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帮助临床准确辨证、提高疗效。方法:对内蒙古地区6个中心206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寒湿痹阻>风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各证型年龄(P=0.029)、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病程、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蒙古地区RA证型分布以寒湿痹阻、风湿痹阻居多;老年人肝肾不足、湿热痹阻证型居多。湿热痹阻证型较风湿痹阻、寒湿痹阻HAQ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认为禀赋不足为RA发病之本,寒热错杂为RA致病之标,痰瘀痹阻为RA病理产物,寒热错杂、痰瘀痹阻为RA基本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正>1病因病机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脏腑内蕴湿热,外因为寒湿、风湿郁久化热,形成湿热毒痹阻经络、筋脉,流注骨节,攻注脏腑[1]。病位在骨节、筋脉,其次在经络、血脉。病机为湿热瘀痰,以湿为本,兼热毒、痰瘀。  相似文献   

4.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由于本病病因未明,因而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RA在活动期病情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对于阻止软骨及骨破坏、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程、纠正机体免疫异常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在中医对活动期R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风湿热毒,痹阻经络 RA属中医痹证范畴,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其活动期以热邪痹阻为主,如沈氏认为,急性发作期属热痹,多表现为风热内盛或湿热内蕴。邓氏等对82例确诊为RA的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舌脉等调查,结果发现,有热象者共49例,占59.76%。李氏认为,活动性RA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制定"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从全国18个中心RA临床数据采集1388例RA患者信息.将RA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6个证型.比较不同证型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方法根据RA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设计调查表,采集260例RA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四诊信息,统计各临床症状的频数和频率,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类总结RA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260例R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关节疼痛(频数257,频率98.8%,下同)、肢体困重(220,84.6%)、关节肿胀(204,78.5%)、关节压痛(181,69.6%)最为突出;全身症状可见神疲乏力(179,68.8%)、畏寒(168,64.6%)、畏风(160,61.5%)等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可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种证型类别,所有类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除风湿痹阻类别外均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烦闷不安表现,除湿热痹阻类别外均可见畏寒及自汗表现。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个证型,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产后痹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和是关键,病机主要涉及虚、邪、瘀等。伍炳彩教授将产后痹分为营卫不和证、风湿表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虚夹湿证、肝郁气滞证以及瘀血阻络证六种类型,并分别确立辨治六法,分别是调和营卫、祛风固表、清热化瘀、健脾化湿、疏肝理气和活血祛瘀,从而使得脉络得通,痹证自除。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多属痰瘀痹阻,且久病入络、痹病必挟瘀,痰瘀痹阻是RA中晚期的重要病机,治当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治疗上强调通络为要、内外合治、综合治疗为最佳方案,且重视以脾胃为本的理念,减少内服药物对脾胃的损伤,以减轻脾胃负担、缓解RA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科常见病,亦属难治病,属中医尪痹范畴。黄传兵研读经典、承袭新 安,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风湿瘀阻”,并提出活动期治“风”“湿”、缓解期治“虚”“瘀”特色辨治 方法,选方用药,根据病症,灵活调配,为 RA 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差异,探讨RA凝血/纤溶异常与中医学“热、湿、瘀、肾虚”等病邪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并进行中医证型分类,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DD、Fbg、P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肝肾阴虚、肾气虚寒2组“虚”性证候比较,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证、湿热夹瘀等“实”性证候的DD、Fbg、PLT水平的升高更为显著。RA患者DD、Fbg水平与病情活动均显著正相关,PLT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DD、Fbg低。结论:DD、Fbg、PLT等凝血/纤溶指标在RA湿热夹瘀、瘀血痹阻等实性证型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肾气虚寒型等虚性证型。DD、Fbg可能成为新的RA病情活动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炎症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的始终,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全国18家研究中心女性RA患者的证型和实验室指标(PLT,HGB及ESR,CRP)的特点及关系。结果:纳入863例女性RA患者,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40.90%);PL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4,P=0.033),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4,P<0.001),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分别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1,P=0.016),湿热痹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6,P=0.056)。结论:湿热痹阻证是女性RA的主要证型,RA活动期PLT,ESR及CRP均升高,HGB降低,与湿热痹阻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14.
在对4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代文献,传承我院名医治痹经验,结合目前临床上RA的发病特点,认为热毒、瘀血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病机关键.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常见证型。针对这一病因、病机特点,拟定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治疗湿热瘀阻型活动期RA,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的用药规律,建立中药特征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效应的数学模型,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30年公开发表临床疗效良好的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复方108首,对复方中出现的170味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4味药的功效、归经、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并对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祛风湿药和归膀胱经的药物比较活跃,使用率为33.33%和23.68%,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因素,结果祛风湿药、化湿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和归膀胱经的药均是具有治疗RA湿热痹阻证效应的重要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1.8%。结论:中药特征与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效应存在一定的规律,高频药是其所在功效、归经的代表用药,可为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果与中医学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瘀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4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例资料网顾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代文献,传承我院名医治痹经验,结合目前临床上RA的发病特点,认为热毒、瘀血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病机关键,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常见证型.针对这一病因、病机特点,拟定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治疗湿热瘀阻型活动期RA,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相似文献   

19.
王惠  王志文 《光明中医》2016,(9):1228-1229
目的总结王志文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王教授认为痹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痰浊瘀血三方面,根据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这六种证型总结王志文教授对痹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而且用临床病例验证了王教授的辨证治疗经验。结果王志文教授多年辨证治疗痹病的经验可行有效。结论王志文教授通过辨证治疗痹病,疗效可佳,使上万风湿骨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探讨RA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与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数据库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系统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舌脉表现、方药使用等信息,进行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舌脉、方剂、中药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9494篇,纳入研究247篇;共出现9种舌质,8种舌苔,21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15种证候,最常见的前五位证型为风湿痹阻、肝肾不足、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得到10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风、寒、湿、肾虚、瘀;除自拟方外,治疗RA方剂共计37首,主要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中医经典;共使用了171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24次,平均每处方使用13.6味中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壮骨药、利湿药为最常用。结论:综合证候分型与方药使用两方面,得出RA的核心病理要素为(肾)虚、湿、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