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脑梗死住院患者117例,均为发病4.5 h,且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根据是否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117例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64例)和非静脉溶栓组(53例)。(1)记录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差异。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一般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烟酒史);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起病至溶栓时间、致残性卒中症状等。(2)对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包括NIHSS评分和(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记录治疗后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男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烟酒史)、致残性卒中症状以及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静脉溶栓组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为75~260 min,中位时间为161.5(129.5,185.0) min。(2)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者中,伴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占比为9/10,伴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率为81.5%(44/54),二者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非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者中,伴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占比为8/12,伴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预后良好率为65.9%(27/41),二者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静脉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非静脉溶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53/64)比66.0%(35/53),χ~2=4.376,P=0.036]。(3)静脉溶栓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转化2例,其他部位出血而中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例,溶栓后桥接脑血管取栓术并发颅内未出血致死1例;非静脉溶栓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及病死率事件,两组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4)静脉溶栓组有3例患者在溶栓后出现症状加重,行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其中2例患者溶栓前均评估为非致残性卒中,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住院期间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非静脉溶栓组中择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置入术者各1例。两组患者颅内大血管狭窄发生率、颅外大血管发生率及总狭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无论伴或不伴致残性卒中症状,对于符合适应证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5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静脉联合动脉溶栓和单纯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再通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发病3h内与3~6h溶栓患者再通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疗效好,见效快,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数分钟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1,2].本研究选择发病后4.5h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或常规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以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m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至今惟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法。虽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不同机制,许多药物在动物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白细胞粘附抑制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等;但所有这些治疗方法均没有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或其疗效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静脉溶栓组59例与动脉溶栓组5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动静脉溶栓组患者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动静脉溶栓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动脉溶栓组(u=-4.249,P=0.000)。动静脉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动脉溶栓组(u=-2.399,P=0.016)。动静脉溶栓组患者病灶内渗血及病死率低于动脉溶栓组(P0.05),而两组患者牙龈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且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对国外几组较大范围选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lteplase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综述。Alteplase与链激酶比较,并发症较少,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尽早进行。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必需经CT与临床确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早期颅内出血增加,除NINDS外,多数报道死亡率增高。NINDS于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在存活病例中没有残废或轻度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定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诊治的老年AIS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分为标准组134例[总量为体质量(kg)×0.9 mg,前1 min按照体质量(kg)×0.09 mg静脉推注,余量1 h内静脉滴注],定量组66例[总量为50 mg,前1 min按照体质量(kg)×0.09 mg静脉推注,余量1 h内静脉滴注]。比较2组基线数据及溶栓后并发症,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2组溶栓后1 h、1 d和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 定量组发病时间<3 h比例较标准组明显降低(60.6%vs 82.1%,P<0.01),发病时间3~4.5 h比例较标准组明显增高(39.4%vs 17.9%,P<0.01),发病时NIHSS评分较标准组明显增高[4.0(2.0,8.0)分vs 3.0(2.0,6.0)分,P<0.05]。定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病在4. 5 h内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依据入院后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0. 6 mg/kg的低剂量组,0. 9 mg/kg的标准剂量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颅内出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死亡、90 d卧床例数,24 h、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分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例数。结果标准剂量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 040)。对照组的90 d卧床患者高于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P=0. 041)。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的14 d NIHSS评分≤1分、90 d mRS评分≤2分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P0. 05)。三组颅内出血、90 d死亡、24 h NIHSS评分≤1分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标准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较多,故该实验证明低剂静脉溶栓治疗是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条件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38例,其中高压氧条件下静脉溶栓治疗18例(观察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 h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溶栓完成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及发病90 d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16,P<0.01),溶栓治疗后2 h、24 h、7d及发病90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957、-3.975、-2.184、-1.296,均P<0.01),发病90 d的mRS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1.960,P<0.01)。 结论高压氧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AIS发病早期阶段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院前及院内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是否院前溶栓分为院前急救组26例与院内急救组66例。记录两组病人发病后溶栓时间、溶栓后效果。比较溶栓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院前急救组溶栓时间早于院内急救组(2.90 h±1.82 h vs 4.10 h±2.47 h,P0.05);院前急救组溶栓后效果明显,提高有效率(88.5%vs 68.2%,P0.05)。溶栓后24 h及7 d时,院前急救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院内急救组(P0.01)。治疗后7d,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显示出差异性(P0.01),14d差异尤为明显(P0.01)。治疗24h后两组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但院前急救组更明显(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病人接受院前溶栓可减少延迟时间,提高有效治疗率,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与早期脑血流灌注恢复,减少炎症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8月本科室收治的静脉溶栓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12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后收治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EVT)与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EVT或IVT的后循环AIS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EVT组(n=45)和IVT组(n=10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早期预后指标(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安全性指标(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IVT组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为27.5%(28/102),低于EVT组的48.9%(22/45)(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治疗后循环AIS的早期功能疗效优于IVT,但二者的早期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相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后循环AIS患者符合EVT的适应证,则可首选EVT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56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复查头颅CT有无HT分为HT组及无HT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HT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HT组比较,HT组继发心房纤颤患者较多(P=0.028),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较多(P=0.009),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前NIHSS评分高(OR=1.108,95%CI:1.027~1.195,P=0.008)是继发HT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邹积明  袁敏 《山东医药》2005,45(19):64-65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我们用重组组织相溶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法令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华法令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03~2004-05广东潮州市中心医院168例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成2组,华法令治疗组和抵克立得对照组。华法令组82例,应用华法令0.75~2.25mg/d,口服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比值(INR),使INR在1.5~2.0之间;抵克立得组86例,口服抵克立得250mg/d。2组分别每月随诊1次,共随诊3年,记录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华法令组复发8例,复发率9.76%,抵克立得组复发26例,复发率30.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华法令组皮肤紫癜2例,牙龈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1%;而抵克立得组胃肠不适12例,皮疹6例,皮下淤血3例,粒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华法令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低复发率,疗效肯定,比较安全,且价格便宜,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采用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 h内完成治疗的患者再通率高达88.0%,相比与6~12 h内完成治疗的患者有着明显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其疗效更加显著,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AIS病人11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溶栓组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57例),联合组接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5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时程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指标及血脂指标结果。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巴氏指数明显优于溶栓组,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溶栓组,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AIS,可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血流阻力和改善脑部供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症状,促进血液流动的流畅性及血脂指标的稳定性,达到改善预后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计并实施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每位受试患者接受为期10 d随机分组治疗和3个月随访,比较脑蛋白水解物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对比随访过程中和结束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脑蛋白水解物与安慰剂组患者入院时NIH评分分别为9.28±4.24,9.17±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921),在治疗后的第2、5、10、30及90天,其改善分值和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入院时分别为47.40±22.37,43.96±2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8,P=0.648),同样在治疗后的第2、5、10、30及90天,其改善分值和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蛋白水解物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对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发病4.5 h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已被证实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每治疗100例患者有32例获益。在经过筛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后4.5 h之内静脉应用rt-PA效果很显著。医学理论和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