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15 mg/次/d,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300 mL/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红肿个数、关节疼痛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服药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26/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关节疼痛数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减少,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多,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红肿个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能显著减轻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晨僵、疼痛、红肿等临床症状,减缓病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观察自制双乌风湿合剂治疗中度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符合条件的1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妥抒)1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制制剂双乌风湿合剂20 m L,每日3次。两组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积分及DAS28(ESR)评分等疗效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8周前后,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明显减轻,生活质量HAQ评分量表、DAS28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第12周,关节压痛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受试者整体状况VAS评分在第8周、12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在第4周就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ESR、CRP在第4周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ESR在第12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2.4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制制剂双乌风湿合剂联合西药治疗中度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能改善RA关节肿痛及寒湿痹阻证,并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风湿正痛丸,对照组予甲氨喋呤(MTX)联合尼美舒利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RA具有起效较快、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较适合此型患者长期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多属痰瘀痹阻,且久病入络、痹病必挟瘀,痰瘀痹阻是RA中晚期的重要病机,治当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治疗上强调通络为要、内外合治、综合治疗为最佳方案,且重视以脾胃为本的理念,减少内服药物对脾胃的损伤,以减轻脾胃负担、缓解RA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5)
目的:观察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金骨莲胶囊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复方风湿宁胶囊治疗)。通过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方法,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方法,ACR评价方法,以及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来评价金骨莲胶囊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Z=-5.064,P=0.03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DAS28疗效评价(Z=-2.487,P=0.01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ACR疗效比较(Z=-3.047,P=0.002),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安全,无不良反应。结论:金骨莲胶囊治疗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范畴。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方面做了如下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逐瘀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痹阻证。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3例类风湿关节炎瘀血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试验组给予逐瘀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类风湿因子、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90%(77/82),较对照组75.31%(61/81)更高(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CRP、TNF-α及IL-6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沉、类风湿因子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发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 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 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桂昆风湿合剂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破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山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门诊及病房90例确诊的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Sharp-van der Heijde评分(SHS)评价关节影像学改善情况,检测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3组Sharp总分、间隙评分、侵蚀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关节侵蚀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关节侵蚀评分低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3组OPG、RANKL、TRACP5b、β-CT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24周后,3组OPG、RANKL、TRACP5b、β-CT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OP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木瓜风湿丸联合西药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方法将30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用药方法:(1)慢作用抗风湿:来氟米特10 mg/次,2次/日,口服;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口服,叶酸片10 mg/次,1次/周,口服。(2)抗炎镇痛:洛索洛芬,60 mg/次,2次/日,口服,按需服用。(3)抗骨质疏松:碳酸钙D3片1 g/日及阿法骨化醇 0.5 μg/日,口服。(4)护胃:泮托拉唑,40 mg/次,1次/日,口服。对照一组仅给予上述西药。对照二组在对照一组的基础上加服四妙丸5 g/次,3次/日,饭后服。治疗组在对照一组的基础上加服木瓜风湿丸5 g/次,3次/日,饭后服。各组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3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脱落5例,对照一组脱落4例,对照二组脱落6例,3组完成疗程各为95、94、96例。与对照组一组比较,对照二组及治疗组ACR20、ACR50、ACR70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二组升高更明显(P<0.05)。3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下降,RF、CRP、ES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5)。结论木瓜风湿丸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亦优于四妙丸联合西药。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4)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位主要在滑膜、软骨、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内在病因为肝肾禀赋异常,素体肝热者,风湿热邪易入侵,表现为风湿热型痹阻证;素体肾寒者,风寒湿邪易入侵,表现为风寒湿型痹阻证,素体肝热肾寒者,表现为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16.
17.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血清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 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证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患者,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组。实验组口服热痹颗粒剂每次2.0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乐松,每次60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两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痹颗粒剂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