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9.6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加手法按摩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泄泻的37例患者,腹泻病程均≥3个月,每天解不成形大便≥3次,在未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实施热敏灸加手法按摩治疗,疗程10 d。结果 2个疗程总有效率91.89%。结论热敏灸加手法按摩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铺药隔姜灸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两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18.7%,总有效率56.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药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对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且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这与铺药隔姜灸的药物、灸材、隔灸物的作用和温热效应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隔药灸脐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对照组在西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分一期给予隔药灸脐;治疗组在西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分两期给予隔药灸脐。3组均在化疗开始后第6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93%;西药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1.88%;联合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4.85%。3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隔药灸脐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蒙脱石散3g/次,3次/d。对照组50例诺氟沙星胶囊0.1~0.2g/次,2~3次/d,空腹口服;环丙沙星片0.25g/次,2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50例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灸前行二便,取厚0.2~0.3mm,直径2~3cm生姜薄片,刺入多孔,置艾柱上,放应灸穴位,点燃,5~10次,可多次燃烧施灸,部位呈红晕无泡终止,1次/d,避免烫伤。脾胃虚弱足三里、脾俞、中脘、气海,脾肾阳虚脾俞、中院、气海、命门、足三里、肾俞、天枢,肝郁脾虚脾俞、肝俞、公孙、足三里、天枢、太冲,脾虚夹湿中脱、足三里、脾俞、气海、三阴交。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得舒特,Abbott Products SAS,批号H20120127,50 mg/片),1次50 mg,1 d 3次,进餐时服用;治疗组给予隔药灸(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茯苓、川芎)每周治疗2次,8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状积分、IBS-QOL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加温针灸(血海、梁丘、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两组均1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8.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VAS、WOMAC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脾虚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脾虚型泄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利水药饼神阙穴隔姜灸并热敷联合西药治疗癌性腹水疗效。[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使用西医常规补充蛋白、利尿方法。治疗组36例依据内病外治理论,加用温阳健脾利水中药(制附子25g,细辛6g,川椒目12g,大戟5g,甘遂10g,茯苓皮20g,桂枝10g)研细末,每次取5g,敷于神阙穴,上置刺有小孔的生姜片,再将适量艾绒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每次灸30min,灸后将药留在神阙穴,外敷膏药,局部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过热则换姜片,反复操作,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腹水程度。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健脾利水药饼神阙穴隔姜灸并热敷联合西药治疗癌性腹水,易于吸收,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患者依从性好,取穴方便准确、疗效迅速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护理治疗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患者,均予以隔姜灸治疗,交替灸关元、八髎,同时联合临床护理。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后,30例患者,小便功能痊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隔姜灸交替灸关元、八髎联合临床护理治疗中风后小便功能异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总积分及大便性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部冷痛、晨起泄泻、形寒肢冷、腰膝痠软、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诸多不适症状,以及患者大便性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行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针刺"面六针"为主的腧穴,在下关、听宫的毫针针柄上插上1cm艾段;将鲜生姜切成姜片,将锥型艾柱放置姜片上,点燃在局部疼痛最甚或张口弹响处或张口卡压处施灸。每天1次,以7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5.42%,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温针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药饼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4周为1个疗程;隔药饼灸,每天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残余尿量评定两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药饼灸是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更有效、更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庆军 《光明中医》2016,(11):1609-1611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15例),穴位贴敷组(15例)和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组(15例),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法在治愈、无效及总有效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隔药灸脐法、穴位贴敷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与穴位贴敷联合运用在改善慢性泄泻患者临床症状上优于各自单独使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沈永勤 《中国针灸》2001,21(8):497-497
采用灸盒灸肾俞、关元穴区和温针灸输穴、郄穴为主,配合局部痛点小艾炷隔姜灸及毛刺加艾条悬灸治疗痹证150例,经1-10个疗程,显效105例,好转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结论:综合灸疗法适合于各种痹证,标本兼治,对迅速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蒙脱石散3g/次,3次/d。对照组50例诺氟沙星胶囊0.10.2g/次,20.2g/次,23次/d,空腹口服;环丙沙星片0.25g/次,2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50例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灸前行二便,取厚0.23次/d,空腹口服;环丙沙星片0.25g/次,2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50例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灸前行二便,取厚0.20.3mm,直径20.3mm,直径23cm生姜薄片,刺入多孔,置艾柱上,放应灸穴位,点燃,53cm生姜薄片,刺入多孔,置艾柱上,放应灸穴位,点燃,510次,可多次燃烧施灸,部位呈红晕无泡终止,1次/d,避免烫伤。脾胃虚弱足三里、脾俞、中脘、气海,脾肾阳虚脾俞、中院、气海、命门、足三里、肾俞、天枢,肝郁脾虚脾俞、肝俞、公孙、足三里、天枢、太冲,脾虚夹湿中脱、足三里、脾俞、气海、三阴交。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选穴隔姜灸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方法:将65例慢性U 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n=32)和隔姜灸组(n=33)。两组取相同穴位,即双侧天枢和大肠俞,分别采用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M ayo评分改善状况。结果:治疗过程中,隔药饼灸组脱落2例,隔姜灸组脱落3例,最终每组30例纳入统计。治疗后,隔药饼灸组总有效率为93.3%,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饼灸组腹痛时间和腹泻频度改善情况均优于隔姜灸组(P=0.032,P=0.044)。治疗后,总体症状评分,主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腹痛频度、程度评分以及腹泻次数、性状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隔药饼灸组患者M ayo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隔姜灸组(P=0.048)。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均是治疗慢性U C的有效方法,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隔药饼灸在改善腹痛时间评分、腹泻频度评分和M ayo评分方面优于隔姜灸组。  相似文献   

18.
观察运用温针灸、温和灸合并耳针治疗慢性泄泻的疗效。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97.2%,说明以温针灸、温和灸合并耳针治疗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泄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铺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铺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缩短疗程、减少有创治疗给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带来的依从性差问题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病例经日本面神经麻痹程度评价分析表评分为(27.95±5.65)分,优于对照组(24.17±7.68)分(P0.01)。两组病例达到痊愈所需时间治疗组为(33.10±9.73)天,短于对照组(36.01±8.41)天(P0.01)。两组病例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治疗组为(90.97±4.18)分,高于对照组(87.32±5.62)分(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