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和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共12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BA组(n=69),RFCA组(n=55)。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空白期之后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超过30 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均被视为术后复发,比较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特征,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术后共有119例患者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67例CBA组患者中25例(37.3%)在术后3个月复发;52例RFCA组患者中18例(34.6%)复发,两组间无差异(P=0.761)。②并发症方面,CBA组中有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3例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RFCA组有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1例出现动静脉瘘,2例出现心包压塞;两组均未发生心房食管瘘、膈神经损伤、严重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③复发组左房内径(LAD)大于无复发组[(43.10±5.78)mm vs (40.49±5.09)mm,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AD为房颤消融术后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90,95%CI 1.008~1.178,P<0.05)。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劣于射频消融术;LAD是房颤消融术后预测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较差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每组20例。CBA组患者采用CBA进行治疗,RFCA组患者采用RFC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PVI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左下肺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右上肺静脉消融时间均短于RFCA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冷冻最低温度均低于RFCA组(P0.05);两组患者右上肺静脉手术时间、右侧膈下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左下肺静脉冷冻最低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CBA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点,CBA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0%,RFCA组为30.0%,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214,P=0.020)。结论 CB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与RFCA无异,但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Af患病大国,Af患者达800万,并且这一数据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Af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消融过程复杂,术中患者疼痛感明显。相较而言,冷冻球囊消融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因此成为阵发性Af的新治疗方法;但也存在对肺静脉解剖结构要求较高、辐射暴露较多以及膈神经麻痹等缺点。现以近期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原理、操作难度以及疗效做一综述,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优劣,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PVI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BA组各支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世间均短于RFCA组,冷冻所需的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CBA与RFC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并无太大差异,但CBA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因此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CBA临床操作难度与RFCA较低,但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选择采用CBA还是RFCA。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冷冻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均为20例。对照组给予冷冻消融术治疗,治疗1组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2组给予冷冻消融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三组患者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方面,三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治疗1组、治疗2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X线曝光时间方面,治疗1组、治疗2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消融时间方面,三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而言,三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复发率而言,三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冷冻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相当,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导管消融术是一项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熟技术。冷冻球囊消融术(CBA)是射频消融术(RFA)的替代选择。然而,两种术式治疗中国阵发性AF患者的对比资料较少。本研究将从手术资料、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选择CBA或RFA治疗阵发性AF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AF复发,即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外,由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30s的AF、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此外,本研究对手术相关资料以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阵发性AF患者399例(CBA组102例,RFA组297例)。CBA组总手术时间[(124.6±40.0)vs.(112.6±41.4)min,P=0.012]及总透视时间[15.0(10.0,25.0)vs. 10.0(8.0,16.0)min,P0.001]均长于RFA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vs. 27.9%,P=0.706)。结论:CBA和RFA治疗阵发性AF的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的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冷冻球囊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新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通常,在单次冷冻后就可以取得满意的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逐点消融的射频消融术有着巨大优势。但冷冻球囊消融术投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目前仍有一些并发症存在。现总结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成功实现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但其手术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急性成功率的因素有球囊大小、封堵情况、鞘同轴、冷冻低温、二代球囊等;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患者基线特征、复温时间、冷冻次数、观察时间、迷走神经反应亢进、空白期复发等。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作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伊布利特在行冷冻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性房颤(简称房颤)患者中的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收治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并于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基线特征、术中QTc间期改变值、冷冻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及并发症,术后随访包括房颤复发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结果 33例行冷冻球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组,在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均保持为房颤,应用了伊布利特静脉输注。20例在伊布利特输注结束20 min内房颤终止,13例仍需要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伊布利特的转复成功率为60.6%。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较输注伊布利特前明显延长[(455±81) ms vs (381±46) ms,P<0.001],4例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并发症(12.1%),均发生于房颤终止转复窦性心律之时或之后,其中3例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发生了明显的延长。与伊布利特复律失败组相比,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组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17.4±14.7)个月vs (55.8±59.6)个月,P=0.04],而冷冻程序结束时的平均AA间期长于复律失败组[(251±20) ms vs(221±36)ms,P=0.004]。术后1年内75.8%的患者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伊布利特可对冷冻球囊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房颤的患者有效地转复窦性心律,但会延长患者的QTc间期。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而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更长。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是心外膜血管突然发生强烈的收缩,导致血管腔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脉痉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行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后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心电图提示V2~V6导联ST段显著抬高,经3~5 min后胸痛自行缓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诊断“冠脉痉挛”,予以盐酸地尔硫卓口服1个月后门诊停药。随访12个月,未再有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2.
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1、59岁,在行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出现膈神经损伤。1例患者3个月左右膈肌活动开始逐渐恢复,症状基本消失,5个月左右膈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另1例患者术后72 h膈肌活动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NACI)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6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BA组(n=133)与RFCA组(n=134).术前和术后24 h内行头颅3.0T MRI检查,记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107例接受CBA治疗的阵发性AF患者,随访CBA术后早期(3个月内)AF复发和晚期(3个月后)AF复发的情况并分析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24例(22.4%)在术后早期复发AF。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随访(10.32±3.54)个月,19例(17.8%)在术后晚期复发AF,其中18例为早期复发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SUA是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OR:1.058;95%CI 1.010~1.109,P0.017)。结论 SUA和早期AF复发可作为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消融肺静脉经常诱发迷走反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注射阿托品对此迷走反射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5例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前12例为试验组,后1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冷冻球囊回缩前静推1 mg阿托品,对照组仅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和(或)血压降低]开始后给予阿托品,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即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试验组中,3例血压一过性降低,无需治疗;1例发生低血压,需要支持治疗。对照组中,分别有6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和3例混合性心动过缓-低血压。预注射阿托品可使术中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降低(4/12比12/13,P0.01)。结论预注射阿托品可预防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的迷走反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3 V6系统测量肺静脉口部面积(APVO)。根据APVO减小率(ΔAPVO)分为轻度(25%~50%)、中度(50%~75%)和重度(≥75%)PVS。将ΔAPVO≥25%的患者分为PVS组(n=41),ΔAPVO <25%的患者分为非PVS组(n=88)。结果:1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0.30±9.83)岁,其中男性98例(76.0%)。共有41例(31.8%)患者出现PVS(共60支),其中轻度PVS 52支(86.7%)。CBA术后,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肺静脉的APVO分别减小了(37.5±103.0) mm2(P<0.01)、(37.3±93.7)mm2(P<0.01)、(59.8±112.0)mm2(P<0.01)和(38.3±87....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的差异,探讨其对术后房颤急性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45例房颤患者按照消融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射频组(n=20)与冷冻组(n=25)。于术前、术后6~12h内及术后3~5d内对患者抽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在术后3~5d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1)与术前相比,射频组与冷冻组两组术后6~12h内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1.59(0.82,1.95)μg/L vs 0.01(0.01,0.01)μg/L]vs[7.16(4.23,9.31)μg/L vs 0.01(0.01,0.01)μg/L,P均0.001];射频组与冷冻组术后3~5d内较术后6~12h内cTnI水平明显下降[(0.09(0.03,0.29)μg/L vs 1.59(0.82,1.95)μg/L]vs[0.45(0.13,0.86)μg/L vs 7.16(4.23,9.31)μg/L,P均0.001];(2)与射频组相比,冷冻组术后6~12h内、术后3~5d内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术前两组间cTnI水平无明显差别;(3)术后急性期冷冻组与射频组房颤复发率无差别(32%vs 25%,P=0.607)。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大于射频消融术,但对房颤急性期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右心室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9年5月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病人1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早期复发和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情况分组,评价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34例,随访过程中共复发60例;(2)早期复发组病程明显长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早期复发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心内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NDO)、右室心外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PI)及右室长轴整体峰应变(RV-PLSS-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3)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4)心房颤动病程和RV-PLSS-T是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伴RV-PLSS-T下降组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明显高于未伴RV-PLSS-T下降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心房颤...  相似文献   

19.
冷冻球囊消融是继射频消融之后的一项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新技术,近年来众多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使用冷冻球囊消融实行肺静脉隔离的有效性,并已逐渐成为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率,复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研究报导的冷冻消融术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使房颤的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只有较少的研究数据将解剖因素作为对环肺静脉隔离术临床疗效的预测因子,本文综述最近研究结果,从肺静脉结构方面来阐述其如何对房颤冷冻消融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A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70岁,平均(54.28±8.31)岁。对比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中男性占比52%,平均(54.28±8.31)岁。阵发性AF占62%,AF病程(16.4±6.5)个月。合并高血压占比33%,糖尿病占9%,冠心病占22%,二尖瓣关闭不全占36%。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9%,NYHAⅡ级45%,NYHAⅢ级16%。术后LAD(45.19±7.86 mm)明显低于术前(55.78±11.39mm,P0.05);术后和术前LVE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LVEDD(44.13±4.01 mm)明显低于术前(50.62±5.42 mm,P0.05);术后LVESD(27.01±3.71 mm)明显低于术前(32.11±5.30mm,P0.05);术后E/A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年RFCA治疗成功率为86.00%(86/100),其中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为93.51%(58/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68.42%(26/38);复发率为14.00%(14/100),其中阵发性AF复发率为6.45%(4/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31.58%(12/38)。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性AF,复发率显著低于持续性AF(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9例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为阵发性AF患者,2例为持续性AF患者。结论基于小样本的研究,RFCA治疗有症状AF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但是仍有一定复发率。对于阵发性AF患者应尽早实施RF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