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73-275
目的: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证型,是以肾虚为主,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为辅的常见证型。方法:从中医理论角度研究出发,论述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证型的临床表现、中医病机分析、西医病理阐释、治疗方法,以及各证型与肾虚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主,也可以见到脾虚、肝阴虚的虚证和血瘀、气滞、寒痰湿邪等实性证型。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常见类型,随着人类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较大优势。中医治疗主要从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病因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论治。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论治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相当于中医中的"骨痿",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肝虚、脾虚、血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需遵循补肾、健脾、活血调肝的治疗原则。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丰富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枯"范畴,肾虚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虚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本文从肾虚、脾虚及血瘀3个方面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并对骨质疏松症的分期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即早期以补肾法为主配合冲击性运动、中期以健脾法为主配合抗阻运动、后期以活血法为主配合导引。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41-44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全身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破坏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根据绝经后妇女"多虚多瘀"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脾虚、肝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减少骨量丢失,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钙吸收,并改善疼痛症状,在防治PMOP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根据PMOP肾虚、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总结临床常用单味中药(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等)及中药复方(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骨疏康颗粒、骨灵丸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PMOP防治率。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 ,肾虚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理。运用张氏“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 ,是以“肾虚血瘀论”为理论依据 ,进行辨证施治 ,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于改善骨痛、腰背痛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必须将补肾活血法有机结合。发病初期 ,活血对病变发展的防治作用较好 ,而随着疾病的发展 ,补肾法在治疗中渐占优势。因此 ,在完整的治疗法则中 ,早期可偏重于活血化瘀 ,病久则重于补肾  相似文献   

7.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霞 《中医药导报》2007,13(3):94-95,98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脾虚、血瘀,临床辨证以肾虚型报道最多。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应用前景。但仍存在缺乏相关标准与量化指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杜莹  吴宗霈  邵敏 《中医正骨》2006,18(8):79-80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防治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约30%-50%,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的生存质量。中医根据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论、血瘀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现代对衰老的研究机制发现血瘀占有重要地位,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而血瘀加速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社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范畴。骨质疏松证的中医辨证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已经发表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归纳,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在证候分类表现形式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以"肾精亏虚证"为主,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总以"肾虚"为主,但在具体辨证过程中与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相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血瘀"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表现主要突出原发疾病的证候。临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兼以滋补肝阴、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2.
骨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内经》时代即有详尽的记载,并描述了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原则。肾虚、脾虚、肺热、血瘀合而为病的病理机制。治疗上,在"治痿独取阳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补脾肾之虚,清肺热,化瘀血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脾虚、肾虚、血瘀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亦证实了本虚标实是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为南钢街道11个社区)4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共筛选出500例,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与规律性。结果: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61~65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比36.8%。对5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肾虚血瘀证人数最多(34.2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22.00%),其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痰湿证、湿热证。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比较高的为肾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说明肾虚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中医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证素辨证的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实性证素:肾虚对照组、肾虚血瘀组、肾虚痰湿组、肾虚气滞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测定不同证型之间的血清代谢产物,并通过多元分析代谢谱之间的差异。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肾虚组与肾虚气滞组、肾虚组与肾虚痰湿组、肾虚气滞组与肾虚血瘀组、肾虚气滞组与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与肾虚与痰湿组5组之间的血清代谢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各组间的差异代谢产物对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有不同的影响,相对应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性证素之间有不同的表达,对于研究中医证素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脾虚为标,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应用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及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要完善对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肾虚血瘀的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肾虚精亏虽为发病的主因,但不可忽视血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强调治疗除补肾外不可忽视活血化瘀通络的治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法对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及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将右归饮,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分别治疗肾虚,脾虚,血瘀证型的绝经后妇女各15例,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右归饮对肾虚证绝经后妇女的雌二醇和睾酮有明显调节作用(P<0.01),使IL-2水平提高(P<0.01),四君子汤使脾虚证绝经后妇女的IL-2水平显著提高(P<0.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中性细胞吞噬率提高(P<0.05),而对性激素作用不明显,桃红四物汤对IL-2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提高作用(P<0.05),对性激素和中性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健脾法对脾虚证绝经后妇女的免疫功能具明显而全面的提高作用。补肾法对肾虚证绝经后妇女的性激素具明显的调节作用,活血法则对血瘀证经后妇女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检测,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眭承志  周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92-93,173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探讨黄素英主任治疗绝经后肾虚血瘀型阴道出血经验。认为其病机为肾虚、脾虚、肝郁等日久致瘀血内蕴,治以化瘀调血法,予经验方化瘀消坚方。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