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左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Sun JY  Zhang ZQ  Li CT  Li 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85-1088
目的对照超声心动图研究磁共振(MR)电影成像评价左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屏气真实稳定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电影序列和右室改良定位方法对3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MRI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对照检查。MRI图像经Argus心脏功能软件进行左右室功能的分析及评价。结果(1)MRI测量正常组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各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为(101.3±19.2)ml,收缩末期容积(ESV)为(42.1±13.3)ml,每搏输出量(SV)(69.2±9.8)ml,射血分数(EF)(59.1±7.2)%;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EDV(118.9±27.1)ml,ESV(57.6±16.1)ml,SV(61.2±12.7)ml,EF(51.9±4.5)%。(2)MRI测量左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EDV与超声心动图测值[(97.2±17.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V测值大于超声心动图测值[(33.2±9.4)ml],其余指标均低于超声检查[SV为(64.0±11.3)ml,EF为66.1%±6.2%,P<0.01]。两种方法各指标测量值相关性良好(r=0.66~0.80,P<0.05)。(3)右心室短轴定位改良前后心功能指标测值比较:除ESV测值与改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EDV、SV、EF均明显大于改良前(P<0.05)。结论MRI是综合准确无创的心脏检查技术。其电影成像技术结合改良定位对左右心室功能测量准确,兼获心脏解剖和形态信息,可以用于心脏疾病的功能评价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测定。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时完成上述3种影像学检查的48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其中女性20例,男性28例,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3种技术所测LVEDV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大于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151.43±70.94)ml比(123.45±44.37)ml和(99.62±35.91)ml,均为P<0.05];所测LVEF比较,造影超声心动图测值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74.38%±8.87%比68.97%±10.63%和64.46%±11.41%,均为P<0.05);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ESV与造影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22.32)ml比(34.13±35.54)ml,P>0.05],但均小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59.69±70.13)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SV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3±22.99)ml比(92.74±23.77)ml,P>0.05],但均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63.40±22.24)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0.91)、ESV(r=0.98)、SV(r=0.42)及LVEF(r=0.75)时相关(均为P<0.05);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0.83)、ESV(r=0.90)及LVEF(r=0.59)时相关(均为P<0.05),而二者在测定SV时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测定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将双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80例中,采用双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1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入选观察组(PAH组),13例无肺动脉高压的正常人群入选对照组。两组均行sRT-3DE检测,观察指标为右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PAH组与对照组的EDV、ES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RT-3DE能反映出肺动脉高压右室整体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均包含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心功能疗效、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血容量(EDV,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NT-proBNP、hs-CRP、PCT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血压、脉搏、ESV、EDV、CO、EF、SV、NT-proBNP、hs-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临床生命体征,降低NT-proBNP、hs-CRP、PCT水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溶栓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检测63例心肌梗死病人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溶栓组;根据梗死的不同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心肌梗死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名,经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静息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心室EDV和ESV均增加,LVEF降低(P0.01);未溶栓组较溶栓再通组左心室EDV和ESV增加及LVEF明显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心肌梗死组比较,左心室EDV、ESV增加,LVEF降低(P0.05)。结论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的估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断冠心病的病人6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与MSCT检查,分别以5%、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R-R间期间隔重建与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所测定的各组参数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10%R-R间期间隔测定的心功能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心功能指标数据准确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临床可应用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60例CRF患者,其中CRF合并HUA患者28例(合并组)、仅CRF患者32例(单纯疾病组),同时抽取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s-CRP、v WF水平与心脏功能。结果 hs-CRP、v WF、尿酸水平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中hs-CRP、v WF、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高于单纯疾病组(P0.05)。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心脏功能指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EF、FS、ED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LAD、LVEDD、IVS高于对照组(P0.05),但合并组与单纯疾病组中EF、FS、LAD、LVEDD、IVS、EDV、ES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能是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着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结构变化中的评价。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APE患者(APE组)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1健康者(对照组)各34例。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的心率、左右室舒张末内径(LVED/RVED)、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测的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心搏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值排空率(PER)。结果 APE组治疗前、后的心率、RVED/LVED、EDV及ESV值均高于对照组,LVEF和PE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PE组治疗后的心率、LVEF及PER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RVED/LVED、PASP、EDV及ESV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PASP与PER、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60、-0.608,P0.05);数据重复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的EDV、ESV、SV、LVEF和PER值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均P=0.000)。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与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EH)A组合并脏器损害时的左心功能与对照组(B组)对比分析。方法 根据病史将A组124例分为3个年限,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头颅CT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B组对比分析。结果 3个年限组中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同一年限组中不同期的血压值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随年限增加Ⅱ、Ⅲ期EH增多。Ⅱ期病人以心脏受累占首位,Ⅲ期病人以脑卒中居首位,心脏次之。EH左心功能测定与B组比较EDV、EF、FS、CO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Ⅱ、Ⅲ期EH的收缩压在180~200mmHg,舒张压在110~120mmHg。EH年限越长脏器受累越多。左心室是最早受累的器官,表现为肥厚扩张、EDV值增高后心指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PDA封堵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和收缩末期内径。应用椭圆体体积法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将封堵前后测量数据分别用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封堵后EDD,EDV,ESV,SV恢复至正常,封堵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变化不大。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PD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缩短EDD和改善PDA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分别测定期前收缩时 ,前、后各心动周期中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EDD) ,收缩末期内径 (ESD) ,R-R间期 ,计算心博出量 (SV) ,射血分数 (EF)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结果 期前收缩时 SV、EF及 FS均较正常心动周期明显下降。结论 期前收缩可影响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四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构型尚未改变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与节段应变功能,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同时段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各45例,应用四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自动生成左室收缩功能参数:1常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球形指数(Spl);2整体应变参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LVGA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3节段应变参数:选取左室节段纵向应变(LVRLS)、左室节段面积应变(LVRAS)等。将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左室收缩功能常规参数:EDV、ESV、SV、CO、EF、Sp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整体应变参数:LVGLS、LVGRS、LVGAS、LVGC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左室节段应变:LVRLS、LVR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RLS以基底段的前、后间隔壁,中间段的后间隔壁、下壁,心尖段的间隔壁与下壁最为明显;LVRAS以基底段的后间隔壁、中间段的前、后间隔壁、下壁最为明显。结论:四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全容量实时三维显示(full-volume),启动切割键(crop)对图像进行切割后,观察心腔立体形态及二尖瓣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并将图像存储后于TomTec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应用RT-3DE能清晰显示HCM患者心腔立体空间结构及SAM现象,并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显示:HCM组EDV(70.8±15.2)ml,SV(46.2±8.1)ml,与对照组比较均减低(均为P0.01),ESV(26.0±8.2)ml,EF64.4%±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RT-3DE能够反映HCM患者心脏的立体空间结构,确定二尖瓣前叶运动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关系,是准确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左室构型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105例入选者分为DM组、DM合并高血压组(DM+HT)及健康对照(NC)组,对3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之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质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M+HT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DM组及DM+HT组LVEF低于NC组(P<0.05),且DM+HT组较DM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存在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受损, 这些改变随血压升高更为明显,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更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心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16心肌节段从QRS波起点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值校正值(Tmsvl6-SD%)和最大差值校正值(Tmsvl6-Dif%),并对患者左心室17节段时间-位移参数图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末次随访时,患者左心室收缩延迟节段为(1. 82±0. 34)个,收缩活动减弱节段为(2. 30±0. 83)个,明显少于术前的(4. 71±1. 42)个和(5. 14±1. 83)个。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均行超声心动图、CMRI检查,并采用心脏自动分析仪记录左心室每节段心肌厚度。观察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心脏形态及运动特点,比较超声心动图和CMRI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及左心室质量(LVM),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LVEF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CMRI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腔增大,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变薄且运动减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腔增大,室间隔和左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增加,左心室流出道变窄,左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狭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房腔增大,两个心室腔变小,室间隔呈"S"型摆动,部分心包增厚,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冠心病患者心肌和心室壁均无明显变化。两种检查方法 LVEF、LVEDV、LVESV、SV、CO及LVM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RI对LVEF异常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CMRI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较高,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左心室心肌和心室壁变化,有利于提高LVEF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定、比较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前的EDV、ES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的EDV、ESV值明显降低,LVEF值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EDV、ESV、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研究组心尖帽、前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DV)、局部收缩末期容积(rESV)值均明显降低,局部射血分数(rLVEF)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应用RT-3DE能够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墓碑样ST段抬高对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初发的AMI,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和下壁组 ,根据ECG的ST段变化再分为墓碑样抬高亚组和非墓碑样抬高 (通常型 )亚组。在起病第四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情况 ,测量并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 ,舒张末期容积 (EDV) ,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EF)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在前壁梗死墓碑样抬高组EDV =(16 8 19± 11 0 3)mL ,ESV =(116 93± 19 31)mL ,SV =(5 1 2 6± 7 94 )mL ,EF(30 4 7± 12 37) % ,P <0 0 1;通常组EDV =(133 4 3± 5 73)mL ,ESV =(6 6 92± 9 0 7)mL ,SV =(6 6 5 1± 9 7)mL ,EF =(49 84± 13) %。在下壁梗死 ,墓碑样抬高组EDV =(14 3 0 5± 15 4 7)mL ,ESV =(88 12± 14 75 )mL ,SV =(5 4 93± 12 0 9)mL ,EF =(38 39± 10 8) % ,P <0 0 5。通常组EDV =(12 8 78± 12 2 5 )mL ,ESV =(5 7 5 1± 8 0 4 )mL ,SV=(71 2 7± 4 4 7)mL ,EF =(5 5 34± 9 3) %。墓碑样抬高组较通常组更多发生室壁瘤。结论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