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模拟问诊实验教学与传统问诊实验教学之间效果不同的差异。方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选取具有可比性2009级、2010级、2011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和中医学专业教学班,进行模拟问诊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模拟问诊实验组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优于传统问诊实验组,问卷调查显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方法深获学生的好评。结论模拟问诊实验教学法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将“大医精诚”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践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渗透,以医学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导,使学生有效掌握问诊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且还涉及到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问诊内容的教学侧重于理论讲解,课堂气氛较为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问诊操作技能。文章介绍了中医问诊视频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它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医问诊视频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问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中最主要的诊法,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诊疗水平。实训教学是提高四诊技能的重要手段,而问诊的实训教学却常不受重视。为了提升问诊的实训教学质量,作者结合自身的问诊实训带教经验和体会,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即应加强对学生问诊技能的传授,同时进行归纳主诉能力的训练、情景模拟训练和临床实习等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问诊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学问诊内容繁杂,实训教学困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案例结合"三明治"教学法引入问诊实训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中医问诊实训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瑜 《中医教育》2010,29(1):25-27
针对高等中医院校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多、实习医院少、临床见习次数少、学生缺乏动手机会等现状,建立典型病人库。将学生12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从问诊内容、问诊技巧、体格检查3方面研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典型病人库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进中医诊断学"问诊"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问诊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不仅在全面系统了解病情、获取病人资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具有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因此,问诊的地位与意义在四诊中当居首位.随着疾病谱的演变及症状学的深入研究,现有<中医诊断学>教材中问"现在症"的内容也应在以往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宽与修订,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满足临床辨证的需求.问诊技能也是问诊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问诊教学不应停留在问诊内容介绍的水平,还需采取一些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问诊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学》中四诊技能部分的训练,首当以问诊为主。对问诊实训教学,提出了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调实训教材的编写,尤其强调在询问目的、方法、思路、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描述;另一方面强调问诊技能方法的训练,通过角色模拟训练法、引入标准化病人法、PBL教学法等提高问诊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君 《西部中医药》2008,21(12):52-53
《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中医问诊的思维和技能,为日后进入临床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医问诊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实验内容及技能训练的方法均以让学生进行问诊实战训练为核心,包括如何总结归纳主诉,怎么围绕主诉展开问诊,并把中医思维运用到整个问诊过程,体现中医问诊的特色,边问边辨等等,实验效果良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基本熟悉、掌握问诊的内容及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也是联系理论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在疫情的推动作用下,多元化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逐渐开展应用。数字化教学、实训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元化教学为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中医诊法和辨证技能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四诊"技能培训是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结合"四诊"技能培训的特点,构建了望诊、切诊"刺激—反应—强化—重复—形成"的培训模式及问诊"情境模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的培训模式,两种模式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诊查方法的规范化操作,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正确认知和有效辨识,并促进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拓展,从而达到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并能应用于中医临床和构建辨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06级中医临床七年制班进行案例式教学(设为试验班),同期对同级且入学条件相当的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和针灸康复七年制班(同班授课)采取传统教学形式(设为对照班)。学期末通过问卷进行考核,问卷包括学生主观感受及效果的客观测评。并分析比较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的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班,学生的主观感受为案例式教学优于传统形式教学。结论案例式教学有助于学生问诊技能和辨证分析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辨证诊断技能,探索如何实施中医诊断学案例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现状及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病案及案例,根据教学需要分类、加工;在教学全程中实施多种形式的病案及案例教学。结果:多种形式案例教学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的辨病、辨证能力明显提高,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结论:中医诊断学案例教学的内容及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不能完全借用中医临床课的模式,应当注重病案奠基,循序渐进,难易结合,多法并用,课内课外全方位运用,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诊断的技能、形成规范的中医辨证诊断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四诊技能及中医辨证思维,都离不开课堂讲授的过程。本文基于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准备、展示、延伸等几个环节,对《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精一 《中医教育》2009,28(3):78-79
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中医诊断学属于基础和临床间的桥梁课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诊和辨证2个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四诊教学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如望诊的多媒体教材、教具和大量影像资料,闻诊的录音,问诊的模拟练习,切诊的形象化、直观化表达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在有关辨证教学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事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这对中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问诊技能作为中医基本诊法技能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学生在问诊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不全,逻辑混乱,医患沟通和技巧生疏,中医思维弱化等问题。此文通过问诊实训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思考,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问诊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笔者根据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旨在提高学生实验课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强化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创建中医诊断学名牌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诊察、分析、判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从中医理论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毕业生质量控制的关键课程之一.当前,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四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仍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学生辨证思维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医诊断学科研方法与思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线下授课和线上慕课优势互补的混合式学习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此文对中医诊断学不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以及八纲辨证、病性和病位辨证的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不同部分教学内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为中医诊断学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蒙医问诊及脉诊学是传统医学中最有特色的民族医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蒙医诊断学"望,问,切"三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就问诊及脉诊的内容及方法、原则、技能等方面展开论述研究。现在的问诊及脉诊已经具备了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