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仲圣治水方剂16种,组方配伍严谨,灵活得法,巧妙得当,药物组成只一味或剂量之差则改变功效,所治病证迥然有别。以水饮内停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桂枝、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以水热互结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猪苓、泽泻,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以阳虚身痛为主治方剂均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皆温经散寒,渗湿止痛,真武汤温阳散寒以祛水邪,适用于阳虚水泛诸证;附子汤温阳补虚以祛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入侵所致身痛诸证。以痰饮停聚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和温阳化气之品,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阳虚不能制水,水停胸胁所致痰饮,病位在脾;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病位在膀胱;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阳虚水泛,病位在肾。还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小青龙汤,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利水通阳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病机不同,选方不同,功效各异,充分体现了《伤寒论》辨证施治运用。  相似文献   

2.
茯苓易与他药配伍,治疗领域宽广,被历代医家推崇。《伤寒杂病论》中并没有茯苓单味药方剂,配伍后创制出诸多方剂;典型药对配伍为茯苓-桂枝、茯苓-白术以及茯苓-干姜。茯苓作用其一为安神定志,如酸枣仁汤;其二为淡渗水湿,如五苓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因其自身甘淡性平,所以可配伍到寒温不同属性方剂,发挥不同作用。经典配伍:茯苓+桂枝-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水饮上逆、茯苓+白术-甘姜苓术汤-湿邪困脾、茯苓+干姜-小半夏加茯苓汤-水邪内停。茯苓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量有较大差异,单付药用量最大属苓桂甘枣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戎盐汤等,达半斤(125g);用量最少当属五苓散,只用十八铢(11.70g),平均用量在四两(45.9g)。汉代一两相当于当今15.625g,目下临床每付药茯苓用到45g也是有依据的。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论》运用茯苓名方,含"茯苓-桂枝""茯苓-白术"配伍,实脾土、燥脾湿,现代学者拓展用途,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加活血益气药治疗充血性心衰、加宣肺解表药治疗小儿哮喘、与二至丸合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加活血益气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对痰饮病的治疗分为扶正利水、祛邪利水、和解利水,扶正利水中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心利水、以小青龙汤温肺蠲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理中丸健脾祛湿、茯苓甘草汤温胃散饮、真武汤温肾行水、五苓散化气行水、猪苓汤育阴行水;祛邪利水分寒下和热下,寒下中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泻热开结逐水、十枣汤攻下开结逐水、牡蛎泽泻散清热软坚利水、热下中以三物白散散寒破结逐水、瓜蒂散涌吐寒实;和解利水中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生姜泻心汤和胃散水、四逆散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4.
刘福生 《江西中医药》2007,38(12):52-5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伤寒记》、《金匮要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功用健脾渗湿,温阳化饮.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降冲,助气化以行水;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仲景原用其治疗太阳病误用吐下所致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之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桂枝配伍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桂枝配伍麻黄治疗外寒内饮咳嗽证,配伍白芍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配伍茯苓治疗痰饮证,配伍饴糖治疗中焦虚寒腹痛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桂枝由于配伍不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结论:桂枝的不同配伍机理及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的作用 ,适应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聚湿成饮的痰饮病。乃“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7.
<正>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伤寒论》也记载:"伤寒若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主要用来治疗痰饮引起的病证,笔者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古训,运用该方治疗结核性胸水、肝硬化腹水、中风后口角流涎、心包积液,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泳  陈建杉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04-1506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的作用,适应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聚湿成饮的痰饮病。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袁方剂。  相似文献   

9.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维明  胡蜀宾 《河北中医》2009,31(2):231-231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组成,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我们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仲景用此治心脾阳虚水泛证和痰饮疾患。笔者加减使用本方,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翟熙君  刘战河 《陕西中医》2007,28(2):229-230
苓桂术甘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原为治疗伤寒误用吐下之脾胃气虚水气证及胃脘痰饮证而设.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桂枝温阳化气而行水,二者相合一温一利,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以断生湿之源,甘草益气和中,与白术相协共奏补土制水之功.饮去脾和,湿不复聚而饮证自愈.笔者临证时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多获良效.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苓桂术甘汤又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用于“伤寒,若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是治疗痰饮良方。笔者凡遇老年病属阳虚饮停诸症,运用本方化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正苓桂术甘汤全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变证》[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功效:温阳健脾利水。主治:痰饮病中阳不足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3]。其证是由于吐、下后致脾虚水气上冲,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6-209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历代新安医家典籍为基础,构建《新安医学痹病文献数据库》,筛选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的方剂,以SPSS clementine 11.1、Liquorice等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10首方剂中用药频数前三的中药分别为桂枝、甘草、茯苓,药性前三分别为温、微温、平,药味前三分别为淡、甘、苦,归经前三分别为肺经、脾经、心经,新安医家治疗痹病常将桂枝与白芍、防己、白术、当归相配伍,桂枝、甘草、当归、防风、白芍、生姜、茯苓、白术、防己、苦杏仁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结论:通过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了桂枝治疗痹病的用药规律,筛选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为桂枝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曹建华 《山西中医》2004,20(5):40-40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 ,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主要为心下有痰饮 ,胸胁满 ,目眩而设。具有温阳化气 ,健中行水之功。笔者遵异病同治之旨 ,以此方随证化裁治疗多种内科疾病 ,举例如下。1 神经性呕吐李某 ,女 ,32岁 ,1995年 8月 2 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证体会秦火印(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东乡331800)关键词痰饮证,中医药疗法,苓桂术甘汤笔者近2年来以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证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以茯苓20g、桂枝9g、白术10g、炙甘草6g加减运用,兼阳虚加制附...  相似文献   

17.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达43方次之多,仲景用桂枝既治疗外感表证,又治疗内伤杂病,桂枝配伍有制,功效各殊,主要体现在桂枝配麻黄,解表发汗;桂枝配芍药,和营温经平冲;桂枝配柴胡,太少双解;桂枝配炙甘草,温通心阳;桂枝配附子,固表通络止痛;桂枝配当归,温经散寒;桂枝配茯苓,助气化蠲痰饮;桂枝配桃仁、大黄,通经活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方剂学》中茯苓白术配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茯苓白术配伍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茯苓、白术的用量、配伍不一,功效迥异。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茯苓、白术配伍的功效:健脾祛湿、益气生血、利水消肿、行气止痛、燥湿化痰;(2)茯苓、白术的用量规律:茯苓、白术用量的多少主要与湿邪的部位、病情的虚实、方中药味的多少及该药在方中的主次关系来决定;(3)茯苓、白术与其它药物的配伍:配伍人参,益气健脾祛,配伍当归、白芍健脾生血,配伍桂枝、附子、干姜温阳健脾、助阳祛湿利水,配伍半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配伍枳实、陈皮补中健脾,行气祛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剂量最佳配伍组合,及苓桂术甘汤中药物、药对对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正交设计表头确定苓桂术甘汤4个药物2种药量层次的配伍组合8种。将40只大鼠进行过敏性鼻炎造模后随机分成A、B、C、D、E、F、H 8组,每组对应1种苓桂术甘汤配合组合进行灌胃治疗10天,记录动物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IL-2、IL-4、CAMP、CGMP、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8组动物在治疗前后自身的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用药后各组间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总效能比较中,最好的配伍组合是A组、其次是G组和H组。桂枝与白术相互作用、桂枝与茯苓的相互作用、炙甘草的不同水平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苓桂术甘汤最佳配伍为茯苓20g,桂枝15g,白术15g,炙甘草10g,对疗效影响显著因素为:桂枝-白术、桂枝-茯苓、炙甘草。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陕西中医》2012,33(5):523-525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痰饮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党参、苍术、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等)治疗痰饮胃脘痛50例。结果:总有效率88%。结论:本方具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