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研究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方法,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和MRI检查诊断,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并对单纯CT诊断、单纯MRI诊断及CT联合MRI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最为有效的诊断措施.结果 42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CT平扫显示肿块为低密度,且其中36例患者病灶边界不清晰;MRI扫描发现肿块在T2WI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而在T1WI则表现为均匀性信号;其中37例患者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强化;患者病灶平均直径为(5.39±0.25)cm,漏诊2例.CT诊断方法符合率为76.19%,MRI诊断方法符合率为78.57%,CT联合MRI诊断方法符合率为95.24%,单纯CT诊断和单纯MRI诊断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诊断中应用CT联合MRI诊断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早期病症诊断率,确保患者实现尽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即CT联合MRI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符合率。结果CT显示肿块呈现近似等密度或者略低密度影,12例动脉期边缘明显,45例呈现不均匀分割状强化;MRI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48例早期边缘呈现环形强化,延迟后内部呈现不均匀向心性强化。CT联合MRI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6.15%)明显高于单纯CT、MRI诊断符合率(76.92%、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和MRI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顺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70-70,15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于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资料。结果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经cT确诊,28例诊断正确,其余都诊为原发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93.3%(28/30)。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13例,无假包膜2例,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3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8例,肿瘤周围胆管扩张4例。动脉期可见其周边轻度薄层强化改变,门静脉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延迟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范围较门静脉期扩大,可见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以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诊断,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CT扫描结果发现患者肿块呈现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34例患者病灶边界较不清晰,延迟后有37例患者扫描内部强化显著,肿块呈现出向心性强化;MRI扫描结果发现肿块在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36例患者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处强化;与单纯CT诊断相比,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可明显提高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早期病症诊断率,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为IHP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肿块呈较低密度或近似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早期强化明显者仅1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5例;MRI平扫结果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边缘强化4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8例;CT、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诊断( P<0.05);64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优于MRI检查( P<0.05)。结论:64层螺旋CT和MRI均是诊断IHPCC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图像质量更高,临床上结合CT和MRI检查能够提高IHPC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余帮龙  母其文  张福洲  祝林 《西部医学》2017,29(9):1307-131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LAVA序列及其重建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影像资料。均作CT平扫及增强、MRI常规平扫检查并运用MRI中的LAVA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观察CT及MRI平扫图像特征和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平扫均呈低或稍低密度,MRI平扫其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22例可见病灶中心斑片状或条状较低信号,经CT发现16例周围胆管扩张,T2WI则发现19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而经LAVA及其重建发现22例胆管扩张。MRI中32例在平衡期强化向中心扩大。仅4例在强化平衡期未向中心扩展,而在CT增强中,有6例无向心性强化。包含LAVA序列及其重建的MRI诊断符合率达到91.6%。结论 MRI的LAVA序列及其重建可以发现较细的胆管扩张,其扫描速度快,可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善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48-14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超声、螺旋CT、MRI的影像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对早期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肾脏透明细胞癌13例,均行超声、螺旋CT、CT增强检查,MRI检查9例,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3例透明细胞癌超声显示无回声肿物7例,厚壁型囊性肿物5例,多房囊状、分隔厚薄不一1例;螺旋CT均显示为低密度病灶,CT增强检查,病灶均呈不均匀性强化;MRI检查9例,信号强度不均,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性高信号.结论:超声及螺旋CT对早期肾脏透明细胞癌与单纯肾囊肿难以鉴别,CT增强可以发现病灶内不均匀性强化有助鉴别,MRI检查T2WI像上可以发现病灶内信号高低不均,二者结合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彭晓容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5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扫描在诊断肝内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所有进行了动态CT增强(n=23)和MRI增强(n=19)扫描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密度(或信号)以及动态增强表现以及继发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一肿块型36例,周围见卫星灶者6例;发生于右肝18例,左肝24例;肿瘤直径平均4.9±1.8cm(1.9-11cm)。平扫时,在CT上肿块均呈稍低密度,MRI上肿块呈稍高T2WI信号、稍低T1WI信号;动态增强时,23例CT扫描患者中,18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9例MRI扫描患者中,13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包括:周围性胆管扩张(n=17)、邻近肝包膜回缩(n=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n=16)。结论动态增强CT和MRI在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诊断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I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MSCT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检出率。结果 46例IHPCC患者MSCT影像学显示肿块呈低密度,其中39例表现病灶边界不清;MSCT增强扫描13例早期患者呈现轻度边缘强化,病灶周边异常灌注,且26例患者呈不均匀分割,3例呈片状强化。MRI影像学显示肿块于T_2WI呈现不均匀性高信号,T_1WI呈现例伴淋巴结及肝门肿大;病灶直径(5.37±1.23)cm,其中肝右叶肿瘤32例(69.57%),肝左叶肿瘤14例(30.43%);肿块型肿瘤24例(52.17%),浸润型肿瘤15例(32.61%),管腔内生长型5例(10.87%),漏诊2例(4.35%)。MRI、MSCT联合诊断检出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HPCC患者采用MRI、MSCT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MRI)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HC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HCCA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HCCA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表现。结果 CT联合MRI对HCCA的诊断符合率(98.28%)显著高于CT(62.07%)和MRI(82.76%),MRI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5);CT和MRI中,HCCA均可表现为肝管不同程度的扩张,CT平扫可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影以及等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静脉期均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性及网络样强化,延迟期为明显持续性强化;MRI平扫均为稍长T_1、等或稍长T_2信号,部分可见短T_1信号于扩张胆管内,增强显示部分病例强化形式类似于CT,于延迟期均表现为不均匀的较高信号。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对HCCA有显示,但MRI检查较CT检查可更为直观地显示肝脏及胆管情况,故在CT检查基础上联合MRI检查作为补充,可进一步提高HCCA患者术前诊断率,为手术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78例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比较MRI与CT检查对颅脑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颅脑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 MRI检查对颅内肿瘤检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5);CT检查中,26例髓母细胞瘤均表现为略高密度的圆形肿块,增强后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MRI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增强示病灶均匀强化;7例室管膜肿瘤CT可表现为较高密度肿块影,增强后病灶呈现均匀强化,MRI中显示2例除出现肿瘤转移且信号较高,余5例显示为四脑室内长T_1长T_2信号异常;8例蛛网膜囊肿CT表现为边界清楚地的类圆形肿块影,可见轻度水肿,MRI示T_1W1低信号和T_2W1高信号;1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或等混杂密度影,9例病灶内部可见坏死区,增强示病灶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实体部位呈现TI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增强表现为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脑膜瘤可示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其中16例伴有点状不规则或全部钙化,增强示明显均匀强化,MRI示T_1WI、T_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病灶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可见病灶显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颅内肿瘤的检出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且MRI对于病灶的性质诊断更为准确,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1.53%,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图像质量1级所占比例为81.36%,高于MRI的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更高、更为清晰,临床可结合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梁有训 《广西医学》2014,(11):1664-1665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多层螺旋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7例,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7例共有19个病灶,均表现为膨胀性生长,最大病灶约5 cm×7 cm,平扫肿瘤在CT和MRI上均表现不均匀的囊实性或均匀的实性等密度/信号病灶,其中有5例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部分病灶弱于或与肾髓质相仿。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与MRI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肿瘤边缘清楚,轻-中度持续强化,增强三期扫描中肿瘤强化程度弱于肾髓质或与其相仿,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后均行手术以及放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肿块清晰度明显高于CT(P0.05),病灶强化以及在早期呈现向心化强化的例数要多于CT(P0.05)。MRI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采用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与CT相比,检查结果更加清晰准确,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与核磁共振(MRI)诊断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70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收集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CSP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检查方式中CSP的影像图像特征表现。结果超声联合MRI检查对CSP的诊断符合率(98.57%)均显著高于超声(84.29%)和MRI(85.71%)单独检查对CSP的诊断符合率(P0.05);超声检查示36例单纯孕囊型宫腔下段"双环征"孕囊声像,且孕囊与膀胱壁之间子宫肌层非常薄,孕囊附近血流较为丰富;23例不均质包块型可于子宫下段显示混合团块状,团块内表现明显暗液区,病灶伸入至子宫肌层。MRI检查示平扫40例单纯孕囊型CSP显示子宫切口下段可见卵圆形或类圆形孕囊,T_1WI表现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呈环状表现,进一步增强扫描示孕囊囊壁明显强化。20例不均质包块MRI平扫示下示子宫下段内呈现不规则团块影,在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低信号,进一步增强扫描示T_1WI序列可见明显强化,且呈树突状和斑片状呈现。结论超声和MRI对CSP的检出和诊断符合率相类似,但超声联合MRI检查检出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有望在早期CSP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为大片低密度灶,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6例,轻度强化14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及病灶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1.5T的MRI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并对进行1.5T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胆道水成像(MRCP)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患者,对图像质量及扫描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1.5T的MRI相比,64排螺旋CT能更好地显示胆管细胞癌的形态,图像质量更好。图像受呼吸干扰较小,检查时间短,患者依存性好;两者在显示病灶大小、肝内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胆管细胞癌准确、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