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95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均为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1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1例患者术后血压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4例治愈,1例无效后改用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结论 肝素化、过早活动、高血压病、不规范的穿刺技术是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状况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9-02来我院就诊的全部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4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查阅患者的临床病例和影像学检测及治疗情况。结果在所有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发生率为1.55%,4例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3例为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2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均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2例患者瘤体直径较小,<2cm,采用徒手局部压迫动脉瘤治疗,1例治愈,痊愈率为50%;6例患者瘤体直径2~3cm,直接采用超声指导下压迫治疗,痊愈率为83.33%;1例患者超声压迫无效,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动脉导管注射凝血酶治愈,痊愈率为100%。结论多种原因均可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临床发病率较高,采用超声指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促凝物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136例,其中4例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加压器压迫后均临床治愈。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由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多次反复穿刺、高血压、肥胖、使用较粗的8F穿刺鞘、血压控制不理想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专用压迫器局部压迫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30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13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5.65%,2例患者过早活动,7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2例多次穿刺,1例过早活动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过度肥胖,4例患者经局部压迫治愈,9例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愈.结论 过早活动、过度肥胖、多次穿刺、高血压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对2例颅脑外伤合并严重鼻出血的患者进行DSA造影,证实有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且经脑动脉环侧枝功能检测显示功能良好,均给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2例患者假性动脉瘤栓塞完全,栓塞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环侧枝功能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DSA透视下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2026例脑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出现26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处置方法以及结局。结果 26例并发症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10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3例、支架术后再狭窄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和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经处理后23例无症状,3例轻度残疾,NIHSS 24分。结论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者的经验、患者的血凝状态以及动脉硬化程度等有关,恰当的围术期管理、熟练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报道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1病例资料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  相似文献   

9.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资料信息~([1])。因股动脉粗直,容易定位,穿刺成功率高,易于介入手术操作,故该部位已成为脑血管造影术的经典路径。但是,由于股动脉解剖位置较深,术后止血困难,易导致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压迫力度过大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低血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凝血酶注射治疗(UGTI)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PA)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06—2017-12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术后36例发生FP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压迫治疗效果、注射凝血酶治疗的效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FPA患者36例,经常规压迫伴加压包扎后12例好转,24例无效;对无效的24例进行超声引导下UGTI,剂量为(28±10)IU,凝血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250IU/mL,每次注射0.1~0.2mL,注射后2min内瘤腔消失,未发生远端栓塞事件。术后1周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常规压迫伴加压包扎无效的FPA,在超声定位下采用远离瘤腔破口血流方向的部位进行凝血酶注射,动脉瘤填塞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结果 68例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65例,成功率达95.6%;3例失败,其中2例患者检查为宽颈动脉瘤。术后因压迫载瘤动脉造成3例偏瘫,占4.41%;死亡1例,占1.47%,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清除血肿后昏迷死亡。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治疗成功率很高,临床观察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30例,均给予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止血,均介入栓塞治疗成功,造影复查结果表明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已得到有效封闭,在假性动脉瘤瘤体内未发现对比剂充盈现象,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减轻。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临床疗效较理想,可及时有效止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穿刺点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动静脉瘘等)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患者共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止血法和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法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干预的2 03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31例共2 068个穿刺点,其中1 055个穿刺点采用压迫器压迫止血(压迫器组),1 013个穿刺点采用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指压组)。压迫器组1055个穿刺点中,5个(0.5%)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个(0.2%)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11个(1.0%)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指压组1 013个穿刺点中,12个(1.2%)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6个(0.6%)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38个(3.8%)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压迫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明显低于指压组(5.4%;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止血优于传统手指压迫穿刺点止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试验)后,行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10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3例行假性瘤颈加固或夹闭术。 结果手术切除获取假性动脉瘤标本3例,病理学检查显示为大量血栓及机化物,无弹性纤维或平滑肌细胞等正常血管壁成分,符合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出院时GOS评分5分6例,4分4例,3分4例。14例患者随访了6个月至6年,其中10例DSA或CTA检查显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所有被随访的患者均未再出血。 结论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特殊动脉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前需充分认识到假性动脉瘤的特点,了解颅内血管的代偿情况。充分认识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并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及护理技巧.方法 6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根据穿刺股动脉局部压迫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Smmat-closeTM动脉压迫止血器组(观察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止血的有效性、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并发症、舒适度,并分析其护理技巧.结果 两组共6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观察组和对照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分别为(2.5±0.9)min和(23.6±1.2)min、(9.6±0.3)h和(24.6±0.6)h,两组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血管迷走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观察组出现不适反应5例(16.7%,5/30),其中腰背酸痛3例,排尿困难1例,睡眠差1例;对照组出现不适反应15例(50.0%,15/30),其中腰背酸痛10例,排尿困难2例,排大便困难1例,精神紧张1例,睡眠差1例;两组总不适反应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前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短,舒适度高;合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探讨脑血管造影和载瘤动脉闭塞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上的作用及特点。方法6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根据其脑血管造影的特点采取血管内介入方法[可脱式球囊和(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近端53例、闭塞载瘤动脉两端后孤立动脉瘤7例;其中23例闭塞前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果出院时Rankin评分分级: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7例中轻残3例,合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组23例中死亡1例、重残2例。1-6年的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结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8例术前确诊,5例术中确诊,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结果13例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根据GOS标准评定,9例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短期内可以在动脉瘤周围血肿内形成假性动脉瘤,此类患者尽早手术是必要的,术中要谨慎处理动脉瘤周围血肿,避免动脉瘤术中破裂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胶质瘤术后颅内假性动脉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成因、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我们收治1例胶质瘤术后大脑前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33岁女性患者,因鞍区肿瘤行额部经纵裂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肿瘤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毛细胞星型细胞瘤(WHO Ⅰ级)。术后12 d,患者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头部CT检查示术区可见弥散性出血并双侧脑室额角积血,行320-CTA、DSA检查以及3D-DSA与MRI增强影像融合诊断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假性动脉瘤,利用双微导管技术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并孤立局部载瘤动脉。结果 术后DSA复查示假性动脉瘤消失,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考虑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为肿瘤侵蚀造成血管壁损害、术中大脑前动脉A1段分支血管断裂所致。结论 肿瘤术后发生颅内假性动脉瘤罕见,短期内可迅速增大,一旦破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对于颅脑肿瘤包裹血管、术中可能有分支血管损伤,术后术区再出血时,应高度警惕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可能,一旦发现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7例鼻腔大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10例为颅脑创伤后6d-3个月突发鼻腔大出血;余7例均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鼻腔大出血,6例发生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1周左右,1例出现于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后3d。17例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和颈外动脉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其中14例经8F导引管置入Magic-BD导管,采用可脱式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或经5F造影导管送入金属弹簧圈闭塞同侧颈内动脉。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直接栓塞动脉瘤。余2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健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由患侧颈内动脉供血代偿,而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能代偿。全身麻醉经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颈内动脉破口修补手术。结果1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者,均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代偿良好。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动脉瘤并修补颈内动脉者,手术后1周全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发生鼻腔大出血,无一例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血管内治疗技术可直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达到止血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对侧颈内动脉已经完全闭塞,椎-基底动脉代偿不完全者,应选择显微外科手术修补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