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各61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术后1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等近期预后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可提高STEMI患者PCI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及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急诊PCI病人,PCI术前给予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仍≤2级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45例)和硝酸甘油组(45例),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6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0 d的LVEF及LVEDD。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PCI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TIMI血流及TMPG血流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0 d LVEF、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月MACE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改善AMI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TIMI及TMPG血流,改善病人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直接PCI,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d内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 LVESD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和T波峰末与QT间期比值(Tp-e/QTc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研究组患者Tp-e间期短于对照组,Tp-e/QTc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和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且未增加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及PCI后7 d、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3级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PCI后TMPG为2~3级者比例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TMPG分级为2~3级者比例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后7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PCI后7 d,LVEF高于PCI后7 d(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出现无复流时,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STEMI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硝普钠组,每组各34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分别迅速注入替罗非班或硝普钠,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24 h监测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BNP)、术后30 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钠组[76.5%(26/34)比52.9%(18/34),P=0.03]。术前两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术后24 h替罗非班组BNP明显低于硝普钠组[(439.00±4.90)μmol/L比(632.00±3.63)μmol/L,P=0.02],术后30 d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优于硝普钠组(均为P<0.05)。结论对于急诊PCI术中发生的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疗效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PCI术后30 d内发生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加重、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9,P0.05);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u=5.965,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ADP、AA、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59%,低于对照组的39.59%(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化心肌再灌注情况,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MI并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60例病人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水化肝素组及硝普钠组,各30例。观察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矫正的TIMI帧数(cTFC)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水化肝素组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Ⅲ级比例高于硝普钠组(P0.05);用药后,两组病人cTFC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且水化肝素组cTFC低于硝普钠组(P0.05);用药后,水化肝素组每搏量(SV)、LVEF水平高于硝普钠组(P0.05),NT-proBNP水平低于硝普钠组(P0.05);水化肝素组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硝普钠组(3.33%与20.00%,P0.05);PCI术后水化肝素组出现血尿1例,痰中带血丝1例,停用替罗非班后好转。硝普钠组未见出血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水化肝素可明显改善AMI病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PCI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PCI中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PCI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两组患者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LVEF、E/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PCI;观察组患者于PCI前行血栓抽吸,待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血栓影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校正的TIMI帧数(c 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及c 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后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A组溶栓再通6h后进行PCI术,B组溶栓再通延迟10d后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病人心肌血流分级(TIMI)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变化,均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高于B组(P0.05)。PCI术后,各组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降低,Ⅲ级所占比例升高,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后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早期PCI术治疗,可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促进心肌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拟实施PCI治疗的70例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地尔硫卓200μg,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采用指引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随后开展常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及达峰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PCI术后,干预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干预组CTFC帧数血清CRP、IL-10、BNP水平及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CI术后,干预组LVEDD值低于对照组(P0.05),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拟实施PCI治疗的STEMI病人,早期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可改善病人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SHF)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20 mg/d口服,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行6min步行试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LVEDD、LVESD均降低(P均<0.05),6min步行距离、LVEF均增加(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T-proBNP、LVEDD、LVESD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LVEF均增加更显著(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心肌梗死后SHF患者心室重构、进一步改善心功能,40 mg/d的效果优于20m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NRP)、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CI;尼可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向罪犯血管缓慢推注尼可地尔6 mg,术毕以2 mg/h速度静脉泵注12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12、24 h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包括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病变血管支数及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6、12、24 h血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术前两组患者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2个月内,尼可地尔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70,95%CI(0.143,0.958),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血流灌注和心功能,降低NRP发生率,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短期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46例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分为常规PCI组(常规治疗组)、抽吸导管组(导管抽吸组)、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联合措施组),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结果:单纯使用抽吸导管组及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与常规PCI组相比均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术后TIMI血流及预后(P<0.05),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与单纯抽吸导管组相比能进一步改善STEMI患者术后TIMI血流(P<0.05),且能明显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可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状态,同时有可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尚须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太原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PCI并给予基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后血栓负荷重行血栓抽吸,对照组术中向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于靶血管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观察并比较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60 d心脏内径大小及心功能。观察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3.3%和71.1%),TMPG 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5.6%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0 d,观察组LVEDD、LVESD、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或P<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6.7%和24.4%,χ2=5.414,P=0.020)。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射替罗非班和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单用替罗非班比较,可改善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近期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指引导管到位,指引导丝通过病变确定在真腔后,观察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依据血压情况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注射液,比较两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心功能变化,统计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90 min的ST段回落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诊PCI急性STEMI病人的血流灌注,从而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入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行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替罗非班组病人在PCI术中向相关梗死血管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病人行常规PCI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峰值时间;记录PCI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并于术后90 min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观察ST段回落率;于PCI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时LVEF、LVEDD、LVES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复流现象及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病人PCI术中向罪犯血管注入替罗非班可提高病人心肌灌注水平,降低PCI术后MACE及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提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方法 60例急性STEMI老年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冠脉内注入100 U/kg普通肝素。实验组采用即刻PCI,对照组采用延迟PCI。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两组植入支架情况、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心肌呈色(MBG)3级、远端栓塞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植入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I 3级、MBG 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远端栓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行PCI能够提高急性STEMI的治疗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中应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39例,根据是否在行急诊PCI中经指引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溶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78例)。对比2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cTF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水平明显降低[(24.3±6.3)帧vs (30.5±6.8)帧,P=0.000],TMPG≥2级及sumSTR≥30%比例明显升高(77.1%vs 53.9%,P=0.005;91.8%vs 76.9%,P=0.019)。住院期间及随访30d,观察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在行急诊PCI中应用冠状动脉内溶栓可改善左心功能及大小,且不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