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能力及Smad1、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法,高脂饮食法,以及反复性脑缺血再灌注结合降压法复制肾(阳)虚痰瘀型V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温肾醒脑方组,每组20只。动物术后分别存活3 d和7 d,每组每个时间点各10只。温肾醒脑方组每天给予10g/kg药物溶液,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通过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在3d、7d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RT-PCR检测Smad1和Smad4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温肾醒脑组第4,5天的潜伏期缩短(P值依次为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和游泳总距离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温肾醒脑方组Smad1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减少,Smad4阳性细胞及其mRNA增加,7d时的Smad1阳性细胞数、Smad1 mRNA和Smad4 mRNA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对比,温肾醒脑方组7d时的Smad1和Smad4阳性细胞数、3d时的Smad4阳性细胞数增加,3 d和7 d时的Smad1 mRNA和Smad4 mRNA表达均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肾醒脑方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行为,减少Smad1与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加Smad4与mRNA阳性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及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2 h后开放血流再灌注。大鼠造模成功后被分为6组(丹龙醒脑方14.76,7.38,3.69 g·kg-1剂量组,尼莫地平10.8 mg·kg-1组,模型组,假手术组),ig 7 d后处死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海马区的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MVD)及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皮细胞计数及MVD,Ang-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方组内皮细胞数、MVD及Ang-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ng-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c-myc、c-ju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龙醒脑方小、中、大剂量组。于再灌注24 h后,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予相应剂量药液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7 d。再灌注1、3、7 d采用m-NS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7 d取缺血侧SVZ脑组织,采用Brdu免疫组化检测NSCs增殖,RT-q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jun、c-myc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3、7 d,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Brdu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Brdu阳性细胞率亦明显升高(P0.01)。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较假手术组、模型组c-jun、c-myc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促进SVZ NS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jun和c-myc表达及延长表达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即刻,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干预,穴取双侧“内关”及“水沟”,非穴位针刺组在非穴点行针刺干预,留针30 min。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Zea-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HIF-1α、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HIF-1α、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1),HIF-1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5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210~230g,平均体重210±20g,鼠龄4~5周),采用Zea longa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15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醒脑开窍液组,分别灌胃干预(剂量1m L/100g体重,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天。采用改良Bederson’s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与HIF-1αm 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VEGF m RNA尼莫地平组、醒脑开窍液组3d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时间(1d、3d、7d)醒脑开窍液组均与尼莫地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m RNA表达醒脑开窍液组7d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时间(1d、3d、7d)醒脑开窍液组均与尼莫地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液、尼莫地平均可提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干预时间越长,提升幅度越大,具有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41-1744
目的:探讨温肾醒脑方对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神经干细胞增殖及b FGF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温肾醒脑方益智醒脑开窍的机理。方法:采用"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法、高脂饮食法以及反复性脑缺血再灌注结合降压法复制肾(阳)虚痰瘀型VD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肾醒脑方组(中药组),于造模后1 d、30 d处死动物,评价动物的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estin阳性细胞,ELISA和RT-PCR检测b FGF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大鼠海马和皮层有少量nestin阳性细胞,造模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nestin阳性细胞数稍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与正常组nestin阳性细胞数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在海马与皮层均有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脑组织有低水平b FGF蛋白和基因表达,造模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与中药治疗组表达增强,中药治疗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b FGF水平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模型组基本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醒脑方能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强VD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b FGF表达,是其益智醒脑开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刘艳  夏苏英 《中医药导报》2019,25(4):30-35,54
目的:观察养脑方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早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养脑方组。术后3 d至14 d定时灌胃给药,术后3、7、10和14 d行Longa评分及横木行走试验评分,并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检测皮质缺血区HIF-1α和VEGF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观察皮质缺血区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养脑方能改善大鼠左侧姿势反射及运动协调整合的能力(P0.01);养脑方组和尼莫地平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1);养脑方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1);养脑方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HIF-1α、VEGF基因转录水平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脑方能改善pMCAO脑缺血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8只。分别灌胃等体积蒸溜水、尼莫地平片与不同剂量的丹龙醒脑方。连续灌胃7d后观察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与脑梗死面积。结果: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方面,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组及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大中小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大中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症状,减少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肝同治法及其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梗死面积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Ang-1/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心肝同治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结扎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予相应药物治疗12d。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范围及缺氧诱导因子1α、Ang-1/Ang-2的表达。结果:心肝同治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心肝同治组心肌细胞Ang-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Ang-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肝同治法及其组方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HIF-1α的表达,促进Ang-1、抑制Ang-2的表达,从而达到增加心脏侧枝循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Nrf2、Keap1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0.15 g/kg)、温肾醒脑方给药组(高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2.5 g/kg、低剂量组1.25 g/kg),每组10只动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模型。给予温肾醒脑方灌胃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脑组织中SOD、MDA、GSH-Px、NOS,HE染色观察脑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RT-PCR大鼠脑组织NQO1、HO-1的mRNA水平和Western Blot检测Keap1、Nrf2、NQO1、HO-1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EMSA检测Nrf2与ARE结合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较长,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穿越站台总数明显减少(P0.01);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和NO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大脑组织结构明显受损伤,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核固缩,核仁不清晰;同时大脑组织中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质中Keap1蛋白表达增加,NQO1、HO-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脑复康和温肾醒脑方组大鼠的认知行为得到很大的提高,脑组织MDA、SOD、GSH-Px、NOS含量和脑组织病理结构得到很好的改善,Nrf2、Keap1、NQO1、HO-1在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上有一定程度改变,特别是温肾醒脑方组大鼠的改善非常显著。结论:温肾醒脑方可以改善VD大鼠的认知行为,其机制可能与Nrf2-Keap1-NQO1/HO-1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血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对促血管生成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血方组和阳性组,对照组采用假手术,剩余组采用改良自身栓子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血方组给予益血方煎液灌胃,阳性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1周后比较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微血管密度、脑梗死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血清炎症因子、HIF-1α和Ang-2水平。结果益血方组和阳性组水平、垂直和修饰次数行为学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但益血方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脑组织梗死,灶内细胞和血管坏死,神经元肿胀,间质水肿;益血方组和阳性组脑组织少数神经细胞死亡,水肿减轻,神经细胞肿胀减轻;益血方组和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大于模型组,而脑梗死百分比和神经细胞凋亡低于模型组(P 0.05),但益血方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益血方组和阳性组TNF-α、IL-2和IL-8水平降低(P 0.05),但益血方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HIF-1α和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益血方组和阳性组HIF-1α和Ang-2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益血方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上调HIF-1α和Ang-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组)和小、中、大剂量治疗组(芍甘附子汤加味组),除正常组均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28天。测定各组大鼠足趾肿胀体积,进行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剂量治疗组足趾肿胀体积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和中、大剂量治疗组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和Ang-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Ang-2表达有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中剂量治疗组HIF-1α和Ang-1表达均出现显著降低(P0.01),Ang-2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芍甘附子汤加味可能通过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7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聪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片组,给药治疗60天后,采用Western-blot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HIF-1α、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聪圣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模型组HIF-1α及VEGF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区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5,(11)
目的观察醒脑通络片(黄芪、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等)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醒脑通络片小、中、大剂量组5组,每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后3、7、14、28 d时,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海马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仅有少量Brd U、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及醒脑通络片各组再灌注3 d后Brd U、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多,7~14 d达高峰,28 d明显下降。和模型组比较,醒脑通络片各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或0.01)。醒脑通络片各组在再灌注14和28 d神经功能均显示恢复,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醒脑通络片可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可能为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方龙蛭汤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新生及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3组均采用力竭游泳14天+改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生理盐水、补阳还五汤和龙蛭汤灌胃并比较给药前、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zea-longa评分)。在第7、14天两时间点取大鼠缺血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34、HIF-1α、Ang-2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1)给药前3组大鼠zea-longa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第7、14天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第7、14天治疗组MVC、HIF-1α、Ang-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第7、14天,治疗组CD34、Ang-2、HIF-1α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龙蛭汤能促进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Ang-2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留针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Ang-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的Zea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减少(P0.05),Ang-1表达升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梗塞区Ang-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调心通督针刺组,每组6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模型。造模成功次日开始干预,调心通督针刺组选取"百会""神庭""水沟""大椎""风府""命门""内关""大陵""劳宫"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西药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溶液(0.0625 g/kg)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2周。造模前、造模2周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干预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20-124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Frizzled1、Dvl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7.4g/kg组和丹龙醒脑方14.8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d、3d和7d采用改良m-NS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d后取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率;采用RT-q 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rizzled1、Dvl1、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再灌注1d,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3d、7d,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7.4g/kg组、丹龙醒脑方14.8g/kg组评分明显降低。2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Brdu阳性细胞率增大,Frizzled1、Dvl1、Cyclin D1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7.4g/kg组、丹龙醒脑方14.8g/kg组Brdu阳性细胞率增大,Frizzled1、Dvl1、Cyclin D1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改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脑缺血后海马区NS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Frizzled1、Dvl1表达水平,从而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醒脑静固体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恢复早期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研究醒脑静固体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恢复早期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拴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醒脑静12,25,50 mg· kg-1剂量组,丁苯酞(NBP) 70 mg·kg-1组,ig给药12 d并设假手术组.在术后3,6,9,12,14 d,检测动物平衡能力、缺血前肢触觉、前肢肌肉张力等指标的改善状况,取材并测定动物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pMCAO模型动物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缺血后3d横木行走评分降低65%,撕除胶布潜伏期增加13.9倍,前肢拉力减小39.7%(P<0.01).其中,醒脑静12,25,50 mg· kg-1在缺血后6~14 d分别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或P<0.01),提高横木行走能力评分(P <0.05或P<0.01),缩短撕除潜伏期(P<0.05或P<0.01),提高前肢抓握力(P<0.05或P<0.01).同时醒脑静可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MDA含量(P<0.01).结论:醒脑静固体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恢复早期大鼠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MDA含量,从而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RI)大鼠脑缺血皮质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D3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调控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促进CI/RI大鼠神经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百会"及"足三里",连续波,频率40 Hz,刺激强度为1~2 mA,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患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 05);HE染色见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灶;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电针3、7、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 05);HE染色见电针组大鼠脑缺血灶病理损伤减轻;电针14 d后,电针组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提高CI/RI大鼠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水平,调控SDF-1/CXC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