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0)、氯吡格雷组(n=30)与序贯治疗组(n=32)3组。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口服;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序贯治疗组先给予替格瑞洛口服,7 d后更改为氯吡格雷口服。检测急诊PCI术前及术后2 h、24 h、7 d及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患者30 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2 h、24 h、7 d时间点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在术后2 h、24 h、7 d、30 d时间点序贯治疗组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序贯治疗组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3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30 d内MA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STEMI患者PCI术一周后口服氯吡格雷替代替格瑞洛具有与替格瑞洛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进而评价替格瑞洛在急诊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急行PCI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1h给予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对照组术前1h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两组病人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7d,随访30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2h、2d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30d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7d和30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创意无统计学意义(19.7%比8.7%,P0.05;32.0%比14.3%,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快、更强,而且在药物停用后,药物效应终止也快。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组没有发生大出血的增加,而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治疗的抗血小板聚集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45)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600 mg,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 mg,1次/日,口服)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 mg,2次/日,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以及PCI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未予负荷剂量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负荷量180 mg比氯吡格雷组负荷量600 mg起效更快;随访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42);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更迅速,能够更好地降低人群中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STEMI老年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10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继以100 mg/d,此外,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180 mg,继以每次90 mg,2次/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600 mg,继以75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出血事件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TIMI)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Z=2.58,P=0.010),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6.8%(7/103)与19.1%(20/105),χ^2=6.91,P=0.009。重复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随时间降低(F时间=87.54,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高于氯吡格雷组(F时间×组间=6.16,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整体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F组间=17.84,P<0.001)。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后1 h、1 d和3 d低于氯吡格雷组(t分别为14.39,13.19,6.53,P均<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LVEF均升高(t分别为7.46,4.33,P均<0.001),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t=4.28,P<0.001);两组患者PCI术后LVEDD均下降(t=9.36,6.47,P均<0.001),组间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低于氯吡格雷组(t=4.38,P<0.001)。两组患者出血和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32,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PCI术治疗老年STEMI中,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能够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进行急诊PCI的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低剂量组62例和常规剂量组58例。2组PCI术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序贯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替格瑞洛45 mg 2次/d,常规剂量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 2次/d,记录2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低剂量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18.1±5.6)%vs(10.8±5.3)%,P<0.05]。低剂量组随访1年小出血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12.9%vs 27.6%,P=0.019;14.5%vs 31.0%,P=0.018)。结论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增加MACE发生,同时可降低出血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92)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n=88)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每天两次。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并比较两组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安全性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ADP激活血小板形成最大血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34.94%±11.91%比47.16%±14.90%,P0.001)。血小板AA抑制率、ADP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8.24%±22.96%比48.21%±32.91%,58.16%±23.52%比33.34%±26.67%,P0.001)。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3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2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前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m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维持量75mg/次,1次/d;研究组于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量180m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维持量90mg/次,2次/d。两组均于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板聚集率。记录治疗后3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结果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PCI术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MACE发生率,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诊断为ACS并成功完成PCI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08例)和替格瑞洛组(72例),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继以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180mg负荷剂量,继以90mg/次,2次/d)和阿司匹林100mg/d。采用光学比浊法(LTA)测定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6个月内的心脏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替格瑞洛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可以进一步降低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但药物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PCI术后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情况下血栓弹力图检测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的120例NSTE-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强化组(150 mg,1/d)和替格瑞洛组(90 mg,2/d)各60例,连续治疗后于第5 d和1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对比两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5 d和1月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调整用药前升高(P0.05);与氯吡格雷强化组比较,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更明显(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氯吡格雷强化组4例轻微出血,替格瑞洛组7例轻微出血和4例轻度呼吸困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强化组5例MACE,替格瑞洛组仅2例,替格瑞洛有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高剂量和替格瑞洛常规剂量均能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但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更显著,且有减少MACE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微小RNA-223(miR-223)、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组(n=80,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和替格瑞洛组(n=80,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miR-223、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治疗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miR-223、CD62P、PAC-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3.75%对13.75%,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11.25%对16.25%,P0.05)。结论:对于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替格瑞洛较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MACE,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替格瑞洛易引起呼吸困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4%)(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增加,建议老年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改用替格瑞洛60 mg 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7例符合特定条件的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3)为华法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抗栓至12个月,试验组(n=104)为华法林+替格瑞洛(90 mg/d,2次/d)双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替格瑞洛(60 mg,2次/d)抗栓至12个月,两组均给予其他规范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MACE事件、出血事件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2个月华法林联合替格瑞落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相似,且出血风险未增加,提示本研究中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栓策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予替格瑞洛治疗。于治疗后评价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发生率、炎症因子变化水平、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困难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MA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试验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用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氯吡格雷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集我院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128例,予替格瑞洛替代治疗30d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替代治疗30d后血小板聚集率采用ADP与AA诱导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P:78.2%±8.1%vs.57.2%±11.9%,t=6.241,P=0.011;AA:43.1%±12.3%vs.20.3%±9.7%,t=4.222,P=0.032)。合并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替代治疗有效率为79.69%(102/128),其中治疗有效者男性比、体重指数(BMI)、吸烟等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者应用替格瑞洛替代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5-12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ACS患者98例,单盲条件下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8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首次口服300 mg氯吡格雷后,以75 mg/qd维持;替格瑞洛组首次口服180 mg替格瑞洛后,以90 mg/bid维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及PCI后24 h、7 d、1个月时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剂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随访统计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性别、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有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用药情况、疾病分类及实验室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病变数量及置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RI总体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103.9,P0.001)。两组内药物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个月各时间点PRI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894.2,P0.001)。组间和时间点对PR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_(交互)=147.6,P0.001)。两组PCI术后24 h、7 d、1个月各时间点PRI≥50%所占百分比比较,替格瑞洛组(8.0%、4.0%、4.0%)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75.0%、64.6%、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访1个月内,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8.3%,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vs 6.2%,P0.05);替格瑞洛组次要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vs 4.2%,P=0.27)。结论 :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氯吡格雷,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的抗栓效能并进一步分析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氯吡格雷(n=60)及替格瑞洛(n=60)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治疗6个月后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及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4.09%[(35.92±7.57)%比(41.81±9.56)%,P0.05];两组间经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经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是氯吡格雷组的1.22倍[(65.73±11.69)%比(53.67±8.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G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周替格瑞洛组血清AGE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1±3.14)mg/L比(25.71±4.01)m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AGE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r=0.87,P0.001),与血小板抑制率负相关(r=-0.95,P0.001)。治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缺血事件方面,替格瑞洛组发生总缺血事件的概率要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33%比18.33%,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PCI术后1周血小板聚集率,减少半年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血清AGE水平可能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和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检测PCI术前和术后两组血清IL-8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PCI后两组IL-8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PCI前显著降低(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PCI术后7、14 d血清IL-8及术后24 h、7、14 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格瑞洛抗炎和抗血小板作用更加明显,从而更利于PCI N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与换用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评价两种方案用药30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3-05-2015-06我院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栓弹力图(PEG)检测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7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150mg每天1次组(39例)和替格瑞洛90mg每天两次组(39例),主要终点为入组20d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呼吸困难、出血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0天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37.5±7.3,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加量组(22.9±9.2,P=0.009)。替格瑞洛组抗P2Y12受体低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加量组(5.7%:38.5%,P=0.009)。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替格瑞洛组入组第5天发生脑出血1例,最终死于多脏器衰竭,氯吡格雷加量组入组第2天再发心肌梗死1例。替格瑞洛组9例(23.1%)发生不同程度呼吸困难,3例患者停药退出研究。两组出血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倍增氯吡格雷剂量,两种方案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替格瑞洛所致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