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华 《糖尿病新世界》2020,(3):13-14,17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该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1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1例)与观察组(n=61例),分别给予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胰岛素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比较两组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1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96.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8,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率3.4%小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可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可减少低血糖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无针注射器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QS-M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注射疼痛感受、焦虑情况及注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研...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4,(1):I0013-I0013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等出现严重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对比研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内科抽取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输注治疗;B组患者应用胰岛素进行多次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糖指标指标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以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差异。结果胰岛素泵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组80.0%(P<0.05)。结论临床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连续多次皮下注射对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均有显著作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Ⅱ组,32例)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Ⅱ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改善病人症状。CSⅡ组与MSⅡ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病人较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高血糖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7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5例,对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注入小剂量的胰岛素;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的持续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酮体以及血酮体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时间略快于参照组,但相差并不大,故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胰岛素每日的总用量明显小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明显小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胰岛素泵,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尿酮体、血酮体以及血糖快速的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胰岛素整体的用量是比较少的,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的出现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灵活方便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将该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采用胰岛素分次常规皮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胰岛素输注后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输注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胰岛素输注前后空腹血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泵皮下连续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在降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的胰岛素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将9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胰岛素泵、常规皮下注射方式给药,比较治疗结果,评价胰岛素泵给药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试验组FPG、2 h 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使用总量、胰岛素日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效果较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2月,筛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选择胰岛素泵患者42例纳入胰岛素泵入组,选择静脉输注泵+皮下注射治疗者42例纳入静脉皮下组。结果胰岛素泵入组2周后FBG、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于静脉皮下组,随访6个月胰岛素泵入组低血糖、皮下硬结发生率低于静脉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胰岛素泵入组与静脉皮下组血糖控制率、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近远期疗效更理想,近期可缩短达标时间,远期可降低低血糖、皮下硬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围生期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方法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根据病情合理确定胰岛素的用量,能降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各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给药,实验组给予口服给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血糖值为(6.95±2.14)mmol/L,对照组的血糖值为(6.36±2.36)mmol/L(P0.05);实验组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口服给药的安全性高于注射给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和皮下注入胰岛素两种给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采用不同给药方法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t=9.469,P=0.000)、餐后2 h血糖(t=19.555、P=0.000)、糖化血红蛋白(t=14.627,P=0.00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8/80),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25%(1/80),观察组明显更低(χ~2=5.769,P=0.013)。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胰岛素泵连续给药具有注入有规律、速度均匀等特点,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适应胰岛素,可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1~88号,其中奇数号为44例,采用常规的分次皮下注射方法给药,偶数号为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给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输注胰岛素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5.9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泵皮下连续注射胰岛素给药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快速降低空腹血糖水平,防止和减少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儿童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主体对象,结合患儿家属个人意愿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各项指标远远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可知,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远远高于观察组1.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糖尿病实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控制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给药途径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之一,对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2细胞功能,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胰岛素的给药途径也有了很多变化,现将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给药途径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增加治疗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儿童Ⅰ型糖尿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案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该院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患儿,根据使用胰岛素注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胰岛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大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中有72.50%的患者治疗显效,有25.00%的患者治疗有效,有2.50%的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的有45.00%的患者治疗显效,有32.50%的患者治疗有效,有22.50%的患者治疗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 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P0.05)。结论在Ⅰ型糖尿病患儿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对于改善血糖水平的情况高于皮下注射的方法,可以预防出现低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