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常存在血栓前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性并发症。本文就H型高血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沈黎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19-20,23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活性改变,期望为脑梗死的防治、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寻找有效的监测方法。方法:本文选择114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轻、中、重三组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且重型组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增高最显著(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Fib)D-二聚体(D-D)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和Fib水平.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肺癌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癌的分期、体力状况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分期、有无胸水及远处转移、卡氏及ECOG评分、死亡与否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在以上不同分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FIB水平在死亡组、存活组及不同卡氏及ECOG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在其他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与预后相关。D-二聚体是比FIB更敏感的反映肺癌高凝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 (Fg)的关系。 方法 对 4 8例TIA患者测定血浆D 二聚体和Fg水平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并与 2 5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 TI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D 二聚体、Fg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D 二聚体与Fg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TIA伴有梗死灶者D 二聚体和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 (P <0 0 5 )。结论 TIA与D 二聚体及Fg水平关系密切 ,这可能与其凝血功能增强并高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为AC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2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1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62例.所有入选者即刻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Fib、D-二聚体、h-CRP等指标,并进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行为病史调查.结果 ACS组Fib和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与HFABP、h-CRP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Fib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对ACS的诊断及患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贝为武  农智新 《山东医药》2009,49(31):58-59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降纤酶溶栓治疗。治疗6d后检测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治疗12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67.7%(P〈0.05)。结论 降纤酶溶栓治疗ACI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RP(hs-CRP)、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三个指标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3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液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UAER20μg/min)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 20-200μg/min)47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200μg/min)44例。另选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空腹取静脉血,同时对hs-CRP、D-Dimer及FIB进行检测,进行组间比较,并将三者与UAE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Ⅱ型DM患者hs-CRP、D-Dimer、FIB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UAER值的升高而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hs-CRP、D-Dimer及FIB对Ⅱ型DN早期诊疗的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分为两组,对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肺拴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58例的FG和DD含量,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9例进行PG和DD比较。结果AMI、UA组DD、FG含量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AMI组DD明显高于UA组(P<0.05);SA组与对照组DD、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和UA组的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显著(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P<0.05),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冠心病事件的表现和依据,并可能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探讨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223例肺癌初治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按性别、年龄、类型、分期进行分组比较并比较化疗前后D-D、FIB水平.结果 223例患者中D-D水平升高129例(57.8%),FIB水平升高97例(43.5%);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142例,D-D水平升高100例(70.4%),FIB水平升高74例(52.1%).D-D、FIB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分组中,腺癌组D-D水平较鳞癌组、小细胞癌组明显升高(P<0.05),鳞癌组FIB水平较腺癌组高(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分期的升高,D-D水平相应升高(P<0.05),Ⅳ期患者D-D水平较Ⅲ期患者高(P<0.05),各分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中,广泛期D-D、FIB水平较局限期高(P<0.05).化疗后,有效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D-D、FI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稳定组无明显变化(P>0.05);进展组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肺癌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以腺癌、晚期,尤其是伴有远处转移者明显.化疗缓解时高凝状态有所缓解,进展时高凝状态较前加重,因此D-D、FIB可以作为评估化疗疗效的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监测肺癌高凝状态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9例(冠心病组),对照组61例,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尿酸(UA)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FN、D-二聚体、LP(a)、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5).FN、D-二聚体、Lp(a)、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的支数、分数呈线性相关. 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脂质代谢、高凝状态、UA代谢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岁)以及40例中青年患者(18~59岁),比较2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老年患者以30 d为界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结果老年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50±3.21)mg/L比(1.20±1.49)mg/L,P=0.006]。老年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血症组[(3.37±3.79)mg/L比(1.41±1.84)mg/L,P=0.009];死亡患者D-二聚体升高较生存者更为明显[(7.94±3.90)mg/L比(1.63±2.05)mg/L,P=0.001]。以上各组分析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二聚体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95%CI:0.573~0.827),P=0.006;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840~1.000),P0.001。结论 D-二聚体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邸亚芹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6-1988
目的 探讨AECOPD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在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该病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5例UC患者,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以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外周血PLT、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依次降低(P0.05)。轻度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FIB、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D-二聚体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RP、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FIB和D-二聚体与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16例,随机单盲分为辛伐他汀组58例,常规治疗组58例,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C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Fib[(4.92±0.65)g/L∶(2.61±0.48)g/L]、D-二聚体[(0.58±0.16)mg/L∶(0.16±0.0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ib、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Fib[(2.82±0.55)g/L∶(4.92±0.53)g/L]、D-二聚体[(0.22±0.07)mg/L∶(0.57±0.14)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4.86±0.56)g/L,D-二聚体(0.53±0.12)mg/L]水平(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ib、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GRACE评分并给予低危、中危、高危危险度分层,并对不同对象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其GRACE评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GRACE评分,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