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作性睡病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强华 《中医杂志》2001,42(6):339-339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症,亦称不可抗拒的突发性睡眠,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以10~20岁为最多。其临床表现:患者不论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精神委顿,随时都可以入睡,若呼之亦能觉醒,但未几又已入睡。西医认为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尚会出现异常表现,主要是4个方面: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症、睡瘫症、睡眠幻觉,即“发作性睡病的四联证。”患病原因尚未清楚。本病类似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病机主要  相似文献   

2.
王伟  马融 《环球中医药》2010,3(4):314-317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治疗发作性睡病药物,如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莫达非尼,抗抑郁药氟西汀、文拉法辛等疗效肯定,新药研发也有一定进展。中医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为指导,以中药、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有一定的优势,体现在副作用少,取得较好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今后对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进行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证候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睡眠障碍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嗜睡,有时伴有猝倒、睡眠麻痹及入睡幻觉.其发病原因不明,推测可能与下丘脑后部或大脑脚受损有关.发作性睡病属中医多寐、多卧范畴.笔者近年采用益肾助阳、健脾化湿、通络开窍等法治疗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通过研究阴阳理论与子午流注学说,探究阴阳理论、子午流注学说与睡眠的关系,进而从阳留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从阳出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同时以子午流注学说为指导,阐述对发作性睡病患儿之睡眠的调护,从而构建以阴阳理论为指导的治疗儿童发作性睡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琚玮  李瑞星 《中医研究》2012,25(2):77-78,F0003
发作性睡病为慢性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为时短暂的、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多伴有一种或数种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幻觉.该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一旦发病多持续终身,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学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和,阳不出于阴,关乎五脏六腑,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分为虚实两端,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治疗多采用药物疗法、针灸治疗等,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辨证及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及标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取得了一些进展,使人们对该病的中医诊疗予以一定关注.本文将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加味生枣仁散结合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宪源 《光明中医》1998,13(1):33-34
加味生枣仁散结合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8例宋宪源河北省康保县卫生学校(076650)宋春海张家口医学院(075000)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加味生枣仁散发作性睡病(hypereomnia)为一种白天的睡眠发作综合征,可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催眠期幻觉。类似...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杰  董丛丛 《中医杂志》2008,49(4):369-371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EM)、睡眠障碍(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本病可归于中医的多寐、晕厥、嗜睡、嗜卧等范畴。后世医家又有“多睡”、“多卧”、“多寐”、“善眠”之称,出现猝倒则多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现就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彭朗  王少杰 《中医杂志》2011,52(5):386-389
在总结既往发作性睡病中西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发作性睡病主要临床表现的中医病机,论证发作性睡病与中医学痫病的关系,重点阐述"风"、"痰"在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中的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美凤 《光明中医》2021,(2):288-290
发作性睡病的明确特征是难以遏制的嗜睡和日间过度睡眠,典型表现是入睡数秒或数分钟后便自发觉醒,且短时间的小睡后头脑清醒.目前西医尚无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问世,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缺陷,在对症治疗方面的西药也多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多将发作性睡病归于"多寐""嗜卧"等范畴.以下介绍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验案1则,为临床治...  相似文献   

10.
<正>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RL)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短期发作的非生理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睡眠(EDS),部分病人伴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即"发作性睡病四联症",60%~80%的患者有夜间睡眠紊乱症状。本病发病率各地报道不一,性别差异不明显,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根据症状表现其病大致属于中医学"嗜卧"、"多寐"、"善眠"、"饭醉"、"嗜睡"、"昏厥"、"多睡"、"多卧"等范畴。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发作性睡病的进展做一综  相似文献   

11.
黄哲  赵祥琦  林学怡  徐凤翔 《中草药》2021,52(17):5465-5474
随着2020版《药品管理法》正式增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制度、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以及《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药正式进入全生命周期监管时代。当前,我国尚未能建立起一个符合中药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全生命周期中药监管体系,中药产品疗效不稳定,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安全性和使用有效性难以取得国际市场的重视和认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生命周期的中药监管体系,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监管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国中药全生命周期实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指标,构建科学的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评价方法科学评价各因素,以期规范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行之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成为目前摆在教育学业内人士面前亟待探索的重要任务。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高的精神内核,还具备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核,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学生生命教育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培养下一代,为国家塑造人格健全,内心丰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的建设者,中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存质量及其量表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存质量评价的概况、生存质量量表的制定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特点、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形成的可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以中风病为例说明将生存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是可行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学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中医学即将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人思考。要推动学科加速发展,应认清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自然趋势,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国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科学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以中医为主体,充分吸取现代多学科成就,来研究、充实、发展中医学。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以基础理论的机理探讨为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医是科学的、产生中医不“科学”的原因及现代生活离不开中医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不能没有中医,并指出了中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赣鄱中医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放眼未来,赣鄱中医文化在认识核心价值、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和绝技、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文章旨在积极探索赣鄱中医文化传人的培育机制与策略,在素质教育中培育赣鄱中医文化传承人,力求实现赣鄱中医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