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5年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关键词“肝纤维化”和“中药”,检索时间限定为2016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处方,将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数据库,将Excel表格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得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用药规律。结果:总共纳入85篇文献,整理后得出85首处方;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10中药依次为丹参、鳖甲、黄芪、甘草、白术、当归、柴胡、白芍、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4组,关联规则13条;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正气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SD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文献。纳入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统计中药处方174首,涉及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1 969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有柴胡、甘草、郁金、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半夏、石菖蒲、香附。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树状图获得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柴胡-白芍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柴胡-龙骨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化痰祛瘀、补血活血、理气扶正之法,疏肝不离活血,调肝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的应用规律及证候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98年8月—2018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筛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频次及聚类统计分析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615篇文献,其中脑卒中急性期文献占63.7%,组方以汤剂、中成药为主;用药涉及259味中药,频次最高的活血化瘀药物为川芎,其次为红花、桃仁等;药物类别居前3位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不同类型脑卒中均有应用,不同类型脑卒中用药组合根据病机不同,明确此法应用规律,可丰富脑卒中治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理论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2014年1月—2019年4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文献,共183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四气及五味分布、归经、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83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70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7次以上的药物共计40味;四气分布以寒、平、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中甘、苦、辛味占比较大;归经统计中,归肝经的药物频率最高、肾经其次;当支持度为30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47个;在置信度=1的条件下,共得到2个药物组合。结论临床上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以肝阳偏亢、肝肾不足为主,兼有部分血瘀、痰饮等病理因素,因此治疗上应当在补肾清肝的基础上,增加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足浴治疗失眠的用药分布规律,为失眠足浴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文献,时间:1990年1月—2017年4月;对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的文献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药物药类、归经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7篇,涉及中药共101味,出现总频次433次。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丹参,远志。中药分类以养心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补益药次之;中药归经以肝、心、肾经为主。结论中药足浴治疗失眠用药是以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支架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手动检索各大心脏病会议文献,获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病人支架术后的临床研究。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IBM modeler14.1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 99个文献共纳入99个药方,中药121味,使用频次795次,用药味数排在前3类的分别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为主,与冠心病支架术后病机多为血瘀寒凝、气血亏虚、虚实夹杂之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和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处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使用频次、气味归经和功效分类进行统计整理,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93首处方,涉及中药176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心、肺为主,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为主,药物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有20味。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为人参-远志和人参-茯神;置信度最高为甘草、半夏、茯苓;并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结论:《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心悸的处方具有独特的用药规律,治疗以补虚益气温阳、理气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医院电子病例库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电子病例库确诊EGVB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数频率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构建药物关联网状图和关联规则分析表;借助SPSS 2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0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EGVB患者,在612条处方信息中,涉及中药431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甘草;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以甘、苦药味最为常见;寒性药使用最多;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疗EGVB的药物组合中主要为黄芪、泽泻、茯苓、黄芩等与其他药物的组合;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共检索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54首方剂中,出现了103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616次,在药物核心系数(H)的统计中,黄芪,地龙,水蛭,川芎,当归,牛膝等药物的应用;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肾经,心经,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补益(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风类药的使用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地龙,黄芪-川芎,地龙-水蛭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的核心系数(H),归经,功效和药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较好的发现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库数据分析口干症证型,筛选出口干症的高频中药药对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口干、口腔干燥症、口腔干燥综合征、燥痹”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80年10月—2022年9月。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后,使用Excel软件对疾病种类、证型、证素及高频药物的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分类进行统计,使用SPSS软件对374味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对使用频次大于50的40味高频药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挖掘出治疗口干症的高频中药药对。从PubChem、TCMSP数据库获取支持度、实例数最高的高频中药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口干症的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3.8. 0软件进行PPI绘制,上传至DAVID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GO分析、KEGG分析)。结果 口干症在干燥综合征、糖尿病、中老年增龄性口干等疾病中最常见;证型以阴虚内热、肺胃阴虚、气阴两虚为主;病位证素多集中在肺、胃;病性证素以阴虚、热、气虚最常见。治疗口干症的药物中,麦冬出现频次最高;高频药中四气五味以寒、温、甘、苦为主;多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中医施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数据来源,以(“中药”or“方剂”or“验方”or“复方”or“经方”or“中医”)and(“腹泻型肠易激”or“IBS-D”)为检索式对所选取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0年10月~2020年10月,逐一阅读文献,并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治疗IBS-D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治疗IBS-D的数据库。运用Excel 2013、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使用药物频率频次、药物归经、药物类别、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798篇相关文献,筛选得到451首中药复方,经数据挖掘分析后得出中药复方治疗IBS-D的高频药物有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红皮;药物类别以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主要归脾、胃、肺、大肠经。结论 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较为灵活,以健脾止泻为原则,并根据兼证随证加减,辅以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用药规律。方法:纳入吴良村教授门诊肝细胞癌87例286诊次,采集临床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对药物频数、类别、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48种药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结果:共涉及用药189种,累计用药频数5033次,频数最高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白芍、甘草等;类别频数最高者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性味以甘、寒、苦、平为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3类,涉及方剂一贯煎、茵陈蒿汤等,药对知母与生地黄,金钱草与三叶青,龙葵与车前子等,以及相关性分析的药对青蒿与黄芩,黄连与地榆炭。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益气养阴清热治法为主,辅以解毒散结、健脾渗湿、疏肝和胃、理气化痰等治法,用药善于甘、寒、苦、平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