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的重要学术观点,由于对"阴火"的论述散在于各篇,且限于文辞表述等问题,"阴火"一直是中医界颇具争议的学术内容之一。从《内外伤辨惑》成书背景即唯物历史观出发,以"外感"疾病甚至以传染病的角度,去看待"阴火"理论的产生,参考近代部分医家和史家论点并结合原文进行探索,以期还原该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隶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阴火"一词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学者对其解释不一。通过研习金元医家李东垣的"阴火"学术思想,同时结合导师李艺主任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浅析"阴火"理论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认识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阴火”的本质是什么?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代医家亦争论不休。现根据《脾胃论》与《黄帝内经》的渊源,从《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其本质。1阴火的概念李东垣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述中多次明确指出,“阴火  相似文献   

4.
栾海燕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7-979
"阴火"一词,首先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中医将其引入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和理论中,自李东垣提出"阴火",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演化,扩展为内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广义阴火,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从病理阴火,到药物阴火,再到生理阴火,使得阴火理论产生了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李杲阴火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医家对“阴火”本质的研究,主要有妄动的相火,内生之火以及气虚发热三种观点。病因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产生的始动因素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与七情内伤,产生的根源为脾胃亏虚和元气不足。病机方面,主要有气火失衡伴升降失常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两种观点。症状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为病,元气不足与火热亢盛之象并存。治法方面,医家大多从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三个方面入手,以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使用。临床方面,阴火理论多运用于糖尿病、发热及消化类疾病的诊治,肺、心、肾、五官、皮肤等相关疾病亦有涉及。通过探讨李杲阴火理论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丰富李杲学术内涵、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阴火理论自金元李东垣首次在《脾胃论》中提出后,后世医家争议颇多。万友生及其传人万兰清潜心钻研,承扬前人理论,阐明并充实了阴火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澄清了过去医家对阴火理论的模糊认识,使之趋于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阴火论”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之一。阴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本文通过追溯阴火理论的渊源,探讨后世及现代医家对阴火论的发挥及临证运用,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进一步研究“阴火论”的病因病机及运用,并对后世认识不足之处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小议阴火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传诵广泛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但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本文从阴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治法方药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探讨.立足于李东垣的脾胃论及其有关阴火理论原文进行解析,力求渗透东垣阴火理论的真谛,笔者认为"阴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后世医家对二者有所混淆,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即包括了广义阴火又包括了狭义阴火,是脾胃学说的基础理论,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并立法制方,首创了"甘温除大热"之大法及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被后世众多医家推崇并继承和发展。在眼科,自古就有"目病多火"的说法,但临床医师要区分"阳火"和"阴火",才能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10.
"阴火"二字,首先由李东垣提出,但其并没有阐明"阴火"的本质。关于"阴火"的本质后世众说纷纭,通过圆运动理论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认为两者关于"阴火"的本质皆为肾中离位之真阳,此火起于下焦,出于中焦,系于上焦。二者区别在于"阴火"产生的机理、部位,东垣所述的阴火多因土气不厚,而钦安所论述的阴火多因肾水太寒。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阴火"理论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以及李东垣相关著作的研究,认为李东垣之阴火理论是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的一次理论整合与创新,并提出"阴火-三焦-脾胃-元气"模式,将阴火与脾胃、元气、三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对阴火理论概念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首提阴火理论,历来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从阴火的含义、产生机理、证治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粗浅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著《脾胃论》,创泻阴火名方,立阴火学说,为后世丰富了"甘温除大热"的认识。针对阴火,诸多医家立论探讨其病因病机。虽然阴火的发病机制仍存争议,但脾土亏虚是阴火发病的基础被广泛认同。东垣重视脾胃,同时亦注重脾与其余各脏间的相互联系,这与当今所提出的"以脾为本,五脏相关"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结合医籍文献及现代研究,基于"以脾为本,五脏相关"的思想探析阴火发生的病因病机,阐释阴火多种表现形式的形成机制,论述阴火与阳火的区别与联系,总结泻阴火的三种方法。另外,选取两例阴火病治验案以协助理解及运用阴火理论。这或将有利于医者深入认识阴火和灵活运用阴火理论。  相似文献   

14.
自李东垣在《东垣十书》《脾胃论》等著作中提出"阴火"一说观点,数百年至今,医家不断对其探讨,丰富了中医学术园地:有源于《黄帝内经》探本朔源的论述;有"阳火""阴火"综合的辨证讨论;有从"脏腑辨证"观点的论证等。各抒己见、纷繁灿烂,唯未见八纲辨证专文讨论。文章拟从八纲辨证理论,将"阴火""阳火"的病机一并论证,并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归纳四类分述之,欲助推这一观点的探讨向系统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杲 (公元 1180~ 12 5 1) ,字明之 ,晚号东垣老人。其深研《内经》、《难经》 ,著作《脾胃论》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并首倡阴火论 ,制甘温除热法 ,临床用之多验。然而 ,由于其对于“阴火”一词论述不太明确 ,以致后世医家至今多有争议 ,本文就阴火之本质作一探讨。1 阴火本于脾胃元气不足而产生阴火一词为东垣所创 ,他说 :“夫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 ,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 ,损耗元气 ,资助心火。”又“饮食失节 ,劳役形质 ,阴火乘于坤土之中……皆先由喜、怒、悲、忧、恐 ,为五贼所伤 ,而后胃气不行”。可见 ,阴火是由…  相似文献   

16.
<正>李东垣阴火理论是临床常用的理论之一,产生于金元之河北易水。金元战乱,民众生活极不安定,因贫困而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伤及脾胃之病极多,加之借用外感方法治疗内伤杂病而误治者屡见不鲜,这都促使李东垣详辨外感和内伤,提出不可以外感法治疗内伤不足之证,从而形成了阴火理论。1阴火概念在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4本著作中,使用"阴火"一词共43处,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62-1363
"阴火论"是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即由于脾胃内伤,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引起的内伤发热。文章通过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的临床症状分析探讨,发现这些症状以脾虚为基础,从病因病机上均符合李东垣"阴火"之说,而提出从"阴火学说"出发辨证施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阴火"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东垣《脾胃论》所提出的“阴火”之论,以及傅衍魁等主编《医方发挥》对“阴火”的解释,并结合明代诸多医家对“阴火”的理解,加以分析辨惑,强调元气盛衰与“阴火”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阴火的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详实于《脾胃论》,但其中并没有对阴火的本质做出详细解释,因此后世医家对其有很多不同见解。主要包括:气虚发热、阴虚发热、相火离位、阴火非火四种观点,但是以上观点仍不能较全面解释阴火。现通过复习李东垣对于阴火的论述,并结合个人对气机循环的理解,同时应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得出阴火的本质是脾胃之气在受劳倦,饥饱失宜或七情内伤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和受纳腐熟的功能受损,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的原理为健运中焦,恢复脾胃运化谷食的正常功能,使阴火所生乏源,再以风药泻之,则元气复,阴火散。  相似文献   

20.
从白族医家朱仲希在医案中对龙雷火的辨识及治疗,深入探讨龙雷火的形成及辨识,白族医药学术理论中尤其重视阴火致病的机理,强调真阳虚衰,阴火上冲是龙雷之火的本质,治疗中重视温补元阳,善用附子肉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