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火针治疗,治疗组给予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VAS评分、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12周后两组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董俊球 《新中医》2015,47(3):230-231
目的:研究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银质针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郑英杰 《河南中医》2023,(8):1232-1236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腰肌劳损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背肌力、腰肌耐力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腰椎功能选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背肌力、腰肌耐力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有效率为84.6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4.
叶银梳  张艳艳  朱琦翔 《新中医》2023,55(7):134-13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内热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ODI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P物质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血清P物质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缓解疼痛症状,提高腰背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97.8%(4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综合疗效中“优”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15.6%(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ODI、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实验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日常活动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之间比较,各个时段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于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并且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刮痧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刮痧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Sun YZ  Li DY 《中国针灸》2010,30(10):816-818
目的:比较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与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探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选取疼痛部位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及相应水平的督脉穴自上而下透刺结合电针治疗;西药组30例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疗程30天。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西药组的7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P0.01,P0.05),且改善程度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拍痧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拍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均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推拿比较,穴位拍痧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贺氏三通法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性眩晕及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复发率20%;观察组随访半年后复发率6.7%.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贺氏三通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疗效优于仅用贺氏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眩晕及功能评估状况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该方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冻结期和康复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用常规推拿加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5%、对照组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肩关节VAS评分均改善(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结合腋部勾拨松解手法治疗冻结期和康复期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其肩部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许羚 《新中医》2021,53(3):191-194
目的:观察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IL-1β、IL-8、TNF-α、MMP-3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降低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JOA评分,改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扳机点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针刺结合扳机点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结合推拿及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和肩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推拿及TDP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结合推拿及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齐刺配合烧针柄法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发作期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予齐刺联合烧针柄法以及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联合穴位注射对抑制跟痛症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痛症急性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刀松解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督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调脂、降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督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24%,对照组有效率78.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综合痉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最大屈曲角(maximum buckling angle,MBA)、髋关节最大伸展角(maximum extension angle,MEA)、髋关节屈伸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 of buckling and extension,AV)、膝关节MBA、膝关节AV高于对照组,膝关节MEA、足偏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督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