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辨证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10年1月的3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七型,并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以风痰火亢证为主,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多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TT)则明显缩短且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小值以下。而以痰为主的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患者FIB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与火热有关的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TT值小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 FIB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FIB可能与中医的痰邪、实证有关,TT可能与中医的火热邪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辨证分为7个证型: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分别测定其血清Hcy水平,比较各证型Hcy值。结果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风动4型;各证型Hcy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病人Hcy值升高明显,这二型之间Hcy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因中医辨证不同,其血清Hcy水平也不等,Hcy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同时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证亦是缺血性中风病的高危证型,临床需要高度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入院后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型。同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OD及TNF-α的含量。结果 SOD含量,气虚血瘀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风痰瘀阻型最低。风痰瘀阻型SOD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风痰瘀阻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气虚血瘀型最低。风痰瘀阻型TNF-α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OD、TNF-α含量可推测病人病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亦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疾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病人分为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阴虚风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各中医证型组在基础治疗上根据辩证分型分配中药,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阿司匹林.结果 风痰阻络组愈显率66.67%,痰热腑实组愈显率66.67%,气虚血瘀组愈显率60.33%,阴虚风动组愈显率60.33%,对照组愈显率50.00%.各中医证型组优于对照组(P<0.05);各中医证型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各中医证型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气虚血瘀组30例、风痰瘀阻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前两组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 g,每日3次,疗程14 d。在治疗前后观察3组病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IL-6、TNF-α、hs-CRP浓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NIHSS分值、C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分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ADL分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总有效率(71.87%与76.87%)较对照组(6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风痰瘀阻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证型属于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的病人,在内科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能进一步降低病人炎症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好转,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扎方)对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方治疗ACI的适宜证型。方法 150例ACI患者辨证分为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组。各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同等基础治疗及口服扎方,1剂/d,2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阻络证组疗效最优;与治疗前比较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积分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痰瘀阻络证组治疗后6个月时改善程度较其他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予以扎方治疗有助于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梗死(CI)后活动不利及提高ADL,其中对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尤为明显,其作用与扎方化痰逐瘀的功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分析其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不同年龄段证候分布,以及急性期各证候组合情况.结果 急性期风证25例、火热证23例、痰证22例、血瘀证14例、气虚证16例、阴虚阳亢证14例,缓解期分别为18、16、15、13、17、15例.急性期风证、火热证、痰证所占比例均高于缓解期,但仅风证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年龄≤60岁者火热证、痰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高于>60岁者(P均≤0.05).急性期同时存在4个证候16例,3个证候4例,2个证候8例,单一证候2例.其中,两证组合以风痰证、风火证、火痰证的组合为主,三证组合以风火阳亢证、风痰瘀阻证的组合为主,四证组合以风火痰瘀证、气虚血瘀风火证、气虚血瘀风痰证组合为主.结论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急性期以风证为主,风证、痰证、火热证等实证组合多见,年龄≤60岁者实证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与自由基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76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和32名健康对照组的T-SOD、NO、MDA水平测定并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阳亢腑实证T-SOD、NO、MD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阳亢腑实组与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比较T-SOD、NO、MDA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初期均存在自由基与抗自由基间的平衡失调,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病人T-SOD、NO、MD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3例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名诊断属风痰瘀阻证患者.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中医证候与NDS及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风证、痰证与ND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2、0.285,P分别为0.002、0.000);痰证、血瘀证与APT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2、-0.184,P分别为0.004、0.031);余证候与NDS及凝血象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以风证、痰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较大.痰证、瘀证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其分值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其证型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风痰瘀阻组(40例),痰热腑实组(40例),气虚血瘀组(40例),观察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结果TG、TC、LP(a)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水平在风痰瘀阻与气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组的HDL-C水平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的LDL—C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ApoB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运用血脂指标对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判别分类;“痰”“瘀”是中风实邪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病人近期疗效的中医证型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比较其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基线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根据14d临床疗效分为优效组和非优效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证型与病人14d结局的关系。结果风痰瘀阻组、阴虚风动组高血压病史比例高于气虚血瘀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基线NIHSS评分和溶栓后14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效率为60.0%,B组优效率为38.2%,C组优效率为27.6%,3组优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风病中医证型是脑梗死病人溶栓后14d预后是否良好的影响因子(OR=0.495,95%CI 0.292~0.839,P=0.009);年龄是脑梗死病人溶栓后14d的预后是否良好的预测因素(OR=0.950,95%CI 0.910~0.992,P=0.020)。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存在差异,且风痰瘀阻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新志教授诊治脑梗死的宝贵经验,为中医药诊治该病的继承和推广提供帮助。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602例,纳入处方883首,针对证候进行筛选,进行了5种出现频率较高证型的症候群及药-证分析。结果急性期多从风痰阻络、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论治,恢复期多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使用健脾、化痰药物。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可从脾胃论治及治"痰"的方面入手,重视从脾胃论治,从实脾着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K值及Angle角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MA值高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EPL、LY30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各中医组血栓弹力图参数C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组均表现出凝血活性增强,急性脑梗死痰瘀滞络证组存在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存在不同差异,说明不同中医证型组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各因素的强弱存在一定差别,提示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参考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辅助检查角度分析急性丘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了解其与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_2(Lp-PLA_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的关系。方法对103例病人进行实验室血液指标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IL-6、hs-CRP、Lp-PLA_2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丘脑梗死病人Lp-PLA_2、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风证、痰证和瘀证三型Lp-PLA_2、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病例组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出现率、中重度狭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瘀证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火证、风证及瘀证。病人不稳定斑块出现率风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火证、痰证和瘀证,风证不稳定斑块出现率较痰证、瘀证和火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斑块形成与痰证和瘀证明显相关;风证、火证、痰证、瘀证等实证为急性丘脑梗死发病的关键因素,其中与风证的关系尤其密切。IL-6、hs-CRP、Lp-PLA_2水平的异常可能为急性丘脑梗死病人风火相煽、痰瘀并见等病理要素的理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PR)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7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HRP病人中医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55例(29.4%),痰浊壅盛证49例(26.2%),痰瘀互阻证44例(23.5%),气虚血瘀证39例(20.9%)。不同病程组的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4,P=0.003)。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的病程明显延长(P 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浊壅盛证收缩压、总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痰瘀互阻证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气虚血瘀证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以阴虚阳亢证病人最多,随着病程延长,痰浊壅盛证和痰瘀互阻证的比例逐渐增加,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微球蛋白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