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对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患者施行热敏灸结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江西省铅山县中医院64例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施行归脾汤加减治疗)、试验组(32例,施行热敏灸结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2)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治疗同时辅以耳穴贴压及子午流注五音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60例辨证为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艾司唑仑片、耳穴贴压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PQSI)评分变化,评估2组治疗后中医疗效和PQSI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PQS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PQSI总有效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和76.7%(2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患者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院进行治疗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艾司唑伦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应用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7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使用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睡眠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32d后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 <0. 05)。结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使用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2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加行耳穴压籽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76.67%(P0.05)。2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2组治疗后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单纯的归脾汤治疗,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21 d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 44%)高于对照组(82.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脾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不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单纯耳穴贴压,选穴及治疗方法均同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8.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12.
《陕西中医》2017,(2):230-23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证属心脾两虚型治疗中益气养阴安神方联合耳穴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证属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1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益气养阴安神方联合耳穴治疗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SDS量表均呈降低趋势(P0.05),在治疗前、治疗1周末及治疗2周末两组间EPDS评分、SDS量表比较,P0.05,但在治疗4周末,治疗组EPDS评分、SDS量表低于对照组,P0.05。在4周治疗后,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安神方联合耳穴可有效的降低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产妇的抑郁情况,且可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归脾汤改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温和灸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每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情况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不寐的治愈率为90.00%,大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3.00%(P<0.05)。一个疗程(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归脾汤能改善失眠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长蛇灸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CFS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长蛇灸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丸治疗,参照国际公认的疲劳量表(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指标,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FS-14、SDS、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FS-14、SDS、SAS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临床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归脾丸相比,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CFS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5)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观察铺灸联合黛力新与单纯口服黛力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铺灸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铺灸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通过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差异,并对2组治疗后的患者分别使用临床疗效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和组间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以综合分析铺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使HAMD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铺灸结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大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前途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明显减少患者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宁心贴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宁心贴外敷双侧内关穴,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心律失常危险分层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60.00%,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80.00%;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室性早搏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均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P<0.01)。(3)心率变异性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pNN50)]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DNN、SDANN、RMSSD、pNN50值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DN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