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核因子-KB(NF—κB)、活化蛋白-1(AP-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核内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肌无复流现象(NR)的关系。方法26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出现心肌无复流现象。采用Western Blott法检测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AP-1和GR的核内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与NR的关系。结果无复流组患者NF—κBp65、c—Jun/A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复流组(P〈O.05);无复流组患者GR—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复流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出现心肌无复流患者存在NF—κB、AP-1的激活和GR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行PCI治疗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PCI术前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心功能和心肌核素显像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TP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RS、TPD、LVEDD、LVESD、F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AMI病人PCI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74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7例,正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反面为观察组,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 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活动、情绪反应、依赖性、饮食等生命质量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与生命质量,从而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参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胸痛中心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七汤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完善心脏彩超评定病人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参七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可降低病人血脂,调节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CI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ET、vWF、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Borg)、SF-36简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水平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T、vWF水平均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LVEF、LVEDD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更为明显,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评分Borg、SF-3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预后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及再梗死,两组不良预后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LVRM)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AMI住院患者112例,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69例(开通组)、未开通43例(未开通组).入院时检测心肌损伤指标[CK、CK-MB、肌钙蛋白I(cTnI)],入院第7天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测定入院时、AMI后24 h、入院第7天血浆BNP(记为BNP1、BNP2、BNP3);术后随访2 a,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清CK、CK-MB、cTnI、TG、LDL-C比较,P均>0.05;入院后第7天,开通组较未开通组LVEF升高(P<0.05);两组BN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2明显高于BNP1、BNP3(P均<0.05),未开通组BNP2、BNP3较开通组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3个时点血浆BNP与LVEDVI、CK、CK-MB、cTnI均呈正相关(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1).开通组2 a内发生MACE 10例,未开通组16例,P<0.01;BNP2预测AMI急诊PCI患者2 a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其分界值为332 ng/L时,预测MACE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3.3%.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血浆BNP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IRA开通情况;AMI后24 h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患者MACE,有助于更早了解LVRM情况,以阻止或减缓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后外周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变化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40例,术后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7天时采集肘静脉血,测定外周血G-CSF、VEGF水平,第3个月时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VEGF、G-CSF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窗口期(一般12h之内)行急诊PCI术后12h。第12小时,心功能较好组外周血VEGF、G-CSF水平与心功能较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小时、第7天时,心功能较好组VEGF、G-CSF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较差组(P0.05)。外周血G-CSF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血清VEGF及G-CSF水平明显持续升高,VEGF升高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有关,G-CSF升高可能与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的心肌细胞及斑块内炎症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及骨髓成纤维细胞产生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至血管损伤处,不仅诱导心肌细胞再生,而且促进损伤血管再生、内皮化、抑制血管壁的炎性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根据综合康复方案训练,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按自行需要活动。结果出院时两组病人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BNP水平、LVEF、6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改善(P0.05),QOL 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利于增强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康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心肌再灌注、氧自由基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CI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予以缺血后处理,再行PCI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 h、12 h、16 h、20 h、24 h、36 h、48 h末,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CK-MB、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I血流Ⅲ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与73.33%,P0.05);观察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与33.33%,P0.05)。结论术前行缺血后处理对心肌梗死病人PCI治疗后的心肌再灌注改善作用明显,可减少术后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6个月,两组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氧脉搏均高于PCI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L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一氧化氮(NO)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NO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糖脂代谢、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脂代谢、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糖脂代谢以及心功能,同时有利于改善病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情况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术中给予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对照组43例,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凝血4项、心功能水平及炎性因子指标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2级、3级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6 h、术后24 h凝血4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24 h心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病人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检测,观察组hs-CRP、 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卢定可改善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出血情况,并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成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3次/w,30~40 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方案。观察组给予3次/w,40~60 min/次的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案。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年运动情况、心功能变化,运动耐力,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周运动次数、平均每次运动时间、平均每周运动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等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严重指数、运动自我效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抗阻训练治疗PCI治疗术后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所入选者均采用PCI治疗,随机分为各有4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护理是对照组的主要实施内容,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LVEF、CI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LVEDV水平则明显降低,并在受干预的两组开展比较,主要是各项心功能指标,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对比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有效降低由于手术而对心血管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药物结合有氧运动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运动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规范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有氧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最大肺活量(FVC)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值(AT),同时记录随访期间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EF、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LVEF、6MWD、VO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对照组6MWD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明确诊断为STEMI后行PCI手术成功病人98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各49例。检测PCI术前、术后梗死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低氧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接受低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低氧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于低氧治疗前、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行M型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低氧组接受间歇低氧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接受低氧治疗4周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明显(P<0.01),低氧治疗对远期心室重构改善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治疗可改善STEMI 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水平,但对心室重构改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1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常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尼可地尔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d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变化,同时观察3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低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P0.05),LVDs、LVDd、LVESV、LVEDV、AT、APT、PI、A、β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B组、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不同出血并发症程度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心肌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5例,在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LVEDd、LVEF以及LVFS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24 h对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LVEDd变小程度以及LVEF和LVFS增大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血浆BN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康复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动态观察AMI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