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VM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盐酸氟桂利嗪组与天麻钩藤组,每组30例。盐酸氟桂利嗪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天麻钩藤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眩晕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天麻钩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天麻钩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DHI评分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治疗3个月后,天麻钩藤组患者眩晕复发率低于盐酸氟桂利嗪组,眩晕复发次数少于盐酸氟桂利嗪组,眩晕复发持续时间短于盐酸氟桂利嗪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治疗VM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眩晕复发预防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眩晕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在脑卒中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w。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眩晕病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诊断/监护系统检测(TCD)检测指标。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未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能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  相似文献   

3.
背景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内常合并紧张型头痛、焦虑和失眠,三者互相促进,治疗比较棘手,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紧张型头痛慢性化。目前尚未发现治疗复发性脑梗死恢复期紧张型头痛的特效药物。目的观察天智颗粒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复发性脑梗死恢复期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恢复期紧张型头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巴喷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天智颗粒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头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评分]、焦虑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质量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头痛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头痛发作频率上主效应显著(P <0.05)。时间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治疗后4周伴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2周(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周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伴随症状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伴随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后2周(P <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HAM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治疗方法、时间在HAMA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HAMA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HAMA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2周(P <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PSQI量表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PSQI量表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PSQI量表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PSQI量表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2周(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复发性脑梗死恢复期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疗效确切,其可减轻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及伴随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颗粒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中医分型属肝阳上亢证的PPP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和天麻钩藤饮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于基线、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第3个月末时共计4次对两组病人行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医证候评分评定,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HADS、DHI、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颗粒联合盐酸帕罗西汀与单一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相比,能有效降低PPPD病人的HADS、DHI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难治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137例难治性周围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治疗,30 min/次,3次/d,持续1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HI)、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问卷调查,并分析DHI评分的变化。使用静态姿势描记客观评估身体的摇摆程度。结果前庭康复治疗后,DHI、SAS和SDS评分均显著改善(t=7. 714、6. 898、4. 448,均P0. 01);多元回归显示,治疗前DHI评分、SSS评分和身体摇摆程度与DHI评分的变化密切相关(P0. 05);对于康复前DHI评分较高的患者,其身体摇摆程度越小,DHI评分改善越明显(t=-49. 447,P0. 05)。结论前庭康复有助于改善因为眩晕导致的感知障碍、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困扰;前庭康复前躯体化症状敏感的患者,前庭康复后眩晕感知障碍的改善较小。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管源性眩晕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占眩晕的50%以上。血管源性眩晕的西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用药会引起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化痰清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化痰清眩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脑血流灌注指标[包括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BA阻力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羧甲基赖氨酸(CML)、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49/51)]高于对照组[80.4%(41/5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DHI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血流速度、R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BA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LVA血流速度、R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BA阻力指数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CML、oxLDL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ET-1、CML、ox-LDL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CGRP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清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郁颗粒治疗永久性房颤伴抑郁状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永久性房颤伴抑郁状态病人60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疾病,常规房颤病人卒中风险评估评分系统(CHA2DS2-VASC)根据指南相应予华法林或达比加群酯抗凝、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对照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组加服解郁颗粒。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颗粒可以有效缓解永久房颤伴抑郁状态病人抑郁状态,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黛力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VA-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A-TIA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尼麦角林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尼麦角林片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8周。治疗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比较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HI)中文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眩晕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治疗期间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显示,两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I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4周时P0.05,治疗8周时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两组病人依从性好,服药期间各有1例不良反应,反应均轻微,未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VA-TIA具有确切高效持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片治疗瘀血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脑病科病房及门诊瘀血型PPPD病人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酮酯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1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HAMA评分、PQ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HAMA评分、PQ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酮酯片可缓解PPPD病人的病情,减轻眩晕程度,改善病人焦虑状态与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瘀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44例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病人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每日3次,每次8mg。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次20mL,每日1次;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1周、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人LVA、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血清EDH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NO和EDH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2周(P0.05),血清EDH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2周(P0.05);治疗后2周和3周,治疗组病人血清NO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2周,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回阳九针穴治疗椎动脉狭窄瘀血阻络证能够促进眩晕症状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和EDH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归脾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配合复位手法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味口服。初诊时、连续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眩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结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的眩晕程度及伴随症状,效果优于单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通脉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脉方治疗,治疗康复周期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OLIsP)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中医证候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脉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中医证候维度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泽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梅尼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期梅尼埃病病人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用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对照组单用敏使朗,用药前后两组眩晕、耳鸣、耳闷的评估依次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闷(VAS)评分。1个疗程(7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HI、THI、耳闷(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可明显缓解梅尼埃病急性期眩晕、耳鸣及耳闷症状,优于单用敏使朗。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7,(5)
目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证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26例。中药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H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患者DHI、VAS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西药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中药辨证治疗眩晕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口服银杏活脑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艾灸头部穴位,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观察平均起效时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81%和95.65%,对照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为55.07%和82.6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2.60±3.45)d,对照组为(3.98±4.05)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双侧VA及BA各项血流速度较同组治疗前增高,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明显提高VA及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止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LI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异动症病人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8例),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同时服用止颤颗粒,对照组同时服用止颤颗粒安慰剂,两组均治疗12周,每4周随访1次。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Ⅲ(UPDRSⅢ)、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Ⅳ-A(UPDRSⅣ-A)、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异动症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PDRSⅢ、UPDRSⅣ-A、AIMS、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在治疗12周后,UPDRSⅣ-A、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0.85%,对照组为1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止颤颗粒可改善异动症病人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自主运动症状和中医证候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舒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外周血EMPs表达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1)~+/CD_(42)b~-微粒、CD_(144)~+微粒、CD_(62)E~+微粒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_(31)~+/CD_(42)b~-微粒、CD_(144)~+微粒分数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_(62)E~+微粒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轻微胃部不适。结论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调节EMPs的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Lovett肌力分级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AIS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并给予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延续综合康复训练,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Lovett肌力分级、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NIHSS评分及治疗后死亡、复发等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1,P=0.03)。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93,P=0.00),FMA明显高于对照组(t=4.70,P=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7,P=0.03);观察组未出现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χ~2=4.16,P=0.04);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50,P=0.01)。结论延续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AI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肌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颈复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药颈复汤中剂量组,西药倍他司汀对照组,共计5组,每组34例,疗程1周。临床观察指标: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积分比较均较中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与症状积分较西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是有效、安全、科学、规范、便捷、经济的内科综合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