ型30例,Ⅱ型41例,Ⅳ型71例,Ⅴ型9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总分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评分及膝关节X线总分情况.参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拆除鱼嘴钳时间1.5 ~2.5个月,中位数2个月;去除钢针时间2.5~4.5个月,中位数3.5个月;10例于术后7d至3个月出现针道流液、局部皮肤发红,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无窦道、骨髓炎形成;126例中有122例得到随访,3例失访脱落,1例合并糖尿病剔除;随访时间1~4年;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8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2例术后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10例经换药处理后治愈,2例部分钢板外露,经换药、皮瓣移位后治愈.111例中有103例得到随访,6例失访脱落,2例纳入后未接受本试验剔除;随访时间1~4年;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6.9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12~ 21个月,中位数为术后15.3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P=0.200;t =0.153,P=0.696;=0.860,P=0.355;t =0.691,P=0.407;t=1.697,P=0.194;t=1.845,P=0.176).2组患者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评分及膝关节X线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膝关节X线评分高于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t =8.695,P=0.004;t =9.601,P=0.002;t=11.493,P =0.001;t =7.935,P=0.005).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6,P =0.814);2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优于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Z=-3.223,P =0.001).结论:对于SchatzkerⅠ、Ⅱ、Ⅳ、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与手法整复鱼嘴钳经皮固定相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骨折复位效果好的优势,但是二者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二者各有优缺点,术者应根据自身操作技能水平及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3~56岁,中位数40.5岁。车祸伤9例,摔伤9例。均为单侧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左侧6例、右侧1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撕裂1例、同侧髋臼骨折和肋骨骨折1例、同侧锁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1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88 min,中位数62.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中位数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中位数14周。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35.4±4.2)分、术后6个月(88.7±3.6)分。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枚外排锚钉结合Orthocord缝合线线桥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单枚外排锚钉结合Orthocord缝合线线桥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8~57岁,中位数36岁;左侧13例,右侧6例。CT扫描结果示撕脱骨块横径10 mm 9例、5~10 mm 10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50 min,中位数41 min。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中位数8周。术后6周,患侧膝关节可完全负重;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后抽屉试验阴性。术后6个月,患侧Lysholm膝关节评分(90.1±5.0)分,健侧(93.1±6.2)分;双侧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3.174)。均无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枚外排锚钉结合Orthocord缝合线线桥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15例、右侧12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9例、Ⅵ型10例。骨折按照三柱理论分型,内侧柱和后柱2例、外侧柱和后柱8例、三柱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肢开始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17周,中位数15周。患肢开始负重时间12~15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屈曲122°~127°,中位数124°;伸直2.6°~2.9°,中位数2.8°。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89.4°±5.5°、术后3个月88.9°±4.8°、术后6个月88.3°±4.4°、术后12个月86.6°±4.1°;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8.1°±3.3°、术后3个月8.4°±3.2°、术后6个月8.8°±3.4°、术后12个月9.1°±3.5°。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77~96分,中位数87分,优21例、良5例、可1例。结论: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纵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患肢可以早期负重,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1~62岁,中位数45岁。单纯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4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10例,胫骨平台后内和后外侧柱骨折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参照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1例切口出现血肿,经清创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0.18±8.74)分,优11例、良8例、可3例。结论: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