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科学主张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这和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极其相似。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并且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中医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所反映。本文总结系统思维方式的几个特征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体现,用以说明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系统,中医思维具有系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论治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詹育和 《光明中医》2010,25(3):529-530
"五轮学说"是阐述五轮的分部及其临床意义的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特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在中医眼科教学中要讲透五轮概念,体现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结合,注重思维方法教学,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中医思维的诸多典型特征也因而鲜明地体现在中医话语之中。涉医汉字清晰地折射出中医思维的轨迹,中医学术语常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显示其人本主义特性,语词组合中的语法作用与弹性机制隐含着功能联系和中和思维,句法上的意合特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密切相关,语段和语篇的结构模式体现出系统与变易思维,由此形成中医话语不同于西方科学话语的固有特色。缘于其鲜明的人文属性,对中医话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不能采取单一性的"科学"视角,而应充分考虑中医思维及显现其中的话语特性,缓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医人文特征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碧芳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4):314-316
从中医学理论的形态结构、思维模式、整体观念及治疗思想探讨中医学的人文特征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用研究人文特征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阐述生命质量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使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6.
"象"思维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可将结石视之为"核",根据"取象比类"的理论采用"以核治核"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结合高尿酸血症患者多脾肾亏虚、痰湿痹阻的体质特点,组方"四子代茶饮"。可方便患者平时代茶饮之,以达到持续地化痰除湿、行气散结,从而防止尿酸盐结石的目的,为高尿酸血证尿酸盐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体现了"象"思维运用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与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同理,是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认识,《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在《黄帝内经》全书中,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内容,而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整体观念是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基本遵循,其内涵和精髓自然也是中医藏象理论模型构建中的必要途径。尝试探讨从整体观角度构建脾藏象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以"脾主运化"基本生理功能为核心,包含了脾-神系统、脾-精微系统、脾-气血系统、脾-津液系统和脾-肉系统五大模块,形成了以"脾主运化"为核心的,以神、精微、气血、肌肉、津液等脾所主功能为要素的脾藏象理论模型,完整保留和诠释了中医脾脏的功能特点和内涵,为中医脾藏象理论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结构层次较为清晰、功能内涵较为丰富的理论模型,有助于中医藏象文化特色优势在中医脾藏象理论研究中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中医思维蕴含的"和"的思想、整体观念、内在联系、辨证论治等思维方式独具特色,且与时俱进。通过对中医思维的认识阐述,指出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及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思维的路径。护理人员只有灵活辩证地运用中医思维,不断传承创新,真正发挥独特优势,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贯穿于中医诊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包含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的应用体现,也是认识疾病的必然过程,其原理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体现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4个方面。掌握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将有助于医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中医立法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阴阳哲学观互根互用,离合消长等特性出发,探讨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的学术思想根源。阐释"动-定序贯"理论是源于中医阴阳哲学观,围绕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核心,结合临床,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提出的一整套从治疗到管理的辨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阴阳平衡是机体的健康状态,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本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中医从"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从"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对人自身内部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平衡的思维;"辨证论治"则体现了中医对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阳平衡的思路和手段,因此,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智能诊疗系统随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学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病证智能诊疗仍未能体现中医思维特色。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思维的基本要素,共性与个性相协调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一大特点。因此,单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中医诊疗知识模型有悖于中医思维要求。通过分析现有中医诊疗知识模型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常用算法在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模型中的运用,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提出构建基于中医思维的病证结合诊疗知识模型,即在病证结合模式下引入证候要素概念,以中医思维为指导、标准化为前期基础、病证结合为实现方法、"疾病-证候-证候要素-症状"为诊断顺序、"理-法-方-药"为诊疗路线,从而实现智能化处方用药的目的,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病证智能诊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效果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临床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了实现对回答结果产生过程的评价,以"中医临床思维训练系统"中的便秘病例数据为例,结合思维导图技术、TransE算法和夹角余弦相似性算法,判断在"便秘"病案中学生问答思维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相似程度.并与人工对学生问答思维过程和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推拿治疗的中医学原理及其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在中医治疗学原则下,运用中医思维方式,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强调中医脏腑理论及经络腧穴理论在推拿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微观辨证"等角度对肾脏病的中医诊治理念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现代临床中医肾脏病诊疗模式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下的审病-辨证-治病。  相似文献   

16.
中医急症思维是中医思维在中医急症领域的具体表现,既能体现中医思维的一般性,又能体现中医急症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阐述中医急症思维的概念、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培养方式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医急症思维,这有助于系统理解、培养与运用中医急症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思维,那就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医外科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时充分重视中医传统的四诊,进行临床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作为外科来讲,外治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外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收效迅速、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易学易用、容易掌握、经济简便、患者乐于接受等特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概念清晰,认为阴阳平衡、形神协调统一是健康的基本特点,对健康程度的评判具体明确,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不同健康程度人的划分。本文依据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论,分析中医象数思维在微观、中观、宏观辨识中的运用,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阐述中医象数思维在整体辨识中的作用,提出以象数思维为手段,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三观辨识统一于整体辨识中,对实现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及健康程度的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为一个有机整体与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统一性。在临床的诊疗中,常将整体观念贯穿于分析病因及施治的整个过程中。辨证论治将症、证、病有机结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的结合。崩漏病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较为常见,育龄期、围绝经期妇女常反复发作,芪断固崩汤为云南省名中医易修珍教授的一经验方,方中集扶正祛邪于一体,临床上用于治疗各年龄段的崩漏病效果显著,现结合相关病例浅谈该方治疗崩漏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76-78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心理学的起源,书中多处提及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形神一体论、心神认知论、五行情志论、阴阳睡梦论等,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七情等多角度研究与分析中医心理学理论。中医心理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与基础之上创新,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中蕴含着的心理学。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遵循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想,结合后世医家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继承与创新,强调中医的整体生命观,形神统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异曲同工,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学理论的独特优势,结合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与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